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035”职业教育现代化:社会背景、路线遵循、目标及策略

2019-07-11 06:34吕颖
教育与职业(下) 2019年6期
关键词:教育公平职业教育现代化

[摘要]面向2035进行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既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系统思维和分类指导思路为方法论、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及落实方案为参照,紧盯受教育者现代化、学校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大核心目标,从优化职业教育治理结构、加强多方深度融合、强化师资建设、坚持教育公平四个维度采取有效措施,才能顺利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中期愿景。

[关键词]面向2035 职业教育 现代化 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 教育公平

[作者简介]吕颖(1980- ),女,河南方城人,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四川 德阳618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8年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国际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高职院校建筑类国际化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9)12-0005-07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我国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期目标,开启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要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然包括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把职业教育摆在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幅度提高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水平。《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要求“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集中力量建成一批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牵涉面极广的宏大工程,需要进行顶层设计,立足全局进行统筹规划,以確保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协调发展,同步进入现代化教育行列。

一、“面向2035”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宏观社会背景分析

1.社会经济全面转型发展。我国已经进入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程度更深、层次更高,任务也更为艰巨和繁重。当前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理念的转变。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先后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等一系列社会经济发展观念。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标志着社会主义建设向更注重协调、更强调整体、更重视创新、更关注环保的新阶段迈进。二是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转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新矛盾意味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也必须做出相应改变,即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全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是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当前我国经济的增长方式已经进入由外延扩张型向内涵开发型转变的新阶段,与经济全面转型相适应,我国社会则进入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的新阶段。面对我国社会经济全面转型发展的宏观背景,职业教育如何调整办学目标、定位、模式、路径,以适应全新的时代条件,无疑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课题。

2.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随着互联网信息产业革命的蓬勃兴起,知识、科技和人才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核心要素,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则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为了更好地培育我国社会的科技创新能力,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要求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以及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明确创新发展的主攻方向,尽快突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积聚更多的科技创新竞争优势。《纲要》颁布后,我国的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明显加速,产业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原创性创新持续涌现,社会经济创新发展优势不断增强,有力地推进了创新型国家建设。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实施并取得初步成效。一方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全民创新文化氛围初步形成。近年来,国务院接连出台政策措施,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致力于打造“双创”升级版,同时不断加强“双创”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有力地支持了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全面贯彻落实。另一方面,创新型人才培养成为新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主题。面对全民创新创业的社会浪潮,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内涵和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同样值得每位职业教育工作者深思。

3.职业教育全面进入内涵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职业教育亦从逐步恢复阶段进入到规模快速扩张阶段。21世纪初,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广阔的国际市场向“中国制造”敞开了“大门”,国内产业体系迅速成长成熟,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2017年,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的加剧,职业教育规模扩张的拐点来临,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学校数、招生数均略有下滑,我国职业教育规模扩张发展已难以为继,提质增效成为当前以及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总体来看,职业教育内涵发展主要有两大指向。一是以深化产教融合为切入点,不断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治理体系。2014年以来,国务院、教育部先后出台了若干政策文件,将产教融合确立为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将产教融合确立为我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治理体系的工作重点。二是构建现代化教学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2015年7月,教育部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就完善职业教育教学体系、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做出了具体指导,强调新时期职业教育必须走高质量发展、内涵发展的道路,构建现代化教学体系、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已然成为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任务。

二、“面向2035”職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路线遵循

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价值引领。理论建设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坚持理论创新、彰显时代精神、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我党谱写伟大思想新篇章的基本原则,也是我党团结和指引全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系统总结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成为新时期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面向2035”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首先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价值引领,深刻领会、贯彻落实好十九大精神。一要树立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未来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方向。“面向2035”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必须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根本目标。二要坚持立德树人。党的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体而言,立德树人就是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中,以科学的价值理念塑造社会主义建设者。在育人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牢牢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每一个职业教育学子都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2.以系统思维和分类指导思路为方法论支撑。与社会经济环境相适应,与产业、行业发展实践对接是职业教育办学理应遵循的根本原则。“面向2035”建设职业教育现代化,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和内在需要来制定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作为一个人口数量雄踞世界第一的大国,我国发展教育事业,必须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用系统思维设计和规划教育政策、路线、方针和措施。同时,我国又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平衡不仅存在于东西部地区之间,也广泛存在于城乡之间。在我国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施治,有必要按照分类指导的思路制定区域性教育发展策略和办法。可以说,“面向2035”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系统思维和分类指导思路作为方法论支撑。运用系统思维要求从整体上认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环境和现状,分析和把握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种种现实矛盾和利益冲突,更加注重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共建共享,促进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深层次问题,实现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的良性互动、融合发展。运用分类指导思路要求在全国职业教育“一盘棋”的整体格局下,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给予学校等办学主体更多的决策权和自主权,充分激发基层办学活力和创新动能,不断丰富和发展更为多元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和模式,实现职业教育统筹规划与分类施治的有机统一。

3.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方案参照。面向未来提前甚至超前规划与布局教育发展,不仅是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略,也是全球范围内各国进行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趋势。2015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仁川宣言》,设定了当年至2030年世界教育建设发展的前进方向和目标,确立了要向全世界所有的人提供平等和高水平教育机会的宏大愿景。2015年9月,联合国大会第七十届会议审议并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下简称《议程》),提出了十七项旨在促进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而教育则是这十七项目标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即“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①。中国积极履行联合国各项决议和倡议,2016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联合国总部主持了“可持续发展目标:共同努力改造我们的世界——中国主张”座谈会,宣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以下简称《国别方案》)发布。《国别方案》论述了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经验,阐述了中国落实《议程》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同时说明了中国落实《议程》遵循的指导思想、总体原则和采取的工作路径、具体方案。我国面向2035进行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既要注重扩大职业教育体系的开放性,也要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因此既有必要深入落实《议程》提出的教育目标,也有必要促进职业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为全民终身学习创造更充分的条件。

三、“面向2035”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1.实现受教育者的现代化。职业教育现代化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首先应体现为受教育者的现代化。受教育者的现代化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涵:一是文化自觉。“面向2035”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是推动我国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核心是推动我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转型,在此过程中,必然发生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工业文化之间的持续交流与碰撞。如何帮助和促使受教育者继承好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同时养成现代社会职业者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和文化素养,是“面向2035”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要拥有文化自觉,既要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与实践能力,强化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认同,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也要增强对现代工业文化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养成敬畏科学、尊重知识、遵纪守法等现代化素质,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二是终身学习。不论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造强国战略还是构建学习型社会,受教育者都要学会创造性学习、终身性学习,从而成长为能够适应和引领未来发展的新一代高素质人才。“面向2035”职业教育现代化,必须以建立终身教育体系为己任,切实承担起帮助受教育者建立终身学习意识、养成终身学习习惯、获得终身学习能力的责任和使命。

2.实现学校的现代化。“面向2035”建设现代化职业学校,要更注重学校的育人功能与氛围、发展活力与特色,在建设内涵上实现学校基础设施和环境的现代化、学校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学校与社会关系的现代化等各方面的有机统一。具体来讲,职业学校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校园环境建设的信息化、智能化。信息化、智能化是现代学校建设的重要趋势,也是现代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校园环境包括学校的各项基础设施、教学设备、活动场所等。现代化学校不仅能够实现教学环境和条件的信息化,也能实现师生生活环境的信息化以及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的智能化。“面向2035”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理应围绕信息化大力建设智慧校园。其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现代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从根本上变革了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教育活动的开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时空,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学校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理应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纳入现代化建设工作中,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课堂教学过程,努力促进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共享。最后,学校与社会关系的协同化。向社会输送人才、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是职业学校的基本职能,只有实现了学校与社会关系的协同,才能将职业教育现代化落到实处、产生实效。“面向2035”职业教育现代化,要持续推动职业教育办学的社会化,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吸纳多元社会主体参与职业教育办学与治理,提高职业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更充分地发挥职业教育资源的社会价值。

3.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面向2035”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社会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样需要深化改革,构建现代化的治理体系。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治理主体的联动化。公共治理是世界上主要现代化国家普遍采取的社会治理模式,职业教育要实现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也离不开对教育公共治理理念的贯彻。推进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首先要实现治理主体从一元化向多元化的转变,促进治理主体的联动共治。二是治理方式的法治化。“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是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②在我国过去由行政权力主导的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中,人治的成分要远大于法治,由此造成了很多问题。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实施,依法治教已被提上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议事日程,以法治代替人治成为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呼声。“面向2035”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必须实现治理方式的法治化,让法律成为职业教育办学、育人、治理过程的根本遵循。三是治理结构的有机化。我国传统的职业教育治理模式具有碎片化、分散化的特征。职业教育内部治理结构如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师资培养、教育教学等方面,与职业教育外部治理结构如制度建设、资质认定、评价机制等方面的联系较为薄弱,严重影响了我国职业教育的治理效率和水平。建设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必须促进治理结构的有机化,实现职业教育内部治理结构与外部治理结构的配合与衔接,提高职业教育治理效能和资源整合能力。

四、“面向2035”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策略

1.优化职业教育治理结构,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关键在于优化职业教育的治理结构,既要优化职业教育内部治理结构,又要优化职业教育外部治理环境,还要注重职业教育内外部治理的有机整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提出“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

第一,要厘清职业学校的内部治理结构要素,建立科学、合理、严密的现代化學校治理体系。当前我国职业学校的内部治理主要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各部门、各层级的行政管理人员以及专家学者分管各项事务,共同形成了党政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各负其责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然而,由于我国在职业教育管理制度层面没有清晰界定这三类权力的边界,导致三者之间越位、错位的问题时有发生。构建现代职业教育内部治理体系,首先必须厘清职业学校的内部治理结构要素,通过明确、清晰的制度文本规范好各类权力的权限、职责和边界,建立科学、合理、严密的现代化学校治理体系。

第二,完善职业教育治理法律法规,为全面依法治教提供完备的法律依据。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有效促进了职业教育的法治化、规范化发展。然而,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法律法规的修订工作滞后,行业组织、企业等社会性主体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和治理的权利、义务缺乏法律规定。“面向2035”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必须进一步加快法律修订工作,明确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重要办学主体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优化职业教育外部治理环境,同时为职业教育多元主体联动共治提供法律依据。

第三,建立更加广泛的联席会议制度,促进职业教育内外部治理的有机整合。联席会议是促进职业教育内外部治理有机整合的有效途径。我国应当在现有的各级职业教育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基础上,建立参与范围更加广泛的联席会议制度,“吸纳政府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业企业、工会组织、学生家长等多元利益相关主体共同参与职业教育决策协商,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治理过程的科学化、民主化”③。

2.加强多方深度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现代职业教育具有典型的社会化、开放性特征,由此带来了社会系统中各类教育资源、各项教育要素的广泛、深度、多维融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多方深度融合正是现代职业教育最鲜明的品格之一。我国“面向2035”进行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必须着力加强多方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第一,要加强德技融合,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自古以来,德才兼备就是我国社会衡量评价人才层次的主要标准,现代职业教育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同样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并在此基础上强化专业知识教育和技术技能训练。2015年,教育部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党的十九大报告又重申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说明加强德技融合、以德为先始终是社会主义职业教育办学育人的根本性原则。职业学校要创新德育工作模式和方法,以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德育教育,同时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促进产教融合,丰富职业教育办学内涵。201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教育部等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旨在推进产教融合的政策文件,但到目前为止,我国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层次和水平离理想状态仍有较大差距。“面向2035”进行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各级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职业学校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积极探索并改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促进产教融合层次和水平的提高,进一步丰富职业教育办学内涵。

第三,强化理实融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突出问题。“面向2035”职业教育现代化,必须强化理实融合,完善教育教学体系,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职业学校要积极推进和深化校企合作,为加强实践教学创造条件,同时,还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推广“校中厂,厂中校”教育模式,努力实现知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的高度统一。

猜你喜欢
教育公平职业教育现代化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教育公平视角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我的女巫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