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课堂教学正热烈地开展。笔者所在的课题组研究高中英语问学式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在这里,“问学式课堂”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指向,围绕学生的需求与发展进行教学,意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创新精神,呵护高中学生的好奇心,保持和激励求知欲。笔者探讨了新课程下对“问学”课堂的几点理解。
在“问学式课堂”中,我们不再以教师为中心,不再围绕着教师的讲授来开展课题教学,而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中问,问中学。让提问促进学生学习,以提问促进学生思考。
关键词:教师;学生;“问学课堂”;阅读课堂;核心素养
谈到“问学式课堂”,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提问。为什么要提问,我国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倘若学生没有疑问,课堂上只知道听从教师,被动地接受教师所教授的内容,那么他们便会失去学习的主动性,长此以往,学习的兴趣也会失去。所以,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主动提问。
一、 学生提问的课堂是一种理念
“问学”课堂尽管属于教学模式的一种,然而可以说其更多的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理念。模式有章可循,而理念是一种无形的思想。尽管模式是有形的,但在教学中,可以依据学科的差异,学生年龄特点的差异等,灵活而机动地去调整教学模式。在课堂中,老师要将视野更多地放在学生们的表现上,比如启发学生们在课堂中多提问,多发言,让学生们主动去学,主动去做,主动去提问,主动去解决,从而使学生们的主动学习能力得以不断提升。
二、 学生提问的课堂是一种追求
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总是想让一节课顺利、稳妥的讲解完,所以整节课显得四平八稳,没有一点波折,课堂中缺少活力,缺少创新,大部分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殊不知一节好课,不应该是“波澜不惊”,而应该是“浪花不断”。在课堂上,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说英语的机会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学会思考和解决。在课堂中,老师不仅仅要关注那些踊跃发言的孩子们,对那些不爱发言,不愿意多提问题的学生更应该关注,引导他们去提出问题,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从而提升他们提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进而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尽管学生们在提问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性,想要在一节课中将每一位同学提出的问题都解决掉不现实,然而问题是体现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问题中的差异性越大,说明不同学生有所不同,恰恰说明提问式课堂践行的必要性。教师们通过学生提问,可以跳出作业试题之外更好地了解学生们的综合学习水平,进而因人而异进行教学。如果学生能提出教师意料之外的问题,那么也说明这个学生思考问题有自己的视角,有自己的见解,因此老师更应该对孩子们这种思考能力进行肯定和赞许,从而使学生更加善于思考,善于创新。倘若在课堂中老师能够重视孩子们的提问,重视帮助孩子们释疑解惑,必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学习成绩。
当学生在课堂中提问的时候,老师应该根据学生们提出的问题类型,看这些问题哪些是同一类型的,哪些是有差异的,个性化的,从而针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作出差异化的解答。要将课堂设计的丰富多彩一点,让课堂能够“跌宕起伏”“高潮不断”,从而使学生们在课堂中能够更多地参与其中,能够跟着老师的设问去主动思考,主动解决问题,从而使课堂效果更优,更佳。
三、 学生提问的课堂是一种成长
问学式课堂一节课结束以后,学生可能会想:在课堂上,自己的问题解决得怎样;在课堂交流中,自己是否有所收获;在课堂提问中,自己是否有了新的感悟,是否全部疑惑都清楚了;通过这节课,自己哪些方面提升了;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都解决了没有?本节课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去改进,去提升等等?通过自己反问自己,来分析和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从而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在课堂中,针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老师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可以事先进行梳理,在课堂中将这些问题展示给同学们,让同学们对照问题看哪些是自己提出的,然后和同学们一起先去解决这些共性问题。当学生看到自己明了的问题逐渐增加时,他们会很有学习的成就感。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们对问题进行归类,形成阅读课的“共性问题”。如果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当作学习资源的话,则学生可以学得更主动、更积极。
我们课题中的问学课堂中,是一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属于一种创新式教学。在课堂中的学生提问,应该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有价值、有深层意义方面的问题,在学习中能够很好地促进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对于学生未来进入高等教育的课堂进行学习都会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问学课堂强化学生提问,学生思考,从而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候玉莹,焦强磊.从导学到问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动向[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2).
[2]潘文彬.从“问学”走向“学问”[J].江苏教育,2017(1).
[3]王金涛.儿童“问学力”培养的实践表达[J].上海教育科研,2017(6).
[4]许丽琴.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案导学式教学的应用[J].教育艺术,2017(1).
[5]张传燧,周卓莹.学生“問学”意识和能力培养[J].中国教育学刊,2007(6).
[6]赵爱珍.“文学单”:阅读教学的有效载体[J].教育艺术,2017(1).
作者简介:
王保霞,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太湖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