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制订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需要的教学目标是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精心制订教学目标,保证教学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能够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文章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制订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学目标制订需要遵守的原则,根据教学实践案例,提出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置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制订策略
作者简介:杜晓东,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大川镇中心小学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甘肃 甘南 746305)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1-0060-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就需要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旧有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精心设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教学目标是关于教学将使学生发生何种变化的明确表述,在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活动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而开展,合理的教学目标可以指明课堂教学的正确方向,提升教学效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目标设置不当、内容混乱、表述模糊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拟针对上述问题,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置有效策略。
1. 教学目标设置模糊。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比较关注教师怎么教、教什么,部分教师忽略了教学目标的设置,不清楚如何制订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极易将教学目标设置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例如,在设计“人教版”二年级《画风》一课的教学目标时,部分教师制订的教学目标是:“这篇课文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即懂,在教学中应尽量创设情境去吸引孩子们的目光,可以让他们去听风的声音,想象风的样子。还要让学生重点感受‘飘‘弯弯‘斜等字词的运用,让学生照样子仿写。”这个教学目标,看似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材内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目标,然而这一目标解决的是课堂教学“如何教”的问题,而非教学预期效果的设定。因此,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应避免此类问题。
2. 教学目标缺乏针对性。一些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照本宣科,甚至以课时重难点替代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缺乏针对性,无法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降低了教学效率,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没有明确教学目标的课堂是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
3. 教学目标主体不明确。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有的教师会把教学目标的主体理解为教师,教学目标就变成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什么、如何做等内容,如“使学生怎样、培养学生什么、引导学生懂得”等表述。但实际上,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一切教学任务应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展开。教师要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组织课堂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并适时给予恰当的指导。
4. 教学目标表述不规范。一些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对教学目标的表述不准确、不规范,仅凭教学实践经验制订教学目标。这难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无法确定学生在课堂学习后所达到的能力水平,这样的教学目标是不合格的。
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鱼游到纸上》一课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制订了“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食物和描写人物的方法”的教学目标,这一目标太过笼统,没有明确指出让学生了解具体的人物描写方法,这一方法有何特点?好在什么地方?这些基础的目标内容表述不清楚,会使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受影响,出现重点不突出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效果难以达到预期设想。
1. 厘清教学目标、课程目标与教育目标三者的关系。在教育目标体系中,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和教育目标是层级递进的,不可混为一谈。教学目标是最基础的目标,包含丰富的内容,课程目标是教学目标与教育目标之间的桥梁,教育目标则是一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目标和教育目标需要在教学目标完成的基础上才可设置。因此,教师在设置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时,要先厘清具体的教学目标、小学语文课程目标和语文学科教育目标之间的关系。
2. 综合考虑教学目标设计三要素。教师在设置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时,要全面掌握涉及教学目标的三个主要因素,即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材和学生学习情况。只有深入了解三要素,才能设置重点突出、方向明确且可行性强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总体方针,教学目标必须要服务于课程目标,而教材是落实教学目标的载体。制订教学目标必须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依据,从学生的角度制订教学目标,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具体有效。
3. 规范教学目标的语言表述。制订教学目标的一个基本要求是教学目标要突出重难点内容、语言表述规范、表意明确且符合学情。表述规范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师明确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增进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应明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表现出怎样的学业行为,要在什么情况下完成何种学习活动,确保这些活动和行为都是可被测量和可评估的。
1. 对照课程标准,落实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涉及的三要素是教材、课程标准和学生,为避免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素欠缺或表述不准确,教师应对照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制订教学目标,将教学任务分解至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中。
例如,在《触摸春天》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设置教学目标,研读教材,根据教学内容,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借助汉语拼音认读课后要求会认的七个生字,读正确悄然一词的字音;通过查字典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花繁叶茂、流畅、奇迹、惊讶、飞翔、缤纷、弧线、清香袅袅等词语。”将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情紧密结合,能有效地指引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施。
2. 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针对性目标。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出现目标不明确等现象,没有细化制订课时和教学板块的教学目标,使得教学目标非常宽泛,没有针对性。因此,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应尽可能地细化教学目标。
例如,在《白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感悟白杨特点”这一目標改为“仔细品读,通过仿写感悟白杨的特点”这一更具体的目标,使教学的指向性更明确、实际操作性也更强。
3. 设计教学互动环节,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制订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例如,在学习《不懂就问》一课时,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先确定教学目标板块,在课堂教学时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什么、应该有哪些教学目标等,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引导的方式,共同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这样会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学习起来会更具目标性,效果较好。
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前提,设置得当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的保障,教师必须予以充分重视,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全面考虑学生情况和教材内容,保证教学目标的准确表述,真正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教学目标任务,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朱春林.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小学生(下旬刊),2017,(9).
[2] 党姗.浅谈如何使语文教学目标准确而具体[J].课外语文,2017,(6).
责任编辑 曾轶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