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性合一”指向的职教师资校本研修支持体系建构

2019-06-05 07:56樊玉成
职教论坛 2019年5期
关键词:研修职教校本

□樊玉成

有着专业性、职业性和教育性[1]“三性合一”鲜明特性的职教师资,一直是加快现代职教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国家就职教发展做了系列顶层设计和规划,就师资这一职教发展关键,先后出台了《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多个专项文件,提出了“建立一支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求。 的确,作为职业教育的参与者、执行者和创造者,教师身肩现代产业行业发展所需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重任。 这种“以专业育专才”的职业指向性,决定了教师在职研修必须结合企业的生产服务,立足岗位、依托校本,在下企实践和在校施教间不断流转,自觉演绎好教育者和生产实践者的双重角色。这种“三性合一”指向的跨界校本研修,离不开相应的支持体系,包括培训者资源建设、课程开发和支持制度设计等,以研修的教育性和生产实践性,来提升教师职业教育的岗位胜任力。

一、职业院校教师校本研修的现实起点

当前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不能很好地胜任技能人才培养重任。分析职教师资的两类主要来源,可发现绝大部分是普通高校毕业生以招录方式进入教育体制内开始教育教学;还有一小部分教师是少数职业院校按照一定章程,面向特定专业和实习岗位招聘的少许企业技术或管理人员。可见职教师资源自第一类的居多。师资来源决定了职教教师群体企业实践不足,整体缺乏一线生产、服务经验。绝大多数教师擅长理论讲授而弱于专业训练, 教、训脱节,教师胜任职业教育的能力低,人才供需两张皮的问题突出。而一小部分来自企业的人员进校任职教师,其教育教学能力又不足,还面临着专业技能更新、专业跨界融合的挑战。

众所周知,当今经济转型发展提速,新兴产业行业层出不穷,VR、AR 等前沿技术不断涌现,专业跨界、专业融合已成常态。“一技在手,走遍九州”将越来越难。 现代职教毕业生学成上岗,面临的就是跨专业、跨行业的就业或创业挑战。 纵观全球不难发现,美国学生学以致用的综合素质之所以能居高不下,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推行多年的融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等五大学科为一体的STEAM教育。 但这种跨学科、跨领域的教育教学,必须要有具备跨界整合、手脑并用等综合能力的执教者来实施。

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最为贴近的教育形态——职业教育,其师资在准入上的“先天不足”和经济结构调整这一“后天挑战”的双重影响下,存在着专业能力现状不能很好满足产业行业融合发展所需的现实问题。大部分教师专业知识更新滞后于产业发展步伐,专业技能实践偏离企业一线实际,专业课程开发与新兴产业脱节,专业教学能力跟不上行业整合节拍。 所以急需“摒弃旧式的培训,寻求自律性与创造性的教师研修,是促进每一个教师成长、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所需要的”[2]。开展教师在职校本研修,就是要引导教师加强研修实践,强化动手操作,练好专业基本功,当好学生的技能师傅,争做行业大师、能工巧匠,或是技术革新能手,充分体现职教教师“专业性、教育性、职业性”的特色。

二、职业院校教师校本研修支持体系的建构

校本研修是个系统的概念,内涵比较丰富。 依据百度百科的释义,教师校本研修包含有教师及其研修组织、领导与管理、专业人士、专业信息资源等要素[3]。 从操作层面来解析,在职教师的校本研修,应该着重构建培训者师资库、研修课程包、研修方式群和研修制度链等支持体系(见图1),以确保研修能帮助教师实现专业技能精进、 教学技艺提升,以及胜任企业的生产服务和创业创新的尝试。

(一)校本研修培训者资源库的动态开发

图1 职教师资“三性合一”指向的校本研修体系

立足校本的研修,需要高端引领,也需要同伴互助,建好一支具有一定教学能力的专家型培训者资源库必不可少。 培训者可来自校内校外,但需兼具人文素养和专技。 专家团队对教师的引领和指导, 能促使教师朝着专业发展的最新方向前行,能加快教师专业精进的自觉。当然这个资源库是动态的,是处于不断调整状态的。 保持资源库的良好流动性,就是依据专家在年龄、职称、岗位和职务变换时,按照在职教师的研修需要,及时新增或解聘。

专家库至少要建有三支队伍。首先是优先建好送教进校的能手行家库。 这部分培训者主要源自企业、行业及政府等部门的引荐,绝大多数应该是区域内的高技能人才或是企业的高管、监事、董事等。对这类生产、技术、服务、管理方面的行家能手的选择,必须要结合学校教师的专业背景,确保不同专业的教师都有专家的专业引领、技能示范的机会。其次是用好用足院校的自有名师,建好校内研修的同伴导师库。可以聘任专业带头人、工作室负责人,以及优秀教育管理者等,来引导教师在职在岗获得专业发展和教学技能的双进步。 同伴互助便捷实效,形式多样,可一导多,也可多导一,还可一导一,对在职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来说,见效快,可持续性强。再者是分类创建专业教师下企求教的企业师傅库。这个库是最富足、也是变动最大的一个。按照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 专业课教师的企业实践每5年须累计不少于6 个月[4]。 大量教师的企业实践,需要大量的、不同专业的行业企业师傅库。而且这个库的变化也最快,每一轮教师的规模下企,都须实时调整和更新师傅库,要选取操作经验、行业学识都能满足教师下企实践所需的师傅入库,从而为在职教师提供真正有益的企业经验和技术引导。

(二)校本研修方式的选择优化

导师是教师校本研修的参照,能引领教师“对标”发展。 而研修方式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路径,是研修成效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职教教师校本研修方式的选择,必须要结合企业实际、专业实践和职业实操,要发挥移动网络的优势,以得到不断的调整和优化。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邀请专家开设讲座或是在场示范等面授引领,这是最为便捷和见效的研修方式,这样也的确能有效支持教师接近专业、技术的前沿研发领域。教师在职研修,参加行业协会等组织所开展的专项培训必不可少,行业培训可引导教师在本专业领域走得更深、行得更远。

2.职教师资进企生产服务是最重要的专业提升环节,也是校本研修的主体方式。 专业教师可以完成企业任务, 或以企校联合研究横向课题等方式,定时定项目潜心进企实践,熟悉专业岗位职责,接受一线技能培训,了解最新生产工艺流程,获取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获得企业岗位胜任能力。

3.移动网络普及的信息化时代,校本研修离不开“互联网+培训”,这是职业教育主动拥抱互联网的应有姿态, 也是教师信息化能力自主生发的需要。校本研修要充分借助互联网、信息化平台及其资源,依据现代企业的仿真软件等载体,逐步提高校本研修的信息化水平,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掌握水平和应用能力。已有很多职业院校借助“智慧校园”的建设契机,与“超星学习通”等大型教育科技公司合作,引进超星学习网络平台,实现教师教学全程网络化,即预习、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考核等,都在超星平台上完成。教师课堂教学信息化已经初显,一些晦涩难懂的专业词汇或是机械制图,以三维甚至四维动画的形式,形象逼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可视感大增,便于师生的理解和运用,课堂效率因此得以提高。 即便在课堂教学的实景中,教师也可实时连线企业的能工巧匠,以“实时对话”的网络沟通方式,来即时解决师生在专业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互联网助力的职业教育课堂,已经超越了教室、校园等物理边界,课堂时空无限扩展,师生间的教学相长也有了无限的可能。

4.校本研修的主体是教师或是教师群体。 教师的岗位自主成长自然是重中之重。校本研修的一切要素,都必须围绕教师岗位自主成长来开展,无论是研修的形式,还是研修的内容,都要从教师的岗位实践出发,服务并服从于教师岗位成长需要。 职教教师的岗位显然是教育与教学、生产与服务。 当然还有在这两类岗位之上的创新与研究。校本研修要注重发挥教师岗位主体作用, 激励教师自主研修,带着项目进企业,带着问题找导师,带着课题做企业培训等,就在这种岗位研修中成为职教的教学名师,或是企业的技术骨干,为企业改造生产流程,进行技术革新,开发新型产品,也不断积累自身的实践经验,不断充实专业课堂教学的内容。

(三)校本研修课程的开发实施

在职师资的校本研修,不同于职前培养,涉及很多影响因素。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模块化的课程设计,构建系统的课程体系(见图2),以丰富的课程支持教师的专业成长。必要时还要联合政校企等三方共同开发研修课程包,或是购买社会机构的培训包,来更新研修的内容。 总体来说,按照职教师资“教育性、职业性、专业性”这三个主要特征,研修课程体系至少要包含五块内容。

图2 职教教师在职校本研修课程体系

1.人文底蕴增强课程,这是研修课程的必备内容。教师教书育人,必须要有人文情怀,随着从教涯的推进,很多教师会有职业倦怠甚至麻木感,研修要能适时引导教师培养书法、艺术、国学等高雅爱好,以充盈的内心丰富职业的体验。要把创新、合作等企业经营理念融入自己的教育、生产行动,促使教育文化同步于企业文化。

2.专业技能精进课程,这是研修的核心内容。职教教师参加专业实训、参与技能大赛,以及介入面向行业专家、 企业技术骨干类的新技术培训,更是技能研修的重要课程。教师日常要充分利用各种专业技能技术实践、大赛和展示的机会,要主动与行业企业保持密切联系, 及时关注行业协会动态,参加技术革新培训或是发布会,为自身技能精进创寻一切机会和可能。

3.信息化水平提升课程,这是研修的必要内容。现代职教的每位从业者, 都必须掌握微课制作、专业教学APP 的开发运用、 网络学习平台的应用等信息技术,养成信息技术的应用自觉,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4.管理能力促进课程,这是研修的基础内容。教师教学首先涉及的就是课堂与学生的组织和管理。对职业教育来说,实践教学课程所占比例为50%,且有100%的开足率。 学生人数多,实践教学课程多,这种“双规模”的职业教学,对教师的组织和监管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动态的实践课堂,管理难度尤其大。这些都是管理类研修课程必须设置的重要缘由。

5.创新创业素质培育课程,这是研修的高阶内容。 国家要求职业院校“吸引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高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兼职任教”,是为了更好地提升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创新活力。校本研修应以产学研结合为抓手,导引教师自发集聚创新要素,依托创客空间、创新工作室等阵地,开展技术、产品、教学、理念等创新,不断增强自身创新素质,不断培育学生创新素养,为新时期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打好人才基础。

(四)校本研修导引制度的设计分类

制度是规范性的要求和导引,能够促使教师朝着教学、专业和实践三结合的方向行得更稳,走得更久。 跨越企业和学校的校本研修,需要以校本文件的形式制定系列支持教师自主研修的完善规制,为教师实现生产者和教育者角色转换提供制度和方向的引领。 进行制度构架,宏观上要能结合企业的管理规章, 制定专业教师进企实践的管理制度。微观上要有系列制度配套,包括研修场地、设备等的后勤保障制度,也要有严肃的研修出勤、考勤条例。 当然研修的经费等管理制度也必不可少。

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群体,特别需要激励制度来生发研修的自觉。 为此研修还需有目标激励、物质激励,以及情感激励等制度,将教师职业生涯的进阶,如职称评聘、职务晋升、评优评先等,与校本研修结合起来,共同引导教师朝着专业更新、教学精进和企业生产与服务的天地迈进,不断唤醒教师的内在研修需求。

(五)校本研修资源平台的链接创建

教师的研修需要链接、创建或是更新一定的资源平台,确保各类资源的持续更迭以满足教师研修需求。 作为实体平台的研修载体有很多,如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包括了院校、各级教育学会,以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网站与公众号等。同时教师个人微信也可关注更多的有关教育类型的公众号,如“职教圈”、“中国职业教育”、“青鲁班”等,这些都是很好的职教师资学习资源,关注后便能及时接收有关国家就职教领域的最新规划与文件,或是专家大咖就教育实事、以及职教热点问题所发表的争论与看法。 院校的自有平台在嵌入校企合作、教师研修等功能板块的基础上,可链接相关权威性,或是学术性强的平台,利用这些相关平台的资源,为教师的自主研修供给信息;院校的专业带头人,或是学术骨干,也有自己开发的校本教材,或是建有专业课程的精品教学网站,可充分利用这些自有的文本或是数字资源为校本研修所用。 其它诸如网络论坛、微信朋友圈、QQ 空间,以及微信群、QQ 群等,都可作为校本研修的虚拟平台。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都处于万物互联状态,只要需要,均可实现不同时空的即时联系,这是现代信息技术所能达到的支持。关键是教师要有主动利用这类虚拟空间的自觉。

三、职业院校教师校本研修支持体系建构的反思

既然“校本培训已成为德国教师提升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重要平台”[5],我国更应主动借鉴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德国经验,深化职教教师的在职研修。 但鉴于教师的在职研修是个终身持续的过程,因而研修支持体系的建构不应一成不变,而是必须依据研修影响因素的变化,如产业转型、课程更新、技术迭代,以及师资自身成长等,来做适切的调整。就当前来看,适切的调整必须要围绕三个依据。

1.研修目标要精准定位,目标导向的研修实效最好。 教育和生产服务相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也是职教教师的研修渠道。 教师要以“基础理论适当,专业技能充分,教学技能足够”为研修方向,促使自身专业素养即时适应职业学校的教学需求。

2.研修过程要工学结合。 职教教师的在职研修,必须集教学、生产服务及研究于一身,这既是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也是教师校本研修得天独厚的便利。教师研修要以自带项目或承接企业任务的方式,在实践中运用、积累专业知识与技能,并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所用,从而不断生成自身的综合职业素养。

3.研修主体要三位一体。 企业作为接收教师实践的主体,承担着教师企业实践的任务,要为教师提供研修岗位或任务。院校则供给教师时间和经费,校企各司其责,又形成合力,协同支持教师研修,教师才有可能成为“双师型”“双证型”,或是“双能力型”的教师,研修效率也才会最大化。

猜你喜欢
研修职教校本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江苏职教助力国家扶贫攻坚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