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海燕
[摘 要]写作离不开想象。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个性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教师可指导学生图文结合,想象写话;创设情境,编写故事;畅想未来,创新写作。
[关键词]习作教学;想象能力;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5-0023-01
黑格尔说过:“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的想象活动。”文学巨匠鲁迅也惊叹于儿童的想象力。儿童是天生的想象家,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满怀好奇与新鲜,他们对世界抱有成年人所没有的热情与向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作文教学“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在习作中,儿童本应尝试着用稚嫩的笔写出自己对世界的诠释,在文字中张扬起想象的翅膀。然而,令我们痛心的是,如今大部分学生的习作干巴巴的,词不表意:或无病呻吟,故作深沉;或矫情卖弄,脱离实际;或干瘪无趣,言不由衷。一提到作文,学生头疼,教师无力。作文教学是目前语文教学中最难“啃”的一块“骨头”。基于以上现状,在新课程的指引下,如何利用课堂主阵地,在习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就有了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图文结合,想象写话
小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因势利导。如指导中年级学生习作,可以利用充满童趣的画面,让画面中生动直观的生活场景在学生头脑中转换成他们自己的生活場景,让学生带着生活体验想象画面中的故事。当学生有了一定基础后,教师再提供不完整或不连续的画面,让学生想象开头、中间或结尾,补充成完整的故事。最后,还可以提供几幅连贯的画面,让学生发挥想象,把故事情节连起来,编写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如此循序渐进,才能慢慢扩大学生想象的空间,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比如,在进行《亡羊补牢》看图写话习作指导时,我先出示最后羊圈破洞,羊儿被偷的画面,然后让学生想象前面发生了什么事。虽然大部分学生都学过《亡羊补牢》的故事,但教师还要鼓励他们充分发挥创新想象能力,突破定势思维,冲破思维禁锢,让故事有多种情节。学生在这样的鼓动中放飞了想象的翅膀,故事也有了多种情节和结局,课堂也成了“故事大王”们侃侃而谈的主阵地。
二、创设情境,编写故事
孩子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孩子的世界是纯真无邪的。学生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中才会迸发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教师应该创设丰富的语境,在良好的情境中让学生畅所欲言,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生成他们的想象能力。比如,我带的班级,我会在课余时间选好小组长,让学生自由组织,自由编排小品、哑剧等情景剧,引导学生根据情景剧进行故事的创编。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八:编写童话故事”时,我就在班里组织学生进行了情景剧表演;然后筛选出几组优秀的作品,进行班级会演;最后请学生一边欣赏,一边点评。学生先口述故事,然后点评,等他们的创作欲望喷涌而出时,我再让他们将心中的文字表达出来。如此,学生的想象得到了激发与张扬,文思也会如汩汩的清泉不会枯竭。
三、畅想未来,创新写作
未来是诱人的橄榄枝,孩子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与向往。教师鼓励学生去畅想未来的学校、未来的农田、未来的超市、未来的职业……美好的未来存在于学生多彩烂漫的想象中,也存在于他们闪亮的童心中。教师要呵护好学生的这份幻想,引导他们把自己的畅想写下来。在一节高年级的作文指导课上,我让学生畅所欲言,先聊一聊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将来想从事什么职业;然后引导他们想象未来的自己会过怎样的生活,展开生活畅想;最后让他们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读着学生精彩纷呈、鲜活生动的文字,我特别佩服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感动于他们思维的开放和敏捷,感动于他们想象的丰腴和细腻。像这样的畅想活动常常可以开展,面对各种畅想,学生们特别感兴趣,“情一发而动全局”。只有真正投入了情感,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才能让他们敞开心扉,真正与自己对话,坦诚面对自己的灵魂,这样诞生的文字才不会空洞乏味。
想象力与作文能力、语文能力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阅读需要借助于想象,写作更离不开想象。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个性特点,多一分放手,少一分束缚,鼓励学生放飞想象,唤起他们主动想象的需求,给足学生自行创新、自行发现的时间,创设情境,引领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去立意、构思、行文,给学生一片舒展自我个性的空间,真正使习作成为他们想象的广阔天地。如此,学生才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运用不同方式去表情达意,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造出种种新形象。这样,学生写出的作文就会丰富多彩,真正绽放出儿童作文的魅力!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