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高效复习的策略

2019-07-08 03:48李瓶梅
教育界·下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典型问题高效建议

李瓶梅

【摘要】文言文阅读是高三复习专题的重中之重,尤以翻译题为主。通过大量的训练,翻译专题是学生最易且最快提升的板块。但现实的情况却是,学生在遇到课外文言文阅读中的“拦路虎”时往往容易手足无措,导致无谓丢分,这是非常可惜的。翻译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在复习时要找准突破口,提升精确度和正答率。文章将结合近几年高考考查点和近段时间的模拟考试,整理和归纳学生在文言文翻译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同时针对此类现象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建议,从而实现高效复习。

【关键词】翻译复习;典型问题;建议;高效

根据2019年高考考试大纲说明,要求考生能够读懂浅易文言文,翻译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B级。考查的是重要实词如一词多义词、词类活用词、古今异义词、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等;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等;同时也考查一些文化常识、特殊虚词的用法等。这就要求学生要全面掌握相关的知識点,找准得分点,以达到高分的目的。

一、纵观近三年全国卷Ⅰ高考真题,探究命题规律,找准复习突破口

从近三年的考查点可以看出,重要实词是必考点,再辅以虚词、特殊的句式。学生要想在翻译题中取得高分,就必须把重要的实词、虚词的含义以及特殊的句式准确译出,正确理解句意串联成句,那么句子的翻译就基本成功了。所以,在文言文复习中,重点实词、虚词、特殊的句式是复习的要点。

二、了解学生在文言文翻译当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规避失分

有一种观点认为,高考文言文翻译不过是简单地“换个说法”,只要大意对就可以了,没必要细究。这种观点有失偏颇。文言文翻译是一个综合考查文言基础、语法知识、文化素养以及思辨能力的题型,语句是否通顺、句意是否贯通是直接影响文言文翻译得分的关键因素。学生往往因为没有掌握相关的内容而丢失了分数。下面通过学生翻译的一些实例,归纳学生在翻译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1.例题

(1)李吉甫自翰林承旨拜平章事,感出涕。谓垍曰:“吉甫落魄远地,更十年始相天子,后进人物,罕所接识;且宰相职当进贤任能。君多精鉴,为我言之。” (选自2019年广东省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

(2)禄山乱,皇太子按军平凉,未知所适,议出萧关趣丰安。【选自广东省湛江市2019年普通高考测试(二)】

(3)唐广明末,大盗犯阙,策遂返初服,奉父母逃难,君子多之。【选自2019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

2.学生翻译

(1)我落魄被流放到很远的地方,经历了十年才开始见到天子,后来升迁成大人物,很少识得有可以提拔的人。

(2)裴垍唯独对休复说:“你与他们二人不一样,你是汲汲钻营献纳得到官职的人。”休复十分惭愧。

(3)大的盗贼冒犯张策的家,张策于是回去穿上以前的衣服,带着父母一起逃难,很多人都称呼他为君子。

3.失分分析

考生对于 “更”“相”“后进人物”“让”“阙”“初服”“多”等重要的实词含义和特殊句式没有掌握到位,往往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去理解文言文中的字词意思,从而导致失分。

4.参考答案

(1)我被流放到远方,经历十多年才能(担任宰相)辅佐皇帝,近年来擢拔升迁的人物,很少有我结交认识的。

(2)皇太子在平凉安定军队,还不知道该前往何处,议论后要出萧关前往丰安。

(3)大盗入犯朝廷,张策就恢复了俗人的身份,侍奉父母一起逃难,君子都称赞他。

5.存在的典型翻译问题

(1)对重要的字词错译、漏译,以古律今。高考中的重要字词往往是命题人设置的得分点,遇到常见或常考的重要实词时,学生没有能够准确地译出其含义致失分。

(2)语境不合、词不达意致失分。与现代汉语一样,古代汉语也要讲究语境。遵循语境,则可为翻译带来便捷;脱离语境,就容易造成翻译的失误。

(3)“该补不补”易失分。古汉语常见主语、谓语、宾语及介词等成分省略的现象,翻译时该补不补,整句话的意思就不能清晰连贯了。

(4)“该调不调”不合序。古汉语常见句子倒装现象,翻译时该调不调,语言不合规范影响了句意的理解。

三、引导学生掌握复习的关键点,提升能力促高效

针对学生在专题方面存在的典型问题,加之高三的学习时间非常短暂,因此复习的高效性就非常重要。为此,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和突破,以期切实提升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1.抓住考点,深入课文,夯实文言基础

从近五年的高考题以及近段时间的模拟试题来看,我们发现,翻译考查的文言字词,都是常见的,且绝大多数来自学过的课文。如2017年的“臧否”以及广州二模的“初服”等。因此,学生在复习时首先要落实好课内的文言知识,可按照高考考查点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把每一篇课文中的文言现象、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文言句式以及一些固定的句式等梳理好,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到专门的知识本中,方便平时复习和运用。

2.掌握翻译方法,强化文言文翻译4个得分意识

文言文翻译题只要掌握好方法,有得分意识,相信文言文翻译拿高分不是梦。

(1)强化人物意识——理清人物关系和人事关系

在翻译句子时,学生容易把人物的名字,尤其是长而怪的名字当作实词或虚词来翻译,理解失误致失分。例如2018年全国卷Ⅰ文言文阅读的“诸葛诞”,很多学生把它切分成“诸葛/诞”来理解,所以翻译的时候就把“诞”译成诞生或者过生日的意思。另外,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之后再出现就只提名而不提姓。如2018年全国卷Ⅰ文言文阅读的传主“鲁芝”,后面就变成了“芝”。有时在行文当中,根据人物的表述,也会换成“名”或“字”来代替人物,例如《鸿门宴》当中的“不然,籍何以至此”的“籍”是项羽的名,学生如果缺乏人物意识,不知“籍”为何物,就会造成理解障碍。

要实现文言文的高效复习,应强化人物意识,弄清人物关系、人物与事件的关系,有利于句子的翻译。

(2)强化语境意识——揣摩句内语境和句外语境

利用一个语境(句内语境和句外语境)之内的语句表述连贯、语意密切的特点来翻译句子。学生可以通过具体的语境补充省略的成分,如量词、主谓宾等,例如2017年全国卷Ⅰ翻譯的第1小题;也可以通过语境突破翻译句子当中一些不熟悉的字词和句子的大意。如广东省湛江市二模的翻译第2小题,“不足灭”的含义不能直接判断,可以通过前文的“太子治兵长驱”和后文“太子喜”等语境即可推测“不堪一击”的意思。因此,前后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灵活推断难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准确含义和用法。

(3)强化采分点意识——关注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考查是对整句的翻译,但命题人也会选择一些关键字词和带有特殊语法现象(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的句子来考查,并将其作为评卷的采分点。这就要求学生翻译时要有强烈的采分意识,找准得分点,将其落实到位,这样才能保证翻译的准确性。

对于重要的字词,学生可以通过联想法来落实其含义。一是联想教材中学过的相关句子。例如广州二模的“初服”,学生通过屈原《离骚》中“退将复修吾初服”来落实其含义;二是联想一些日常生活当中常用的成语或词语的意思。如深圳市一模的“更十年始相天子”的“更”和成语“少不更事”的“更”为同义,译为“经历、经过”;湛江市二模的“朔方天下劲兵”的“劲兵”和“劲敌”也可以进行意义的转换。

带有特殊语法现象的句子,则可以通过梳理常见常用的句子来归纳总结规律,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迁移运用。

(4)强化连贯意识——活用六字口诀

翻译句子时,如果出现了一些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的词语搭配、语句不顺畅的现象,就要根据留、换、调、删、补、变六字口诀等翻译技巧,让句子更加通畅合理。

四、结语

总之,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复习中的一大重点和难点,掌握得当的复习方法,依据课文,联系生活,牢记采分意识,学以致用,再加强练习,就能达到高效复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纪秋寒.浅谈提高高考文言文翻译复习有效性的策略[J].语文教育,2018(12).

猜你喜欢
典型问题高效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归纳“典型问题”着力教学改进
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剖析及对策探究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
浅谈数学问题教学中的“源头活水”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