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和教育是一个东西。”语文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语文阅读教学离不开生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巧妙利用生活素材,是调动学生阅读热情,深化阅读理解,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生活素材;阅读教学;调动热情;深化理解;提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轰轰烈烈地开展多年了,但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却存在“高耗低效”的弊病,作为语文学科主角的阅读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语文教育者关注和深思的重点。《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加强语文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来源于生活,应用在生活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能适应社会发展,能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如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巧妙利用生活之源头活水,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笔者认为可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生活情境导入,调动阅读热情
于漪老师曾打过这样的比喻,上课就如演奏,课的开始就如提琴家上弦,精彩的导入如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就能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一节课的成功也奠定下基础。导入的着力点在哪儿,怎么操作,是阅读课堂教学的关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老师有不同的方法,但语文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语文阅读教学最终还是要回归生活中去。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导入时,越接近学生生活,学生就越容易接受,也能够产生学习的兴趣,调动阅读热情。让我们来领略一位老师执教《渔家傲》一词时的匠心:
师:《渔家傲》的作者范仲淹。(PPT显示“范仲淹简介”)生:(自由读)“范仲淹简介”。师:范仲淹看似遥远,其实与我们是很有渊源的。同学们能从这份材料里看出来吗?师:一起读吧,读出材料中的相关语句。生(齐读):天禧五年,任泰州西溪盐仓监,因旧海堤多处溃决……而上书痛陈厉害,建议重修海堰……亲率官名修堰,在今东台、海安、如东沿海捍海筑堤……人称“范公堤”。师:读得 好!……范仲淹于我们的祖先有恩,是我们的恩人啊!
这样的导入互动,让范仲淹走进了学生的生活,走进了课堂;让学生对作者产生了亲切感和敬仰之情,燃起阅读学习《渔家傲》的热情。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最苦与最乐》是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梁先生对人生的思考,对责任的精辟认识。这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接触的第一篇比较理性的议论文,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比较感性,知识、能力水平还不平衡,如果教者直接导入进入文本阅读,学生势必不会立刻融入文本,阅读的兴趣、学习的热情、效果均会大打折扣。笔者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后,决定还是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导入。
师:张潮却随笔写下“人莫乐于闲”。“闲”能读书;游名胜;交益友。快乐是我们渴求的,也是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回翻自己人生的履历,几度痛苦几度快乐。你能给大家分享自己对苦与乐的经历和认识吗?生:我认为周末休息最快乐,周一早上起床最痛苦。(其他学生笑)生:我认为周五即将迎来周末最快乐,周日即将迎来新的一周最痛苦。师:这两位同学说得有些相似,但是心境是不一样的,后者有一种提前意识,是责任心的表现。生:我认为实现自己的目标最快乐,当然目标未实现时最痛苦。生:我被同学认可时最快乐,被别人轻视时最痛苦。生:我为班级他人做贡献时最快乐,这次校足球联赛没带领班级获胜时最痛苦。师:同学们对于苦与乐的认识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和玩乐上,部分同学更注重心理、精神的层面,这让老师很欣慰。梁启超先生对于苦与乐的认识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去阅读梁启超先生的《最苦与最乐》。
语文课学习语言运用,同时把文化修养、精神熏陶等要很自然地带进来。课前轻松的对话,让孩子对于责任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也对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认知结构有了了解,为文本阅读教学寻找到了落脚点,为学习课文、体会情感孕育了气势,通过课文阅读教学以达到“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这一情感目标。
二、生活经验介入,深化阅读理解
一般而言,教材选编课文无法兼顾时效性及地域性,有的课文呈现的内容无法和学生的生活实施无缝对接。当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了代沟,学生就无法深入地理解课文。
《老王》这篇回忆性散文中有一部分写的是“文革”中杨绛先生一家和老王的交往经历。对于“00后”的孩子来说,“文革”太遥远了,学生们很难了解那个特殊年代中的人和事。文中“我自己不敢乘三轮”“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等一些语句中蕴含的内容和情感,学生们就不能理解,对于老王和作者的善良品质难以体会,更理解不了作者作为“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情怀。课堂上,教师蜻蜓点水的介绍对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帮助,但也容易形成教師牵着学生走,逼迫学生进入自己的预设弊病。笔者在教学这一课前,利用周末,让孩子去查阅相关资料,采访经历过“文革”的人物等,利用语文实践挑动孩子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同理心。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实践积累,让学生与作者及课文生活等融通起来,学生定能品味出文字背后思想内核,促进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杨绛与老王的特殊情谊,感受杨绛、老王的人格魅力。
文言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文言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某些文言字词。夸美纽斯说:“一切语言通过实践去学,比通过规则去学来得更容易。”一位老师执教《郑人买履》这一寓言:
师:“履”这个字认识吗?生:认识,读lǚ。师:你们在哪见过?生:如履薄冰,如履平地。师:这两个词相似,意思却有很大的差异,一个很舒适,一个就很紧张。师:还有没有了?生:西装革履。生:削足适履。师:那你们了解了“履”字的意思吗?生:“如履薄冰、如履平地”中的“履”是踩踏的意思。生:“西装革履”和“削足适履”中的“履”是鞋子的意思。师:那文中“郑人买履”中的“履”是什么意思?生:鞋子。师:我们学习文言字词,方法之一就是联想法,联系生活经验,联系成语、俗语,来帮助理解文言字词。
这一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巧借东风,将文言字词理解和学生生活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文言就在生活中,生活就是语文。这样,自然拉近学生和文言字词的距离,产生亲切情感,更加乐于去学文言,并且掌握了理解文言字词的方法。
三、生活体验融入,拓展阅读延伸
语文来源于生活,应用在生活中。语文教学还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语文材料,注意对阅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加强书本知识和生活内容的结合,并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
《统筹方法》一课在老新几代苏教版教材中均被选用,编者这样安排的目的应该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此文,进一步了解说明文、说明方法,以及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将统筹深奥的数学方法说明白的方法,更有让学生了解统筹方法,以此来指导安排生活。
教材中“探究·练习”第三题让学生仿照课文,灵活运用统筹方法,设计从早晨起床到离家上学的整个过程的最佳方案。完成这样的习题,可以让学生课堂所学知识内化,深入了解统筹方法在合理安排生活、提高效率的优越性,并且掌握运用简单的图表来说明较深奥道理的方法并灵活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真切地体现了温儒敏教授“带动大家回到语文教育的本质”的理念。
“部编”人教版语文教材,是体现时代性和生活性的教材,既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就提出“重视朗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本单元内几篇课文的 “思考探究”中均有相应的训练设计。于永正老师认为:学生把课文朗读好了,一定会留下情感,留下语感,留下悟性和灵性,学生学习更灵动深入。笔者借鉴当下比较流行的《朗读者》节目,在班级微信群中开辟“快乐语文,为你朗读”栏目,要求学生向“朗读者”一样美读课文,将朗读音频材料上传到班级微信群。朗读作业要求做到三个方面的要求:
1.语音:发音准确,咬字清楚,重音和停连处理得当。2.语气和节奏:语气合适,节奏恰当,朗读流利,无读破现象。3.情感表达:情感把握准确,情感表达自然。
学生对这一作业的兴趣浓厚,家长也很支持,不少的同学及家长为了呈现更好的朗读效果,一次次地训练试录,不断修正自己的朗读。学生利用一次次的语音朗读体验,逐渐熟悉朗读技巧,增强语感,并提升对文章的理解、感悟。
唯有生活的,才会是生根的。我们要教学生学好和掌握好语言表达艺术,须得让学生有兴趣。要想让学生有兴趣,就得让阅读教学与各种生活“活水”相互融通。这样,语文阅读教学才能让学生更真、更深刻地体会到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到学語文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周洪宇.陶行知教育名论精要:教师读本[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2]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3]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
[4]于永正.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陆彩霞,女,1983年生,江苏海安人,毕业于南通大学,本科学历,职称为中小学一级,主要研究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
(编辑:张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