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乐
摘 要 随着慕课课程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国内许多高校都开设了慕课网络课程,与此同时慕课课程的上课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本文致力于通过对高校慕课用户的学习行为的分析研究,找出高校学习者的学习的模式和特点,以图书馆信息素养课程为例进行改进研究,为高校慕课课程的组织模式的改进提供思路。
关键词 慕课课程 学习行为 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10.020
Abstract With the popularity of the course of MOOC, many university libraries make the course of MOOC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but the actual effect of the course is not satisfactory.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learning behavior of College learners, this paper takes the course of library information literacy as an example to optimized, hoping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effect of the course of MOOC.
Keywords MOOC; learning behavior; optimization
0 背景
慕課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1]自2012年,美国几所著名大学如杜克大学等设立免费的网络学习课程开始,慕课逐渐在教育领域流行起来。慕课的长处在于平台工具资源多元化,开放的学习环境等方面。在此环境下,图书馆也把自己许多培训课程如信息素养教育等制作成了慕课课程供高校的读者学习,但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图书馆的读者的学习方式和习惯的不同,而现有的MOOC的课程设置在课程设计上不能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需求,因此情形下的图书馆的慕课课程的改进研究十分必要。
1 高校信息素养课程主要内容
1.1 基本信息素养
主要培养学生对信息社会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的了解和使用,包括(1)文献检索基本理论与利用:主要内容包括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2]主要工具书的使用,以及论文写作指导等。(2)图书馆的资源和设施的利用包括图书馆的馆舍,馆藏的介绍和使用等。
1.2 专业素养教育
随着网络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专业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资源成为高校大学生查找专业学术资源文献的主要来源,所以网络资源的检索,计算机检索原理,专业软件工具使用以及国内外常用数据库的介绍和使用成为信息素养课的重要内容。[3]
1.3 实践与创新课程
这方面教育主要培养学生对有用信息检索的实际操作和利用,以结合教师的教学研项目,专业课程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为主,在教师的指导下大学生进行实践研究。
2大学生慕课学习行为特点分析
高校读者和大众型读者有这样一些不同:从文化层度来说:高校的学习者有较好的教育基础及综合素质,如英语能力、自学能力等这比普通的慕课学习者有较大优势。从学习能力角度看:高校的慕课学习者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和自制力很强,导致在学习过程中比普通人学习主动性更高,目的性更强,能够保证足够学习时间。而且由于很多高校把慕课课程作为选修课或者学分计算课程,所以在慕课课程的完成度上非常高。基于以上一些特点,高校的慕课学习者总体上对慕课课程的学习更有计划性,知识点的选择更有针对性,同时也因为这个原因他们对慕课课程是最不满意的部分就是慕课课程的个性化设置。
2.1 课程注册特点
研究发现高校的慕课课程从开始到课程结束一直会有的学习者注册学习,但九月份注册人数达到了最高峰,注册人数远远高于平时,而到每个学期的末尾或者慕课课程快要结课也会有一个小高峰。这是因为9月份为高校开学和新生注册时间,大部分高校学生要在这段时间选修自己的学分课程。而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由于有些学生会因为学分不足或者学校要求会产生大量注册的情况。
2.2 视频学习行为特点
视频学习是慕课课程学习中获取知识最直接的的方式,[4]看视频的时间和行为动作能够反映出学习者对课程的学习程度。研究发现在视频观看时间上,不同于普通学习者的片段型的学习模式,高校学习者更倾向于使用连续的时间内完成某门课程的学习,这是由于学生群体以学习为主的特性造成的。在观看教学视频时主要的动作包括快进,暂停,后退等,而高校学习者用快进和暂停较多,基于高校读者的学习能力和基础教育水平,可以猜想是由于慕课课件内容制作的不吸引人或者思考与课程内容相关问题造成的。
2.3 交互行为特点
慕课课程与普通网络公开课的改进在于提供了同伴互助和沟通交流功能,通过这些方式来改善由于在线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来使学习者与学习者以及和教师有流畅的沟通交流。高校的慕课学习者对网络和计算机使用有较高的水准,因此他们很乐于在网络中回答不同学习者提出的疑问,同时在自己出现疑问时,也会熟练在各种交互工具中求助。但在研究中发现,当慕课学习者开始学习新课程的时候,一般会集中在新课程开始的当天和后几天,而在其他时间则不会登录平台,导致了在其他时间交互平台中的讨论不多,参与的连贯性不够。因此如何保持讨论区中的学习者之间的持久的互动行为是需要思考的方面。
2.4 课堂练习完成特点
慕课课程由若干个基于知识点的小视频和附属在视频后的小练习组成,当学习者学习完视屏接着就进入这个知识点的小练习中回答问题,这些结果计入最终的结业成绩。高校的慕课学习者的课后练习的完成率和正确率都大大高于和普通的慕课学习者,这是由于课程的完成度对学分的影响以及学习者的水平有关。因此高校的慕课学习者从课程开始就能够完成课程学习和完成课程练习直到结课,大部分都能够通过课后考试获得证书。
3信息素养慕课课程优化研究
通过对高校慕课学习者行为的研究,对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课程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优化:
3.1 课程内容优化
首先要精简课程内容,同时增加案例形式的实践内容,以基本信息素养课程为例,将课程分为3大块内容:(1)信息的来源:包括图书馆的基本館藏,购买的数据库和设施的概况。(2)有效获取信息:主要讲授信息检索的原理,使用的语言和技术,如何选择检索工具和信息检索系统的基本要素等。(3)信息的组织与管理:教授信息的组织的工具和方法,针对相关研究领域的最佳专业的信息源的管理,以实践法教授专业软件的实际操作。(4)信息的利用:包括知识产权的概念,以案例的方式介绍版权的正当的使用和在开放获取中的应用。
3.2 课程制作优化
课程制作优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将基本信息素养课程3大块内容再细分为9个小知识点,如:入馆教育,基本馆藏,设施位置,资源简介,数据库使用,信息检索,文献检索,操作实践等,每个知识点互相独立,以知识树的形式相关联,并在课程表中提供直接的视频链接地址。每节课程分别制作成不超过8分钟的小视频,便于学习者选择学习。(2)在课程网站中提供知识树目录包括课程大纲、知识点组织、学习时长、课程讲义、参考文献等内容,使得学习者对整个课程有一个清晰的整体概念。(3)设置课后的试题库,题型包括选择、判断、填空、改错等多种类型,以降低课后作业的单调性。对于知识点测验以独立完成为主,而课程整体测试允许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协作完成。(4)增加提问模块,老师可以以实时或者离线的方式解答学习者上课中的疑问。
3.3 课程活动优化
这方面需要加强是学生的互助和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目前的信息素养课程的交流方式主要是通过邮件和QQ等的途径,除此之外教师应充分利用慕课的交流区和论坛等自带的工具进行课程问题的解答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交流兴趣。在课程开始的时候可以使用组织线下的现场培训或者设置选课课程的方式,为高校的学习者提供课程选择的指导。加强操作指导,如专业信息素养中对软件使用案例课程可以采取现场指导的模式,现场操作以增进教师和学生直接交流,增强慕课课程课程的实际学习效果。
3.4 课程评价优化
课程评价除了参考最终结业考试成绩外,再加入过程评价,如以知识点测试和学习行为评判项目。以基本素养教育课程为例,将过程评判与期末测试相结合,其中每个知识点测试占40%,期末考试占50%,知识点视频学习的完整度占10%,跟踪学习者在慕课课程的整个过程的学习状态与效果来综合评价学习效果。
4结语
慕课的出现使大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它对传统的大学课堂教育带来了改变和促进,但同时在交流和个性化方面有一定的缺陷.通过针对慕课学习者学习行为的进行研究,并基于研究结果完善和优化慕课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将对提高慕课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产生有益的影响。
基金: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基于学习行为的高校慕课课程组织优化研究”(项目编号:2017SJB0024)
参考文献
[1]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EB/OL].[2019.4.29].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4%A7%E5%9E%8B%E5%BC%80%E6%94%BE%E5%BC%8F%E7%BD%91%E7%BB%9C%E8%AF%BE%E7%A8%8B?fromtitle=MOOC&fromid=8301540
[2] 陆春吉.基于医学生信息素养新内涵的MOOC课程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
[3] 侯硕知.大学生信息素养课程建设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1.
[4] 王敏.基于行为日志数据的MOOC学习者学习行为分析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