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错误资源 提升思维品质

2019-08-01 01:30李惠
课外语文·下 2019年6期
关键词:错误资源思维品质提升

李惠

【摘要】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迷茫到理解,从无知到掌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出错是不可避免的。针对这一现象,笔者从“巧妙示错,机智用错,灵活纠错,勇敢辩错”这四个方面对“巧用错误资源可以提升学生思维品质”进行了论证。

【关键词】错误资源;提升;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语文知识,对问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视角,思维方式也千差万别,并且具有了质疑课堂、质疑教师、质疑前辈的勇气。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文章的错误理解及质疑也屡见不鲜。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充分挖掘错误资源,变废为宝,让学生的思维在错误资源中得到拓展。泰戈尔说:“错误是真理的邻居。”只有巧妙地运用错误资源,才能实现有效甚至高效的课堂教学,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巧妙示“错”,拓宽思维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但是,如果教师因为害怕学生出错,就将学生放在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那么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是知识的掌握,还是综合素质的提升,不过是一纸空谈。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刻意避开所有可能出错的关键点,更不能直接将正确答案告诉学生,剥夺学生思考的机会。面对学生所犯的错误,教师应巧妙示错,通过设计错误,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思维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社戏》时,学生很容易把它当成一篇记“看社戏经过”的文章,但是文章中看戏的经过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学生可能会对此产生疑虑,觉得文不对题。这时,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来设置问题:“这篇文章是一篇记事的文章吗?作者重点记叙的就是看社戏的经过吗?”学生通读课文后就会发现,文章中小伙伴们看社戏前后的活动占据了大量的篇幅,表明作者最主要的是想表现社戏前后的活动,而非看社戏本身。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作者这样写,似乎偏离了文章的中心,你认为呢?”通过这样的引导,引出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并能让学生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强化写作要求中的“构思立意”。

《新课标》中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错误,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打开学生思路,拓宽学生思维。

二、机智用“错”,锻炼思维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疑惑和困难总是层出不穷,错误自然在所难免,很多教师都会在学生犯错的第一时间指正这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考能力自然得不到锻炼。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创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环境”,要形成“灵活开放与生成发展的课堂”。所以,教师必须摒弃陈旧的“教师口述,学生笔录”的教学方式。面对学生犯的“错”,教师要运用智慧,有效利用发生的“错”,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阿里山纪行》时,有的学生会把题目写成《阿里山记行》。此时,教师该如何做?是直接要求学生改正,还是分析之后加深学生的印象呢?答案不言而喻。但如何通过分析这个错误让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就要考验教师的课堂机智。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引导:“我觉得这两个字意思都一样,用哪一个都行,你们觉得呢?”用这样的问题,把错误抛给学生自己去解决,查字典,彼此讨论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但明白了这两个字的本身含义,更能通过比较,明白“纪行”的贴切性。在这个问题上,教师没有简单粗暴地直接改正学生的错别字,而是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最终弄清楚文章为什么用“纪行”而不是“记行”,既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同时,也提醒大家,学习要注意细节,思维要缜密。

“习于智长,优于心成。”机智的教师能够从学生的错误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灵活纠“错”,深化思维

学习中,学生犯的错误必须及时改正。但是,如何避免这个错误再犯呢?如果仅仅依靠机械记忆,是不能促使学生对自己犯的错误进行反思的,也很难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能自己找出原因,还可以在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与所得,集思广益。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让学生自己纠错,既能避免学生尴尬,也能促使学生加深印象。久之,学生也能养成自行检查纠错的能力。

例如,学生在作文时,常会出现病句。有位同学的文章中,有这么一句,“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老师将句子写在黑板上,提问学生,有没有发现不对的地方。有的学生说,“这是最后一天的劳动”这句话后边应该加上逗号;第二个学生则说,“加上逗号也不对,前边说的是劳动,后半句说的则是一天,应该改成‘这是劳动的最后一天,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第三位学生则又提出来说,“‘这最后一天的劳动和‘这是劳动的最后一天两句话意思是不一样的,这样一改,句子的意思都变了”。可见,学生在纠正别人的错误的同时也可以发现自己的行文错误。通过这样灵活纠“错”的方式,增强学生思考和探索的积极性,让纠错真正起到作用。

学生是发展的人,教师则是他们的伴随者、引导者和培育者。所以,教师必须要掌握新技能,深化学生的思维。

四、勇敢辩“错”,活跃思维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而且还需要学生有承担错误的勇气。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害怕出错。犯错之后,害怕别人知道,担心大家会嘲笑他。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就会固化。对此,教师应开展辩“错”,以互相辩论、各抒己见的形式,来讨论问题。例如,《成功》的教学片断:

老师: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只要足够勤奋,就一定能成功”,你们赞同吗?

学生1:我不完全赞同,文章中也谈到  了“机遇”,有时候“机遇”也是成功的一种因素。

老师:你能从文章中找出依据吗?

学生1:“谈到机遇,往往被人所忽视。它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影响极大。就以我为例,如果清华不派我到德国去留学,则我的一生完全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这句话就说明了“机遇”的重要性。

老师:文章中也提到了“天资”,是不是“天资”也很重   要呢?

学生1:文章中提到了“天资”,是要提醒人们不要太注  重“天资”,“勤奋”才是最重要的。

学生2:这个我可以在原文找到依据,文章第五段中“到了今天,学术界和文艺界自命天才的人颇不稀见,我除了羡慕这些人‘自我感觉过分良好外,不敢赞一词。对于自己的天资,我看,还是客观一点好,实事求是一点好”这句话,作者很明确的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学生3:我也不完全赞同。文章的意思是“想要成功,必须勤奋”,并不是“只要足够勤奋,就一定能成功”。

通過这样勇敢辩“错”的方式,不仅锻炼学生的勇气,更能活跃学生的思维。笔者认为,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提出的“蝴蝶效应”同样适用于课堂,以个别学生的活跃来带动所有学生的活跃,最后可以形成课堂上的思维风暴。

总之,“错误”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进步的阶梯,教师应该摒弃“有错立纠、有错师纠”的传统做法,充分利用“错误”资源,将它的价值发挥出来,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新时代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钱崇花.巧用错误资源  提升思维品质——也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成性[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Z2).

猜你喜欢
错误资源思维品质提升
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小学数学课堂“错误资源”合理利用浅析
浅谈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