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力提升策略研究

2016-12-26 18:18李雯雯
亚太教育 2016年34期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

李雯雯

摘要:就业力作为一种综合能力,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以M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提出从加强个人素质、基本能力、专业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四方面来提升就业力。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力

中图分类号:F240-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2-0104-01

一、应用型高校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力内涵

就业力是一种综合就业能力,是“个人在经历学习体验后,掌握的知识、技能,具备获得及持续完成工作的能力”。人力资源管理(以下简称HRM)专业学生就业力的培养应结合专业特点,紧贴劳动力市场对人员素质的需求,形成具有支撑性与发展性的核心就业能力。应用型高校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是对高等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其办学理念应该打破原有的人才市场片面的看法,认为所谓的应用型知识和技术“浅薄、速成、技术含量低”。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应以就业为导向,在“知识教育厚基础、宽口径”+“技术教育强专业、重技术”的氛围下培养专业知识与技能兼有、企业需要的新型应用型人才。本文以M学院HRM专业为例,探讨提升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业力的策略。

二、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力问题分析

M学院HRM专业自2008年开始招生,是学院一个较为新型的专业,但发展很快,现有在读学生295人,2016年毕业生人数49人。根据历年就业状况的统计数据,该专业就业率平均达到92%以上,而从事HRM工作的比例不到40%,而据调查很大比例的毕业生从事的是行政管理、市场营销、会计等与HRM相关度不大工作。这也从一个侧面充分说明了目前对HRM专业的定位与培养模式存在很大的问题。

此外,很多用人单位要求HRM专业人才应具备以下就业能力:个人素质(内涵广泛,至少包括奉献、勤劳、认真、善良、纯朴、创新、爱岗敬业、团队意识等方面。)、基本能力(是指适应社会生活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技能、科学与人文素养,包括办公软件操作技能、公文应用文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判断与应变能力等)、专业知识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然而目前HRM专业毕业生所具备的就业力与用人单位的期望或期望值差距甚大。甚至存在错位现象,就业难在所难免。为打破这种僵局,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高校采取必要的措施,提升大学生就业力。

目前HRM专业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应聘求职能力不强。相当一部分应届毕业生花大量时间应付理论知识的笔、试面试,从自身角度理解工作特征与岗位要求,出现了大量学生面试受挫的现象。2.办公软件的应用与操作不熟练。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本来是企业HRM人员办公常用软件,但实际的调查结果却让人担忧,很多毕业生除了会用一些简单的操作外,稍复杂专业的软件操作是弱项。3.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较差。HRM工作本身具备灵活性,课本知识只是专业知识获取的来源之一,在此基础上,要将课本知识与理论与企业管理实际相结合,这也正是现阶段HRM人才培养中的软肋。4.沟通技能、技巧不足。HRM部门服务于其他业务部门,与员工沟通交流经常发生,沟通能力在HRM部门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学生习惯化的“背对背”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的沟通能力、知识共享方面有待改进。5.团队协作意识不强。求职过程中许多学生表现出极强的个人表现欲,欠缺团队合作。而人力资源管理各个模块的工作都需要部门成员的团队协作才能完成。

三、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力提升的策略

为了切实提升学生的就业力,培养企业需要、社会看重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本文从四个方面探究应用型高校HRM专业学生就业力提升的策略。

1.个人素质的培养:就业力方面个人素质的培养绝非学校一己之责,需要形成多方合力,“校企行政生”五位共同体的形式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多方面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及时互通互助保证教育的共性和保持各方面教育培养的一致性。

2.基本能力的提高:针对HRM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以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应加强如《公文应用文写作》《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并增设《办公自动化》上机课程以提高办公自动化能力。教学过程中提倡如案例研讨、角色扮演、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利用学生社团的长处举办多种形式的沙龙活动,如M学院开设了“人力青年说、员工招聘大赛、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等。

3.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针对HRM专业的特点和市场需求,突出“市场、特色、应用”的特点,修订完善HRM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增加专业情景模拟课程,在课程设置上遵循先“基础”后“系统”的原则,优化课程开设顺序,避免课程、内容重复设置,合理制订教学计划。为强化自主学习、全面学习,引入形如“第二课堂”的学习活动,为参加专业实践活动、见习实习设置一定比例的学分。尝试建立职业能力证书考核机制,鼓励参加各种资格技能证书的考试,用学分激励学生获得相应的职场“通行证”。打造具备全方面知识的HRM专业人才,从而提高HRM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4.实践能力的提升:在专业课程中设置一定量的实践教学课时,鼓励学生参与,激发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如M学院在大四阶段开设了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实训,系统整合HRM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学生全员全程参与,提升实践操作技能。加强校企合作很重要,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培训的“零对接”,强化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将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放在就业的企业进行,实现“零对接”的有益尝试。增强HRM专业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与实践经验,实现毕业生与企业双赢。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冰冰.基于社会需求视角的人力资源专业人才就业能力体系研究[J].商业经济,2012.

[2]邹艳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文教资料,2015.

猜你喜欢
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
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