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DCA”循环的现代学徒制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

2019-06-05 07:55杨翠友
职教论坛 2019年5期
关键词:课程管理保证体系学徒

□杜 娟 杨翠友

现阶段,现代学徒制已经成为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战略,是我国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2016年教育部启动了《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计划。 鉴于此,本文以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投资与理财专业为例,采用“PDCA”循环和全面管理理论,着力探索构建现代学徒制课程质量保证体系,以期推动我国现代学徒制教育落地,全面提升学徒的培养能力和水平,实现“学徒毕业即成才”的目标;同时推进广东省高职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计划的实施。

在“现代学徒制”实践过程中,社会各界均聚焦到如何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上,如何实现学徒培养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然而实际上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课程质量,但目前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课程质量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鉴于此,本文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找出影响课程质量的关键因素,把影响课程质量各环节和要素纳入课程质量保证范围,运用“PDCA”循环理论构建螺旋上升的课程质量保证体系, 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高职现代学徒制课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课程质量保障机构

目前,高职现代学徒制的课程管理可以用“缺、乱、差”来形容。“缺”:缺质量监控管理部门,许多院校现代学徒制的教学质量监控由教务处兼任,而教务处是教学运行管理部门,它对课程质量有重要的影响,难以客观公正地评价课程质量。“乱”:管理混乱,没有形成现代学徒制独立的课程质量管理标准,采用的是高职院校的普通班级教学管理模式,不能与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相适应。 “差”:管理人员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不足, 教学思想和理念陈旧;未参与到学徒制教学过程中;不能准确收集、分析和判断教学中存在问题。这些因素都必然导致课程质量控制功能的弱化。

(二)课程管理理念和方法落后

1.理念落后。 关于现代学徒制试点办学,很多高职院校仅仅是某个专业做试点,在课程管理方面采用统一的管理办法,未区分现代学徒制和普通高职专业,未能突出现代学徒制“双元育人、双重身份,工学结合,在岗成才”的特点。

2.管理环节不完整。 目前的现代学徒制课程管理,往往“以教学管理之名,行课程管理之实”,管理环节仅仅关注课中教学过程,忽视了课前的课程开发和课程计划的审核、课中的教学活动实施的检查和评价、课后的辅导答疑环节以及对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和改进,缺乏全面管理的理念。

3.评价方法单一。 目前针对现代学徒制的评价方法单一,主要是学生评教,且在“事后”即学期末采用主观定性评教,未采用因果分析等数理统计法分析本质问题, 不能起到预警和改进教学的目的。同时未采用多方评价的方法,严重忽视学徒在具体实践中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度”。

(三)缺乏规范的课程质量标准

一方面,现代学徒制的相关专业未制定统一的教学标准,各学校各自为政,教学标准缺乏权威性。不少高职院校在现代学徒制试点办学过程中,专业标准未经过科学论证和校内外专家集体讨论,有的是专任教师在高职普通班相关专业课程基础上随意改动而形成的。

另一方面,没有形成统一的课程质量标准体系。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课程质量标准应涵盖校内理论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虽然多数院校制定了校内教学质量标准,但在校外实践教学的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没有统一的规范,因此在实践课程实施环节,企业导师各行其是。教学行为不规范,教学文件失去了严肃性和权威性, 必然导致课程质量检查、评价、审核等失去依据[1]。

二、影响现代学徒制课程质量的因素分析

根据现代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现代学徒制的课程质量保障应贯穿于课程的全过程,不仅包括直接影响课程质量的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管理等关键环节,同时包括课程设置、课程资源、课程评价等间接影响环节[2]。

(一)课程开发质量是课程质量保证体系建立的基础

现代学徒制的课程开发,必须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岗位分析,确定核心职业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 校企双方按照专业建设方案进行课程设置,共同开发将“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的专业课程[3]。

课程内容的选取应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对接,与整个行业企业需求同步,尤其要符合合作企业的技术技能要求,凸显学徒岗位技能,突出课证融合建设理念。应开发与试点现代学徒制岗位标准相适应的教材。 另外随着“互联网+教育”以及各种移动终端的普及,学生对数字化资源需求增大,亟待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及时用于教学实践。

(二)课程实施是课程质量保证的关键环节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构建“双课堂”工学交替的新型教学模式,合理安排双场所教学内容和任务,配置校企“双导师”双向流动授课,规范课程开设,杜绝擅自调停课、更换教学场所,做好教学记录,加强师生互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

校企双导师教学过程要与生产过程对接,要按照课程计划组织开展教学,教学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灵活采用集中讲授、企业培训、项目教学和岗位轮训等教学组织形式,采用案例教学、岗位技能实践等教学法。 另外,凸显现代学徒制教育特色的专业技能课(包含实验实训、项目设计等),应具备完整清晰的教学标准、指导书、教学计划和技能训练教材,应按照完整的教学环节进行训练考核,布置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辅导答疑,确保学徒熟练掌握每个轮训岗位所需的技能。

(三)课程评价是课程质量保证的核心环节

课程评价是课程质量保证的核心环节,为调整、完善、创新课程实施提供依据。 现代学徒制课程评价应考虑以下方面:一是学校应制定学徒制课程考核诊断制度,定期考核课程质量;二是校企双方要形成考核评价标准,具体形成对学徒、双导师、课程资源、课程实施以及课程管理等评价标准;三是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包括学校、合作企业、双导师、学徒本人,尤其要引入第三方评价,以行业更为真实客观的视角审视课程的质量。

(四)课程管理与反馈是课程质量保证的重要保障

课程管理是对课程的全面管理,具体包括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教学设计、课程教学内容选择、课程教学资源的整合、课程的组织实施、课程教学评价等。 各学徒制试点院校应当建立科学、完善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班课程管理机制,及时对多方评价的结果进行反馈,形成课程管理的方案,使学徒制教学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有序化。具体影响现代学徒制课程质量的因素及诊断指标[4],如表1所示:

三、基于“PDCA”循环的现代学徒制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的探索实践

(一)基于“PDCA”循环的课程质量保证体系总体思路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被戴明博士采纳并宣传的一个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PDCA 循环的含义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 (改进), 整个过程不断循环改进螺旋式上升,最终实现质量提高。将“PDCA”循环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引入到现代学徒制课程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当中,将质量管理贯穿于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管理等全过程中,每一步都需要对其进行P-D-CA 来提高课程质量,通过不断循环来提升现代学徒制的课程质量,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现有课程质量监控研究进行理论补充,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意义。

表1 影响现代学徒制课程质量的因素及诊断指标

(二)高职现代学徒制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的“PDCA”四个阶段

在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基础上,用“PDCA”循环构建现代学徒制课程质量保证体系,将课程质量保证体系分为计划、执行、监控、行动四个阶段。

1.计划(P):即课程质量计划。 该阶段主要制定课程质量计划。投资与理财专业为形成现代学徒制的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确定“双主体”培育“双身份”

学徒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质量标准目标,以及为实现计划的质量保证措施。

表2 现代学徒制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的“PDCA”四个阶段

2.执行(D):即课程开发、课程设置和课程实施。 该阶段是按照课程质量计划开展实施。 首先要明确系部、双导师和职能部门的职责;其次结合影响现代学徒制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的因素,确定执行课程质量计划的具体步骤,即课程开发、课程设置、课程实施等;最后,确定执行课程质量计划的策略和基本原则。

3.监控(C):即课程评价。该阶段主要对课程质量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诊断。为了重点考核学生知识能力与目标的达成度,要研究学徒制课程评价的主体、评价内容及指标体系,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的区分等。

4.行动(A):即课程管理与反馈。该阶段主要对课程质量计划进行改进。及时对监控数据、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对课程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做出判断和整改建议,并不断调整完善课程质量计划和质量保证措施,不断进行“PDCA”循环进行质量诊断,最终达到提高现代学徒制课程质量的目的[5]。P-D-C-A 四个阶段涉及双主体具体职责及监控指标参照表2:

(三)现代学徒制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的“PDCA”循环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运用“PDCA”循环来构建现代学徒制课程质量保证体系如图1所示:

具体循环包含两层含义:

第一是针对“PDCA”由P-A 循环整体的提高与改善。 例如由课程质量计划(P)-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D)-课程评价(C)-课程管理与反馈(A)的循环,通过课程评价获取的实际值与质量标准的目标值进行比较,诊断是否存在偏差,若存在偏差,通过课程管理与反馈,进一步修订完善课程质量标准(包括质量标准、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等),不断循环螺旋上升,促使投资与理财专业现代学徒制课程质量不断优化提升,最终实现“学徒毕业即上岗”的精准供给。

图1 基于“PDCA”循环的现代学徒制课程质量保证体系

第二是针对“P-D-C-A”自身的提高与改善。例如:在课程实施(D)环节,如课程实施效果不好,分析到底是课程目标(P)本身出现问题,还是课程体系的设置不能满足职业岗位的需要,还是参与课程实施(D)的教师能力态度问题,还是课程资源(包括师资、教材、经费、实训)不能满足学徒制的教学,还是参与课程评价(C)的指标体系或主观原因,还是参与课程管理(A)的规章制度不合理等等。按照“PDCA”循环进行梳理,做出切实的改善和提高计划。

(四)现代学徒制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的保障措施

1.健全组织,形成规划。 在投资与理财专业现代学徒制开展过程中,由校长亲自负责总体规划制定建设目标,各教辅部门包括教务处、质量监控办、教学单位系部编制子规划,形成上下衔接、左右呼应的目标链。尤其在学徒制课程管理方面,坚持“先行先试”“专人专管”“特事特办”的原则。

2.建立标准,定期检查及时反馈机制。 项目团队已制定广东省现代学徒制投资与理财专业教学标准,22 门学徒制课程标准,已形成完善的课程质量标准体系,同时制定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办法,要求质量监控办、教务处及教学单位定期检查、合作企业及时反馈,通过采集、处理和利用各种教学反馈信息, 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测、鉴定和评价,并做出改进决策。

3.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 建立多元参与的课程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具体表现在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手段的多元化,教师与学生互评自评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学徒态度与技能结合,毕业证书与职业证书结合,学校课堂、职场课堂与网络课堂教学评价相结合,形成以学徒为本位的投资与理财专业现代学徒制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6]。

4.依托网络平台,实现过程监控与实时反馈。学院凭借广东开放大学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开通网络在线学习平台和智慧教务系统。教师运用网络平台可以满足学徒辅助教学的需要,运用智慧教务平台实现紧扣课前、课中、课后教学三环节,建立学生日常考勤、学生检测、教师评学、学生评教等课程质量在线跟踪及反馈系统。 例如基于学生检测流程:教师制定课堂教学检测标准——对学生课堂检测——数据实时推送反馈; 基于教师评学流程:教师依据课程考核标准——检测学生学业状态——进行信息反馈等。

四、结论与展望

为保证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质量,投资与理财专业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输出“毕业即成才”的人才为目标,运用“PDCA”循环进行全面课程管理,在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及课程管理等影响课程质量的关键环节中,明确相关主体的职责,优化课程资源,借助智慧教务平台,规范教学实施、评价、监控与反馈等一系列课程改进活动,形成了系统完善的现代学徒制课程质量保证体系,保证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教育落地,推进了广东省高职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计划的实施。

猜你喜欢
课程管理保证体系学徒
学校发展视角下中小学课程管理问题探究
学校发展视角下中小学课程管理问题探究
魔术师的学徒
质量保证体系在国有物业企业资产管理应用初探
质量保证体系原理在国有物业企业资产管理中应用可行性分析
冯鑫:一个乐视学徒的生死困局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
探究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完善小学课程管理
新形势下的课程管理
构建五年制高职数学小组的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