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蔼玲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最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它既可以实现小组成员的优势互补,也可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意识,但小组合作学习也有其缺陷,若教师疏于引导,个别学生会在小组学习中处于游离状态。因此,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时,教师要多关注游离学生,及时给予正向反馈以激发学习动机,明确组内任务分工确保全员参与,强化协作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优势,以提升学生的合作素养,让小组合作学习更加高效。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合作学习;学习主动性;小组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5-0118-02
信息技术是一门对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和创作能力均有较高要求课程,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最为常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最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组内成员优势互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协作意识,深受师生欢迎;但小组合作学习也有其不足。据笔者观察,在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有些教师在布置任务交由小组共同完成时,不能确保全组参与,一些学生欠缺学习动机,一些学生合作意识不强,这两类学生通常处于游离状态,不能很好地把握合作学习的机会。教师要采取多种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
一、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与教师的上课态度与调节方式有很大关系,因此,教师不能照本宣科,需要活跃思维,主动出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调整好上课心态,精心设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设置小组合作任务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有任务在身,强化学生的责任感。从教师主动带动起学生“齐主动”,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员参与信息技术学习的第一步。
二、关注游离状态的学生,确保全员参与
对于在小组内常常不发言,不参与活动的同学,笔者称之为“游离学生”,他们常在其他学生讨论交流的时候默不作聲或是做其他事情。对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多关注游离状态的学生,给予鼓励和正面反馈,最大限度地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上的交流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两点:一是关注“游离学生”心理状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引导他们参加活动,循序渐进,不可过急;二是提前做好其他学生的思想工作,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要求其他学生对待“游离学生”要平等尊重,要求班干部和优秀学生尽量帮助“游离学生”,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小组学习。
三、小组有效分工,建立平等机制
学习合作小组若无明确的分工机制,会出现分工不明确的现象,进而导致游离学生产生坐享其成、依赖他人的心理和行为,更严重的后果是他们学不到信息技术技能。
笔者认为,小组内应合理分工、明确职责。组内可设小组长、记录员、纪律委员、汇报员等。学生要根据分工明确各岗位人员职责。如小组长负责管理小组学习活动,在小组成员独立探究后,让每位成员说出各自想法,最后组织归纳出探究结论;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成员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发表的重要内容;纪律委员负责提醒小组成员遵守活动纪律,特别是小组讨论时不要偏离讨论主题和目标;汇报员负责汇总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并进行班级汇报。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任务,每个学生都有责任,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生出现游离状态。
此外,小组内岗位可以实行轮岗制,轮岗制的实行有助于学生熟悉小组学习的流程与具体要求,锻炼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提升合作素养,保障学习成效
合作学习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对学生成长有深远影响,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素养,让小学合作学习变得更高效。
1.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独立探究的过程。小组成员有其差异性,组员的学习能力不同,教师需要通盘考虑,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锻炼。要根据学生情况,安排足够的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时间,保障所有学生的学习效果。
2.学会倾听别人发言,学会换位思考。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小组发言讨论时注重倾听他人发言,不能随意打断,这不仅是小组合作学习对组员的基本要求,也是个人文明素养的应有之义。
综上所述,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应善于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在组内合作探讨,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分析,形成问题意识。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意见,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是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小学合作,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