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以下问题:培养目标定位不太科学、培养规格不够严谨、课程体系有待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培养目标未反映出学前教育领域前沿发展趋势。据此,提出了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合理定位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细化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科学设计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增强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性与前瞻性、健全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考核评价机制。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 本科学前教育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徐兴林(1978- ),男,山东梁山人,青岛黄海学院,教授,硕士。(山东 青岛 266427)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一般项目“山东省民办幼儿园教育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7CJYZ04,项目主持人:徐兴林)和2016年度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实践与研究”(项目编号:C2016M067,项目主持人:赵梅莲)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12-0041-04
一、引言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需要通过科学、合理、严谨的人才培养模式来实现。具体来说,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举措。人才培养目标包含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人才培养举措包含人才培养的内容、手段、制度和评价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应用型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理性选择。
二、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2018年以来,笔者综合研究了山东省内39所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发现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1.培养目标定位不太科学。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学前教育的功能和内涵不断拓展深化。从事家庭教育、托幼机构教育、早教机构教育、幼儿园教育等工作,都要求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然而,许多应用型高校创办学前教育专业的时间较短,文化积淀不够深厚,往往照搬照抄研究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对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当前,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不尽如人意,个性不够鲜明,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幼儿教育人才的需求不太契合。
2.培养规格不够严谨。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指根据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教育目的与约束条件,对教育活动的预期结果,即对学生的预期发展状态所做的规定。通过考察山东省内39所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文本表述,可以清晰看出,相当部分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培养目标不完全匹配,存在培养规格杂乱、模糊、难以落实等问题。绝大多数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规格中出现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艺体技能”“教育理念”“教育科研能力”等描述,但没有紧密联系人才培养目标,层次不够分明,可操作性不强,不能彰显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与优势。
3.课程体系有待完善。课程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本途径。当前,各类幼教机构教师数量需求较大,培养合格的幼儿园教师成为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为规范教师职前培养,教育部制定出台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教师〔2011〕6号),对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的目标和六大课程模块进行了翔实说明,然而很多应用型高校在贯彻落实该文件精神的过程中出现了偏差。例如,有的应用型高校对“幼儿发展与学习”“幼儿教育基础”等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程缺乏整合,重复设置,导致学生专业理论素养较低;有的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不合理,公共必修课学时过多,幼儿教育五大领域课程所占比例较小,无法适应新时代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此外,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要彰显应用性,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课程体系,包括专业技能训练、学年论文、实习见习、社会调查等内容。然而,调查中发现,部分应用型高校实习时间安排存在问题,导致学生保教实践能力培养效果不佳。
4.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应用型高校只有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放到首位,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科学精神、人文素养,掌握良好的保教技能,實现人文素质与专业技能协同发展。当前,部分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机制方面存在不足:办学模式不成熟,利用社会资源不充分;选用的教材不能满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有待改进;质量监测机制不健全。此外,尽管很多应用型高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等,但这些活动多为参与面较广的通识教育活动,彰显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特质的活动较少,对全面提升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作用不够明显。通识教育机制与专业教育机制衔接不够紧密,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弱。
5.培养目标未反映出学前教育领域前沿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学前教育领域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表明,3岁以前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生长发育阶段。另外,随着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相继实施,我国幼教事业获得快速发展。在公办幼儿园教育发展提速的同时,大量民办性质的幼儿园、亲子园、早教机构、育婴机构等不断涌现,体现出学前教育机构类型的多样化。同时,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教育理念的转变,幼儿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需求强烈,如幼儿营养、幼儿行为干预、亲子互动、婴幼儿智力开发等。然而,许多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过多地关注3~6岁的幼儿,忽视3岁之前的教育,并且培养目标过于单一,没能紧跟当今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与社会现实的契合度有待提升。
三、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应探索完全学分制改革,以学生所修学分来测量其学业进度,以修满规定的最低总学分作为完成学业的标准,推行融选课制、导师制、学分绩点制、弹性学制等为一体的教学管理制度。同时,应用型高校要以课程体系建设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为抓手,构建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1.合理定位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科学清晰,对学生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提出明确要求,对课程体系建设发挥统领作用。应用型高校要坚持专业培养、特色培养、全人培养三结合,研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前景。基于以上观点,我们认为,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面向学前教育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幼教一线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拥有国际化幼教视野、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健全人格,热爱并尊重幼儿的新时代学前教育工作者。
围绕上述目标,完全学分制下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强化学生专业优势,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一方面,重视对学生进行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通识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注重专业教育,培养学生专业自信,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游刃有余。总之,应用型高校要使学生成为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综合素质较高,能够胜任幼儿园、早教机构、学前教育科研机构、教育咨询与培训机构等儿童教育部门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服务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细化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笔者认为,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主要包括思想品德、业务能力与身心素质三个方面。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应强化学生科学精神、人文素质和师德的培养,这是人才培养规格最基本的要求。另外,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要彰显本校办学特色,细化人才培养规格,使得学生专业知识博、专业理论优、专业技能强、身心健康、综合素质高。
3.科学设计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三大类组成。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思政类、语言文字类、自然科学类、人文社科类和工具类等课程,开展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形成健全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旨在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儿童观、幼儿教育全面发展观,熟知现代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律,拥有教研结合、理实结合的能力。教育实践课程主要包括教育实践(幼儿园实习、见习等)和社会实践(军训、勤工助学、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艺术创作展、毕业论文与毕业汇报演出等),旨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构建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应用型高校通过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运作与科学化学分认证,构建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切实保障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一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帮助学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注重心理素质教育。采取设立心理健康宣传月、举办心理健康社团活动等方式,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三是打造校内培训平台。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积极参加迎新生晚会、专业技能汇报演出、歌唱大赛、戏曲大赛、话剧大赛、演讲比赛、辩论赛、舞蹈大赛、健美操大赛、手工作品大赛、书画大赛等文体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四是打造校外实践平台。应用型高校联合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组织定期开展教学技能大赛、公益志愿者服务等,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潜能开发、展示自我的空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总之,实现“课堂培养+社团活动+校外实践”一体化育人,突破时空限制,校园文化、文体活动、社会服务、顶岗实习等多个领域协同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5.增强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性与前瞻性。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现代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学前教育教学、培训及研究工作提供学术支撑和智力支持。因此,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一定要立足于学前教育发展需要,在课程内容上精心选择学前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特别是要把0~3岁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等内容纳入课程,使学生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完善知识结构。
6.健全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健全人才考核评价机制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条件。一是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专业核心能力、职业技能达标、专业理论水平、社团活动组织能力、活动竞赛水平、实习见习成效、社会实践业绩等进行评价。二是积极推行“学历证书+多种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制度。考核评价体系中应明确要求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还需获得教师、心理咨询师、育婴师、营养师等多个职业资格证书,以及计算机、英语、普通话等必要的等级证书。三是建立学生学业预警机制。安排学业导師对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监控,及时对学业进度不达标的学生进行预警,对学生学业规划提出改进建议并指明发展方向,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积极设计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业路径,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业进程,最终圆满完成学业。
[参考文献]
[1]刘泽坤.教育管理的法则和艺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2]黄小丽,任仕君.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规格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2(6).
[3]李丽娥.“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7(21).
[4]黄翠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8).
[5]徐跃飞.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5).
[6]徐兴林,赵梅莲.学分制下应用型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优化[J].教育与职业,2018(1).
[7]蒋宗珍.应用型本科院校“三三结合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6(22).
[8]王丽娟,鲍丽.地方本科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安康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2017(6).
[9]徐媛媛,徐兴林,王金跃.基于完全学分制的高校课程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