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汇溪
摘 要 高职生的培养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但是从社会对高职生就业的反馈信息来看,高职毕业生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面对实际问题往往束手无策。那么高职毕业生该具备的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该怎样培养?本文中的“问题学习”便是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笔者以三年来对职校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为例,围绕“问题学习”的内涵和教学阐述它对提升高职生核心素养的价值所在以及具体实施方案。 关键词 高职生 核心素养 问题学习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獻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10.017
Abstract The train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is employment-oriented and the goal is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However, according to the feedback information from the society on the employ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there is a phenomenon of disconnection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among higher vocational graduates, and they are often helpless in the face of practical problems. So what are the core qualities of Higher Vocational graduates? How to cultivate it?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this paper is an effective way of lear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literacy. Taking the teaching of curriculum and pedagogy for three years as an example, the author elaborates the value and implementation plan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improving the core literacy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and its concrete reality around the connotation and teaching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core literacy; problem-based learning; teaching strategy
1 “问题学习”在提升高职生核心素养中的价值分析
1.1 什么是核心素养
如今,所谓的“核心素养”体现了人的素质和能力的两个方面,即行业所要求的合格劳动者的素质,以及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丰富性表征。具体地说,就是“以工具为媒介同客观世界对话”“同异质的他者交际”“能在广袤世界中自律地生存的能力”,可以说是“同世界的丰富的交际力”。“核心素养”的提出带来的是学力概念的刷新,即从“双基论”转到有效地运用种种资源、同异质的他者合作,求得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素质与能力在本文中笔者称其为“新学力”。
具体到小学教育专业,“新学力”对于学习者来说就是指在教师的辅导下能运用自身的经验和各种资源积极主动地合作解决教育实践中真正出现的问题的能力。
1.2 什么是“问题学习”
近年来,在全球化时代要求的基于核心素养的合作学习中,“问题学习”或“项目学习”得到了迅速发展。“问题学习”(PBL)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一种学习方式,从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教学内容的内涵并不是在教科书和教师的头脑之中,而是师生与生生之间借助主体(即本文中的“问题”)的相互沟通而生成与建构的。因此,围绕这一核心理念,“问题学习”它主要的外显活动有:一是问题与目标的设定,该问题是来源于现实;二是以小组的形式,直面现实问题;三是围绕问题解决收集所需要的资料,过程中可扩大学习共同体;四是学习参与者围绕问题解决沟通协商,提出有理有据的提案;五是分享小组的学习结果,接受他组的反馈意见再进行反思。
综上不难看出,“问题学习”可以充分发展的素质包括沟通力、合作力与实践力。这正符合“核心素养”的内涵,是一种自律性、协同性的课题解决学习,体现的是建构主义的能动的学习观。这是以课题为本位的,通过直接同合作伙伴一起指向现实的问题解决,借以发展学习者的种种素质的一种学习方式。
2 “问题学习”在高职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以“课程与教学论”教学为例
《课程与教学论》这本教材的特点是:理论性强,内容深难,综合性强。如果照本宣科的话,高职生学起来会很困难,势必造成新的学习困境,最终丧失学习兴趣,所以,这门课程的教学亟待改革。“问题学习”就是新的出路吗?这种方式是否可行,我们要从学生、教师、教学影响三个方面来一一分析。学生、教师与教学影响是教学的三要素,任何一种教学都是这三个要素的协调与综合,“问题学习”也不例外。
(1)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学习”的可行性。高职生往往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他们无论学习品质还是学习能力都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自我效能感低、学习动力不足、惰性强、不善于思考、学习方法不当等等。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学习能力没有解决问题的头脑,相反他们更倾向于去思考现实中的问题,更期待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而且,他们还是很渴望被认可,被自己或被同伴被教师认可,因此只要善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再加以适当的指导,他们是可以坚持将问题解决过程持续到底的。
(2)从教师的角度看“问题学习”的可行性。新课改思想影响下的教师们在看待“问题学习”这一学习方式时,并不会觉得陌生,许多老师还有很深刻的认识,但是愿意将这种模式贯彻到课堂的教师却比较少,因为这需要教师在各个方面做一些调整和改变,比起习以为常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改变费时费力。不过,万事开头难,一旦新的模式建立起来了,以后也就比较轻松了。笔者愿意在教学上做这样的改革。
(3)从教学资源看“问题学习”的可行性。以“课程与教学论”教学为例,若是要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推行问题学习,那么仅仅一本教材是不够的,还需要课外书籍、互联网资源、社区资源等其他的学习资料,另外可能还需要学生具备编制调查问卷、制作访谈提纲等技术。这些资源,笔者认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是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得的。
综上分析,“问题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是可以在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论”课堂实行的。
3 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策略初探——以“课程与教学论”教学为例
3.1 教学策略的设计
(1)问题情境设置。笔者认为,“课程与教学论”简单来说就是“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合集,对应的现实问题实际上就是“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这两项工作都是未来的教师会涉及的领域,因此这就是该门课程的“问题”。众所周知,“教学设计”是教师的基本功(它的必要性这里不赘述),但“课程开发”却是专家的事儿。而笔者认为,这不仅仅是专家的专利,它也是未来的优秀教师一定要具备的能力,可以把这种能力理解为一种可以评价课程、选择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的教研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一定要一再的将这件事“简单化”、“具体化”甚至“游戏化”。
(2)根据问题情境,重新组织教材。围绕“开一所有特色的学校”这个大的问题,我们会逐步涉及到学校的命名、学校的概况、学校程设置、校本课程的选择(体现特色)、课程开发模式、课程目标、课程组织、课程编制等等下一层次小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就是我们重新组织教材内容的依据,而“从做中学”的实用主义就是我们选取教材内容的指导思想。关于“教学论”对应的“教学设计”这个问题,因该专业会专门开设“教学设计”这门课程,所以这一部分不是教学的重点,本文不做阐述。
(3)确定学习目标。确定学习目标是“问题学习”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里的学习目标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产生,也可以是学生讨论的结果,总之都是围绕这门课程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的,也可以理解为小组任务。这样设置的学习目标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4)激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动机,这项工作贯穿这门课程的始终的。每节课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情況采用不同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不失时机的激励学生,以巩固他们的这种学习状态。
(5)组织小组讨论。除了之前的概念学习,之后的问题解决均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一个班的同学上课时就以小组为单位固定的坐下来。组织小组讨论是培养学生沟通、协作和合作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给与学生充分的指导。
(6)成果分享。成果分享即每组选一个代表将讨论结果总结再发言,成果分享不仅能让学生通过自我展示锻炼自己的口才、培养自信心、获得成就感还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班上整体的学习氛围。
(7)反馈评价。反馈评价可以是组与组之间就问题解决方案的评价,也可以是教师对小组的评价,反馈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完善解决方案,对教师来说也是发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遇到的知识或技术上的障碍的方式。
(8)教师指导。教师的指导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讲解教材上的知识点,为学生提供理论援助、拓展思路。
(9)书面作业。经过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反馈评价、教师指导后,每个小组要再次修改或完善本次的问题解决方案,然后以书面作业的形式交给教师,这一步可以锻炼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
3.2 教学方案的设计
教学具体实施方案如表1所示。
参考文献
[1] 王欢.“情境英语+模拟职场”课堂对中职生核心素养渗透的探究——以中职英语听说模块教学为例[J].科技文汇,2017(5).
[2] 高华成.中职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浅析——以《故都的秋》教学为例[J].江苏教育,2017(11).
[3] 钟启泉.问题学习:新世纪的学习方式[J].中国教育学刊,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