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项技能教育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的创新能力研究

2016-12-14 21:22余沛郭飞王玉雅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6年11期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创新能力

余沛 郭飞 王玉雅

[摘 要] 高等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新的教学模式逐渐取代原有的旧模式,七项技能教育模式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文章对七项技能教育模式在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体系的构建进行研究,通过七项技能教育模式的应用,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从解决应用型高校教育模式构建的关键问题出发,建立适应地方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并提出实施方案。

[关键词] 七项技能;应用型高校;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8-2549(2016)11-0026-02

专业选择只能界定就业的范围,综合素质才是终身发展的关键,只有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造气质型大学生,才能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七项技能”培养工作注重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以口才好、书法好、英语好、文学素质好、计算机基础好、驾驶能力好、创新意识好为基础,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高等院校教育模式在不断改革,应用型本科高校走在改革的前言,不少学者对高校教育模式进行研究,对不同形式教育模式的发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适应本身的教学体系的构建内容,为培养高质量人才奠定基础。

一 七项技能教育模式下高校教育体系构建的现状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确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创新能力提高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理念。传统的教育模式只强调理论知识的教授,对于理论知识的实践没有过多的引导,这样的教育模式导致培养的大学生不能学以致用,理论知识容易忘记,没有真正地掌握,即使掌握了课本上的理论,到工作中应用得较少,七项技能的教育模式就是根据现代市场需求的性能来构建的,但是七项技能的教育模式也不是完美的,在一定的程度还存在一定的缺点:

1 培养能力形式化

七项技能虽然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但具体实施起来趋向形式化。首先,学生本身对待技能的学习处于形式化,参加比赛是为了拿奖,为了加分而得到奖学金等;其次学校只是为了宣传,写出空的框架,而没有具体落实,只重视形式而没有重视实质,具体落实的教育体系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2 七项技能培养没有取得良好效果

许多高校的教育教学模式从理论走向实践,开发了多种多样的新形式,但实施的积极性较低,七项技能促进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与表达能力的提高,短期的实施并不能够使学生真正掌握,真正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毕业后不能真正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 重实践能力轻理论

有时候在注重过多的实践,举行多种形式的比赛,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转移到各类比赛上,学校安排学生实践的时间大大多于学生的学习理论的时间,造成基本的理论知识没有掌握,而实际的技能又没有灵活掌握,重实践能力轻理论,导致的结果是两者都没有掌握好。

二 七项技能教育模式下应用型高校教育体系构建的实践与探索

七项技能教育模式下的应用型高校教育体系的构建,是以适应现代市场需求为最根本的目标,以培养具有新形势下综合素质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创新人才为主线。为使这一能力理念由理论走向实践,在建构模式上要树立“理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汽车驾驶能力、沟通交往能力、阅读赏析能力、外语应用能力教育、信息处理能力教育、艺术欣赏能力教育和创新创业能力教育相融合”的七项技能教育体系,建立“高效、高能、创新”的应用型高校教育体系,努力建设“七项技能”创新平台,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培养适应社会的创新人才。

1 建立综合教育教学体系,实施“学、赛”结合的教学

为达到高校创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每个应用型高校应该坚持七项技能的教育模式,建立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将传统的形式化教育教学转化为以“学”促“赛”,以“赛”促“学”的模式。一方面要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树立符合社会发展的学习理念,从基础知识抓起,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为实践及各项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教师作为主导者,要去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讲授法教学,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竞赛”中,以学促赛,以赛促学,对学生自身素质和能力提升有很大的帮助,比如:为进一步推行办公自动化,普及办公软件应用,推进计算机常用技术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可以举行办公自动化大赛和超级口才秀等各类技能比赛,增加学生实际经验、动手及表达机会。

2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符合社会发展及企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教育的体系

在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教育转型发展的浪潮中,高等院校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为核心,深化教学改革,完善实践体系,推进课程改革,强化师资建设,坚持不懈地走内涵发展之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构建符合社会发展及企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教育体系。首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重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载体,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改进考核模式,实行综合评价,强化各学科课程的内在联系,注重对学生发明创造、实习实训、实践经历的考核。在教学中积极推进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法,加强教学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发现和提出问题、开展自主研究等。其次,在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开展实践教学等环节,学校应努力构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知识结构和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结合、科研项目融入教学环节、创新实践平台与创新实验等新型教育培养模式,从而培养出符合产业标准和企业用人需求的综合型人才。

3 深化七项技能,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进程

哈佛大学校长德鲁·浮士德曾说过:“一所大学不能只关注学习成果,因为它无法预测一个学生毕业后到底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学习影响人的一生”。新建本科高校应将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应用型创新人才,赋予人才培养目标新的内涵,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从以知识发展为导向的学科中心模式转向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学生中心模式,通过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拓展与创新教育培养体系的交互作用,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新建本科院校应着力培养学生“汽车驾驶能力、沟通交往能力、阅读赏析能力、外语应用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艺术欣赏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等七项技能,形成以“学习、养成、体验、创新”为途径的“四位一体”的素质拓展教育新理念。

三 构建七项技能教育模式的意义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大力推行“七项技能”培养工作,学生除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课程外,还要选修“艺术欣赏”“阅读赏析”“沟通交往”“信息处理”“外语应用”“汽车驾驶”和“创新创业”七项技能培养课程。通过“七项技能”的锻造,将学生培养成心理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创新思维活跃、团队意识鲜明、敬业精神突出、专业技能过硬的创新型人才,以源源不断地为社会输送理论基础实、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技能型人才。

四 结语

七项技能教育教学模式能有效地解决社会对综合性人才与复合型人才的短缺的需求,培养有知识、有理论、有口才、有创新、有沟通、有艺术、有能力等“七有人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了以“学”促“赛”,以“赛”促“学”的模式,极大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学生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掌握了多项技能,为后续的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荣.工学结合模式下高校教育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

职业,2014(27):42-43.

[2]杜鑫.工程教育模式下开放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

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4(18):161-162.

[3]孔令秋,刘金英,孟瑜.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构建

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3(1):170-173.

[4]汪加梁,刘茂军,谢荣汉.应用型本科土建类专业实践

教学管理模式探索[J].广西教育,2015(5):185-186.

[5]姜慧,徐孝昶,殷惠光,等.新建本科院校“三位一体”创

新人才培养理念和实践探索——以徐州工程学院土建

类专业为例[J].大学教育科学,2015(4):55-58.

猜你喜欢
应用型高校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力提升策略研究
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应用型高校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优化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