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的视角,结合具体的优秀阅读教学课例,讨论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实现课堂的“活与美”等问题,诠释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名师眼中的“好课观”。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习活动;好课观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27-0025-02
【作者简介】刘学惠,南京师范大学(南京,210023)外国语学院教授。
本期由孙勇老师主持的讨论话题是“名师眼中的好课”,我欣然接受了作为点评者的邀请,因为在当前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名师们是怎样理解好课、如何设计和评价好课,的确是我有兴趣了解的。
本期专题的四位作者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他们的好课观,但他们关注的共同点基本一致:即关注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关注主题引领下整合性、多层次活动的有效开展;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诚然,好课的描述框架和评价标准,见仁见智,探讨该话题也可以采取不同形式。
韩炳华老师在分析当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2017年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主要精神,从整合化、意义化和表达化三个方面探讨学科核心素养观照下对英语“好课”的认识。
孟庆忠老师联系2018年江苏省高中英语优质课大赛,从“指向学科核心素的英语学习活动”视角,较系统地论述了英语好课标准。首先,作者概括了新高中英语课标背景下教学内容与方式的几个重要变化,即:培养目标从重育才转向重育人、核心关切从教更集中转向学、知识结构从碎片化转变为整合性、能力要求从知识技能升迁到思维品质。接着,作者基于著名教育學家叶澜教授的五条好课标准——有意义、高效率、生成性、常态性和有待完善,阐述了新课标背景下的英语好课标准。
两位作者站位高、立意深,且结合实际、回应关切,带给读者深刻的启发。笔者甚为欣赏孟庆忠老师的论点,在这里还做扼要重述——有立德树人的目标,体现英语学科育人价值;有效率的教学过程,体现学生的中心地位和有效课堂参与;有主题语境下的语篇探究和意义生成,将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思维发展高度整合;有自然常态的课堂特点,不为作秀而过度准备,让师生间碰撞出最真实的思想情感。当然这样的课难免还有不完美之处。
四位作者中的一位说得好,上课是教师的天职;上好课应成为教师的永恒追求。那么,就孟庆忠老师在叶澜教授好课观基础上阐释的英语好课标准而言,教师该如何达到这些标准呢?限于篇幅,这里选择其中的几点略做思考和分享。
第一,要做到“有意义”——体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执教者首先必须心中有大格局、登高望远,但又能从每一节课入手肩负起立德树人的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而不是心中只有考分;其次教者应善于解读教学文本,领会文章的主题语境及内涵,并以此将语篇类型、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知识、学习策略等学习内容做有机的统整并将思维发展贯穿其中,从而精准地定位“教学点”(即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该专题中两位作者的好课示例无一不是深度解读教材和合理定位目标的结果。
第二,要做到“有效率”和“生成性”——学生得以充分参与,思想自由流淌,深度学习发生,教师首先应能认清自己的“助学者”(facilitator)角色,不越俎代庖;同时又能出于对教学内容的充分把握而因势利导灵活善变。我听过参加2018江苏省优质课展示并获得佳绩的扬州大学附属中学李愷老师在某研究课题工作会议时的发言,他是用“三简三等”要求自己的课的,即:简化导入、简化课件、简化活动;等学生读懂文本、等学生完善表达、平等看待学生的解读。其实,“简”不等于浅,把时空留给学生为的是把学习引向深入。三个“等”字体现了他对学生的高度尊重和信任,所以,他看似朴实无华的课堂却自然灵动,引而弗牵,诱学深入。这是青年教师对上好课的孜孜探索,我深表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