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实施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9-06-05 07:55何蓓蓓谢莉花
职教论坛 2019年5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课程体系校企

□何蓓蓓 谢莉花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企业本位、基于工作进行学习的职业教育制度,它综合了学历职业教育和在职职业培训的优点,有利于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深度,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是一种理想的职业教育模式。自2014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发展现代学徒制的职业教育模式以来,国内职业院校作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实施主体大规模推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并在实施过程中展示了一批批可喜的成果,不断向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方向发展,但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也不断暴露一些问题。许多国内职业院校对现代学徒制仍然缺乏基本认识,尤其在作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上缺乏独特性、创新性,实施力度不足,最终导致现代学徒制在实践中质量不佳。如何破解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实践中的问题,建立符合现代学徒制精神实质的课程体系还需要继续探索。本文基于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内涵分析, 通过调查上海XJ 学校现代学徒制具体实施状况,系统分析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课程的实施现状及问题, 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我国现阶段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建设提供些许思考。

一、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内涵与特点

随着国家对现代学徒制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加,政府多次发布文件支持现代学徒制的发展。 自2014年以来,国务院、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1]和《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2]。 在2015年至2017年期间,人社厅与教育部又陆续分别发布了《关于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3]与《关于公布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通知》[4]等文件,在2018年3月6日,教育部办公厅又发布了《关于做好2018年度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与此同时,人社部为推动现代学徒制的进一步发展于2018年10月12日,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5]。 在国家各种政策的大力推动下,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也成为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存在较大差异性。现代学徒制是建立在传统学徒制基础之上的一种现代性职业教育制度,是将企业工作本位职业培训与学校本位学历教育紧密结合,将产与教深度融合的一种“学校对企业式的职业教育制度”[6-7]。从总体上来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人才培养过程三大要素。2014年8月

25日教育部根据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颁布《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就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提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核心内容。各地要选择适合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的专业,引导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根据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等……”[8]。由该文件可知,我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在于把握好其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组织活动、课程评价等各个环节的方向,这也表明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建设是其实施成功与否的核心要素。从广义上来看,课程体系包含了课程观、课程内容、课程逻辑安排、课程实施与评价等要素。但相对于普通的课程体系来说,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因其根本性质的不同,在其课程体系基本内容的构建上独具自身特色。

现代学徒制在其课程内容的构建上遵循相关原则,如课程内容与培养标准相一致、校内学习与企业工作相一致、 学校课程与企业课程相一致、教学实施“双主体”、教学过程“双控制”、课程评价“多维度”等原则。 第一,在培养目标上,在上述文件中明确提出现代学徒制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9],其为我国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目标指明了方向。第二,在课程观上,我国职业教育课程观在总体上经历了从知识导向到技能导向,再到工作过程导向的变化。 目前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观是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的主要依据,其着力于现代学徒制发展过程中知识导向与技能导向课程的衔接,以能力为本位,体现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整合[10-11]。 第三,在课程内容上,现代学徒制更加注重课程内容的校企交互性。一般来说其特点有:兼顾学校课程与企业课程;融通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围绕课程学习项目选择课程内容等[12]。 第四,在课程实施上,课程培养目标达到的程度,课程内容实施的效果等都依赖于课程实施。集中讲授、企业培训、任务训练和岗位培养是现代学徒制的四种主要授课方式,但目前在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课程实施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五,在课程评价上,针对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独特性,应该建立“多层次”“企业+学校”“教师+学生”的多维课程评价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使用定性化的评价标准以及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总体而言,相较于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结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结构更具有科学性、情境性和人本性。 其更注重以工作任务为学习内容,注重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职业资格考试与课程体系的对接,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与个性化发展,密切关注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并且更加强调企业师傅在课程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二、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实施现状及问题分析——以上海XJ 职校为例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 号)和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2 号)精神和要求,上海XJ 学校成为公布的首批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之一,并率先以该校机电系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试点专业[13]。后来在成功开办的基础上,该系的电气运行与控制、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相应实施现代学徒制。其自实施以来,效果显著,并且在教学以及学生培养方面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但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不断暴露出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

本研究主要采取访谈调查法对上海XJ 学校机电专业系主任进行访谈,通过访谈收集资料,了解相关信息。 首先,确定访谈主题,选择访谈对象。 其次,根据访谈主题以及访谈对象准备访谈提纲和访谈计划。再次,正式访谈。根据访谈提纲进行提问并灵活地进行问题追问与补充, 在过程中注意记录,得到想要了解的信息与资料。 最后,对访谈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完成访谈调查报告,得出结论。通过此次访谈较为全面了解到上海XJ 学校机电系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实施现状、问题及其目前不断改善的措施与方向。

(一)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实施现状

上海XJ 学校机电系在该校率先开展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在这一过程中,该专业探索出一些成功的经验,并在课程体系实施上独具特色。上海XJ 学校机电系主要与三家企业 (APL 企业、EGE 企业、OD 企业)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项目。 该专业设置中外合作现代学徒制班,基本采用“双元制”教学模式,30%的课程在企业培训中心完成。 其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培养目标重视人才培养的精准性。 上海XJ 学校机电系下设三个专业分别为: 电气运行与控制、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该校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分别明确不同的培养目标,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例,其主要培养面向航天航空、汽车、机械、电子、电器、日用品、模具制造等企业,能从事数控车削加工、数控铣削加工以及相关机械冷加工等岗位工作,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 由此可以看出,该校在设置课程培养目标时,既兼顾了培养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的课程观又充分结合专业性质和特点明确了不同专业的课程培养目标。

第二,课程内容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兼顾性。 上海XJ 学校机电系在课程观与课程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设置不同专业的课程内容,同样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例,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企业与学校双方成立现代学徒制小组,双方提前利用一年的时间商讨课程内容的相关问题,并根据课程观与培养目标,最终确定为该专业学生在4年期间分别开设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机械加工设备、电工电子基础、车铣综合实训、数控入门、电气控制设备实训、机械拆装与测绘、车铣工艺编制、产品造型设计等课程,以充分满足学生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需要,从而落实该专业的课程培养目标。

第三,课程结构上重视理论与实践知识分配的合理性。从总体上来看,上海XJ 学校机电系在课程结构上考虑到了不同的学科门类,以及各学科内容的比例,同时注重必修课与选修课、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搭配。并根据不同学期的学习重点合理分配理论与实践操作知识的占比。 此外,在访谈过程中了解到,该专业除了专业必修课程之外,也为学生开设了丰富的选修课,如合唱、舞蹈、绘画、首饰图形处理、档案数字化技巧等选修课程,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与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企业里,企业师傅的言传身教以及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企业文化等, 作为一种隐形课程对学生情感态度、职业理念都会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

第四,课程实施上强调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在参观该校以及对该专业系主任及学生访谈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该专业采用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方式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实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教学手段,使每位学生都能有针对性地完成专业学习任务,以达成课程目标。在校内专门为现代学徒制班级开设理实一体化教室,教室里的各种教学设备不仅能满足师生基础理论知识学习,还能使学生边学边操作,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一般来说,一个现代学徒制班级人数为20 人左右,小班教学,主要采取讲解法、演示法、问题探究法、练习法、实验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师先讲解理论知识,然后再实际操作展示,最后学生通过学习观察自己操作,教师在旁指导。 在企业,企业师傅一般会采取任务驱动或项目教学法指导学生的企业学习。首先,企业师傅进行理论、安全知识培训;然后,针对某一专业技能,以普车为例,学生需要学习八周,前两周由企业师傅教授一些基础的操作,后期以学生自学为主。

第五,课程评价上注重评价体系的广泛性与合理性。首先,在实现课程培养目标方面,校企双方会通过对学生实际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通过每周测试、阶段测试、期中与期末测试的结果来了解课程培养目标达成的情况。 此外,校企双方还会根据劳动力市场的技能需求的变化来评价其课程培养目标的时效性。 其次,双方还通过对学生考核结果的分析以及召开师生座谈会的形式,根据师生的意见来评价其课程内容及结构是否合理。 另外,校企双方还会对学校老师以及企业师傅进行考核,通过学生评价,企业与学校的考核以及双方教师之间的互评,对双方教师进行全面综合评价。最后,对学生的评价是校企双方评价的重点,对学生的考核也较为严格,其通过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掌握情况定期测验,学生必须全面掌握了才能顺利进入下一个阶段,并且在过程中如果学生出现能力不足,情感态度有问题且多次协调无效的情况下,学生会被要求退出现代学徒制班。 因此,只有当学生在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中,其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符合校企双方的共同要求时,才能够同时拿到欧盟认证的技能等级证书以及学校的技能等级证书的两张证书而顺利毕业(见表1)。

(二)课程体系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上海XJ 学校中外合作现代学徒制项目始于2013年,并于2015年被批准为上海市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从总体上来看,自实施以来,教学效果显著,培养了一批批企业与劳动力市场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并且也为其他学校和企业提供了成功的经验。但是,与此同时,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通过访谈了解到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校企课程目标存在偏差。 校企双方没有统一的目标定位,导致人才培养未能形成合力。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从其自身的盈利目的出发,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更加强调效率与速度,更加注重其为企业创造的价值。而另一方面,对于学校来说,从其自身教育性的目的出发, 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更加强调质量,更加注重其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等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及满足其终身发展的需要。

2.校企合作课程衔接脱节。 学校培养与企业培训在体系上各行其道,内容上存在脱节。上海XJ 学校机电系现代学徒制班的学生,自第二学期开始之后,每学期会有十二周在企业学习,六周在学校学习。这种学校与企业之间课程的交互进行虽然为了将学校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的实践操作灵活结合,从而更好地学以致用,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比较容易产生学校与企业之间课程衔接不顺的问题。通过对参加现代学徒制班学生的调查, 学生们普遍认为,学校与企业的课程衔接不紧密。例如,学生在企业学习结束回到学校后,学校的课程往往落后或超前于企业里学习的课程,并且双方之间还经常出现课程内容学习上不同步,课程学习章节不匹配等现象。 因此,课程衔接上不完善不仅不能达到将双方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目的,而且还会导致在学校或企业里学习内容的重复,最后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表1 上海XJ 学校机电系现代学徒制课程实施的现状

3.校企课程内容各存弊端。 学校课程内容存在滞后性,企业课程内容缺乏育人性。 企业与学校是有本质区别的两种机构,企业是盈利性组织,其目的是为谋求最大利益; 而学校是非盈利性组织,其目的是培养人才。 因此,企业从其根本盈利目的出发,在技术等方面的应用上不断更新,学生在企业学习到的往往是最新以及更侧重于实际应用的技术与知识。 而学校从育人的目的出发,传授的往往是一种更基础更为系统化的知识。 另外,从校企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来看,学校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联系程度远远不及企业与劳动力市场的联系紧密,其对于劳动力市场的人才知识、技能需求的变化与更新等各方面的了解往往存在滞后性,这就导致学校无论在学习内容上还是在技术的更新上都比较落后。 访谈中发现,该校课程体系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课程内容陈旧,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因此,这容易产生很多学生在企业学习一段时间回到学校之后表现出对学校课程内容的不适应以及学习的积极性降低等问题。

此外,对于企业来说,其课程内容也存在一些不足,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企业课程内容育人性的缺失。 上海XJ 学校机电系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中,企业方主要以操作技能的传授为主,尤其在最后一学年,学生没有课程安排,几乎所有时间都在企业车间或工厂内在实际生产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 因此,从总体的4年学制的时间分配以及课程安排来看, 在企业都主要侧重于教授操作技能,很少或者几乎没有正规且系统的课程去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

4.校企教材开发存在落差。 教材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采取何种课程活动方式的主要依据,是整个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上海XJ 学校中现代学徒制项目中合作的多为德国以及奥地利等欧洲内陆国家的企业, 这些国家在文化传统上比较认真严谨,与中方学校在传统文化观念上也有很多分歧。 例如,中方学校比较注重灵活应变,所以在教材的开发与使用上,更倾向于边开发边使用教材,其有利于在过程中发现与解决问题。而外方的企业则认为课程教材的开发是一个系统完整的过程,教材应当在完全开发出来之后并通过一段时间的测试与使用,确定其适合并满足该课程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需要才能完全投入使用。

5.校企教学方法不合时宜。 学校教学方法缺乏情境性,企业教学方法过于传统,未能根据学生与自身特点进行创新。 在上海XJ 学校中外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中,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教学手段。一方面,校方通过开设现代学徒制理实一体化教室进行理论和操作知识的教学。 一般来说,大部分课程由学校教师在校内课堂上完成,学校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先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 再通过实际操作向学生展示,最后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在旁指导。 通过分析可知,这种现代学徒制教学方法实际上与其他非现代学徒制班级的教学方式大同小异, 缺乏情境性,并没有实质上的差别。

而另一方面在企业里,通常也是通过安排企业师傅进行简单的理论知识的讲解,然后再进行操作演示教学。 从总体上来看,虽然校企双方根据教学内容侧重点的不同略有区别,但实际上双方教学方式很相似,都是综合采用讲授式与训练实践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除了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教学时间及内容占比的不同之外,教学方法上没有很大的不同,没有根据企业和学校双方性质的不同开发出更为合适的教学方法。 尤其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上海XJ 学校机电系合作的三家公司,其公司的经营范围,生产的产品种类,企业所需要其掌握的技能需求等许多方面都是不同的,但是这三家企业在教学方法上都是采用统一的模式,没有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方法上的创新。 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特别是企业方忽视了自身企业的特色,缺乏创新性。

6.师资队伍缺乏有力合作。 校企双方师资队伍力量不均等,缺乏合作。 对于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来说,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建立起一支强有力的现代学徒制师资队伍尤为重要。目前,上海XJ 学校与国内大多数中等职业院校一样也面临现代学徒制项目中师资短缺的问题。实际上,上海XJ 学校内部教师队伍资源较为充足,不仅有大量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高级讲师还有一定的职业技能大赛指导师。但其较为忽视兼职教师即企业师傅的师资队伍建设。 虽然通常企业师傅由企业选拔与招聘,但是对于职业学校来说,其专业教师队伍需要与企业师傅合作,共同对学生进行培养。因此,职业院校也应该重视企业兼职教师的招聘, 与企业师傅共同学习,加强对话,互帮互助,从而能真正通过密切合作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然而,在上海XJ 学校内部更专注于校内教师队伍的发展,相对来说忽视与企业师傅的互动,导致其现代学徒制队伍出现专业教师、兼职教师矛盾多,对话不畅通,合作不紧密等问题。

7.缺乏统一完善管理机制。 在上海XJ 学校机电专业现代学徒制中,虽然政府给予了极大的资金以及相关政策的支持,但是,在整体上仍然缺乏一个系统完整的现代学徒制保障机制。

首先,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 我国虽然相继颁布了《职业教育法》等职业教育相关法令法规,并且其在规范、引导职业教育的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这些法律法规过于笼统模糊,对于校企合作各方的权利、 责任和义务等缺乏明确的要求与规定,可操作性差。上海XJ 学校机电专业同样面临此类问题,该专业在设立相关专业标准、明确双方的义务与职责时由于缺乏明确的政策法规指导,导致双方经常会针对专业标准产生不同的意见、以及在彼此之间的权利与义务上的“模糊地带”产生争执与摩擦,从而给合作带来障碍。

其次,缺乏宏观有序的管理体制。 在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过程中,一般来说会涉及职业院校、企业、行业、政府等多方部门,这就需要政府发挥统筹兼顾的作用,有效管理和协调多方部门合作以促进现代学徒制的实施。 但是,目前在我国相对缺乏相关的管理机制,尤其是在协调与行业组织的关系上,其往往会弱化行业组织的主导地位,缺失明确有效的行业标准。 实际上,行业组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集中代表了本行业的共同利益,对行业内企业有一种天然的约束力,是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交流的桥梁与纽带[14]。 但在实际的合作过程中,尤其在职业院校与行业组织的关系上,职业院校往往更多的与政府、企业进行对话,这就容易导致两者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不能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 例如,在其课程标准、教学方法、课程的管理、评价等方面,一般由学校与企业直接沟通商讨,行业部门在这一过程中没有实际发挥其应有的推动作用。

三、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实施对策及建议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界也积极响应。 因此,为了更好地推行职业教育的现代学徒制,健全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促进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以上海XJ 学校中现代学徒制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一)宏观层面:政府完善现代学徒制保障机制

对于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来说,是否能够成功的建立与实施最重要的就是校企之间的配合程度。尤其从我国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实施的现状来看,企业方的参与程度非常重要。 因此,要想加强校企之间的配合程度, 鼓励企业参与并与学校积极合作, 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和管理体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

1.提供政策及资金支持。 对于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而言, 政府能否能够成功的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搭建、资金保障、制度重构等举措创造良好的制度发展环境,成为其顺利运行的关键。 在2019年3月召开的“两会”期间,相关专家提出让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设立“引企入教”改革专项引导资金,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过程中的办学成本、设备损耗、资源投入等进行奖励补助,引导社会资金参与职业教育等建议。 例如,由国家税务总局梳理形成职业教育税收减免政策目录,并设计配套的实施细则和操作程序、标准,释放税收减免的撬动效应;财政部明确以购买服务、发放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规范标准;教育部开展职称评审条例修订研究,加大教师下企业锻炼、参与研发的权重,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等[15]。 国家不断重视职业教育并在各个方面从法律法规上为其提供保障。

2.推动社会力量支持。 通过分析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可知,许多国家的社会团体或机构在政府的支持下设立了特别的奖励基金或奖励政策来鼓励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这些奖励通常是为了特殊的招募对象、特殊的企业或者在特殊的时期而设立。例如,在我国的相关团体或机构可以针对一些特殊群体如偏远地区贫困的青少年学生设立专项基金,帮助其在无法继续接受正常中等普通教育或者职业教育的情况下,使其通过相关资金的帮助参与到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项目中继续接受教育。目前我国不断重视社会力量对推动现代学徒制发展的作用,2019年3月“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明确提出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大力倡导社会各界共同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以及现代学徒制项目的发展[16]。

3.加强管理体制建设。 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新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其对教学评价与管理制度都提出新的挑战。 因此,针对其培养模式的特殊性,需要政府从宏观层面对其评价与管理制度加以引导与规范,从而对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加以保障。首先,在管理体制上,政府应该加强对学校与企业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的管理。 第一,建立专门的管理机制,协调教育、行业、劳动等多个相关部门,并对职业教育的相关规划、标准、需求等做出有效管理。 并且国家应该建立起新型的、规范化的运作机制,专门对职业教育进行管理。 如瑞士的联邦职业教育与技术署(BBT),英国的商业、技能与创新部(BIS),德国的联邦教育与研究部以及德国联邦经济与劳动部等都为我国建立专门的职业教育管理机构提供了诸多可借鉴的经验[17]。 第二,加强对校企合作的过程管理。 校企合作质量是现代学徒制持续推进的重要保障,其中学徒培训标准、教师资质是两个最为重要的因素。 政府应该建立目的明晰的培训标准,对学校专职教师和企业师傅进行资格规范,以充分保证学徒在培训过程中得到专业的指导。 第三,政府应该将严格规范与有效管理相结合, 给予学校与企业自由发展的空间,并帮助校企双方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一套适合的自己管理方法。

(二)中观层面:校企双方完善对话与评价机制

从当前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问题以及现状的分析来看,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密切配合以及实施过程中问题的及时评价与反馈是其真正能够发挥作用的关键。 因此,在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过程中,首先要对其对话机制加以完善,其次要加强对双方评价机制的建设。

1.拓宽校企双方对话途径。 目前在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中,校企双方合作对话机制的途径不畅通并且过于狭窄是其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大部分校企合作模式都是学校与单一企业的“点对点”合作,其难以满足当前企业和学校更加多样化的需求。 因此,为了更大程度地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校企合作应该拓宽其合作的途径,从“点对点”向“面对面”的合作模式转变。 “面对面”的合作模式不仅能够促使校企之间的合作关系更加紧密,而且能够保证其既不会因某个学校缺乏某专业学生而导致合作无法开展,也不会因为某个企业在合作过程中的缺失或退出而终结合作。此外,“面对面” 的校企合作模式还可以发挥多方联动的作用,从单一的校企合作变成校-企、校-校、企-企、校-企-校、企-校-企合作,拓宽了合作深度和广度,真正做到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从而真正达到社会、企业、学校、学生等多方共赢[18]。 校企合作从“点对点”向“面对面”的转变,从“单通道”向“多通道”的拓宽,能够有效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更有效更紧密的合作。

2.增强校企双方对话深度。 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还存在着合作稳定性差、合作层次较低等问题。由上述分析可知,企业是以利益为导向,相对较少关注社会公众意识。 而学校则是非盈利机构,以培养学生为主,从而相对缺乏市场意识和客户服务意识。 因此,合作双方要深刻理解对方的价值和文化,做到求同存异、互惠共赢。 首先,政府部门在制度层面上的制约以及政策层面上的扶持,帮助学校与企业之间对话更加顺畅,更加有深度。其次,职业院校自身主动性的提高也是核心。一要引入企业的话语体系,建立共同语言。目前,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学校的育人标准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因此,学校可以主动适应市场,将企业、行业广泛使用的共同语言,如ISO 质量管理体系等引入学校的教学管理过程。 二要主动引入企业文化。 例如共同打造实践实习基地、举办相关专业技能竞赛以及将学生课外文化活动与企业职工课外文化活动相结合等方式促进学校对接企业。 三在制度建设方面,学校可以开放其治理结构,邀请相关密切合作行业的领军企业参与学校管理[19]。 最后,对于企业来说,其也必须主动适应学校文化,寻找共赢的平衡点。企业应该转变理念,加入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在校企合作中应该从更加长远的角度来考虑,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如何与学校更好的合作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等各方面的完善,从而真正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学生,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互利共赢。

3.完善校企双方评价机制。 针对于中等教育现代学徒制的特殊性,应该大力推动校企双方实施与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融合柔性评价机制,并对其加以创新。首先,在评价范围上,要将评价过程与评价结果相结合;在评价主体上,不仅仅是政府、学校、企业等主体,还应该扩大范围,将学生、家长、社会等都纳入评价主体范围;在评价对象上,校方的有关现代学徒制制度、教学环境、管理方法、课程与教学建设,师资队伍等,企业的实践环境、企业教学活动方式、企业兼职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等也都应纳入评价对象的范围。 此外,对于既作为评价主体又作为评价对象的学生来说,不仅对其学业成就进行评价,还应该对其知识、技能、情感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如可采取学生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式,详细记录学生在校企双方的成长及学习过程并归入档案,使双方加深了解,促进对话,加强合作以解决矛盾。 同时学生也能更加清楚自己的收获与不足,发现学校与企业对自身培养中可以进一步改善的地方,从而促进建立与完善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对话机制。

(三)微观层面:校企双方完善内部课程及教学实施方案,保证其有效进行

1.加强校企双方课程衔接。 现代学徒制课程是“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的综合发展过程。 因此,开发校企一体化的专业课程标准,加强校企课程之间的衔接,是保障其成功实施的关键。 校企一体化的专业课程标准要求校企双方在开发课程的过程中贯彻系统化、贯通性的理念,通过“校企联动、贯通岗位、重构课堂、双师共育”,从课堂、岗位、教师等各个层次贯彻实施校企一体化专业课程标准[20],从而为加强校企双方课程衔接提供坚实的保障。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德国的经验。首先,学习德国从国家层面通过“教育框架计划”与“框架教学计划”将学校与企业在专业教学内容方面以及职业规范和职业素质教育内容方面相互联系起来。 其次,从中观层面上进行协调,使校企双方根据宏观层面的框架性教学要求来制定自身的教学实施计划,保证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章可循,并且使企业和学校在协调统一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开展教学。最后,从微观层面上,各职业学校每年召开的校企教育培训协调会,帮助职业学校与合作企业进一步共同确定学校教学计划与企业培训计划,使双方在培养内容和时间安排上具有一致性,并且校企双方应该提供多种途径加强双方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对话,推动共同育人[21]。 因此,我国可以合理借鉴德国经验,使校企双方既能保持课程内容上的协调,又能动态调整,使学校内理论知识能够很好地与企业实践操作内容对接,避免出现双方教学超前或者落后的问题,防止教学内容出现不必要的重复。

2.完善校企双方课程内容。 学校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企业应增强课程内容育人性。目前,我国职业学校课程内容陈旧的问题普遍存在,在课程内容上侧重理论的完整性和知识的系统性, 没有形成清晰、完整的技能培养体系和明确的职业针对性。 同时,企业课程内容往往过多地关注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忽视了人的发展。 因此,一方面,在我们学校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开发时,应该深入劳动力市场了解岗位需求,对于该专业原有课程体系中不合适的落后的内容进行筛选与删除,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政府取消了大量不必要的职业资格证书,因此,学校课程体系的设置要更加积极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动以及国家政策等多方面的改革与变化,并根据其所需要的知识、技能重新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筛选与编制。 另一方面,企业的课程内容也应该适当地加入教育性知识或者在教授技能的过程中,融入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帮助学生在掌握该工作岗位所必要的知识技能之外,还可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自学能力等。最后,课程内容还应该注重协同多方开发多元化的模块,例如,从宏观上可分为基础性模块、核心模块、企业特色模块与学生发展模块,以区分不同模块的基本功能定位,促进学生多元能力的发展。

3.创新校企双方教学方法。 一方面,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设施,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学习与实践环境,然后学校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探索学习中的问题,除了采用讲授式、示范教学法、训练与实践式等传统职业学校中运用的方法之外,还应积极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及问题探究式方法,通过师生共同完成教学项目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个性化”的学习,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另一方面, 针对企业的特点创新教学方法,如以EGE 企业为例,其公司主要的营业范围为设计、开发、制造采用比例和伺服液压技术的塑料加工设备及其相关零配件和附件等。学生往往在刚进入企业时对这些不是很熟悉,企业则可以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先对企业产品进行了解,再结合项目教学法由企业师傅进行指导教学,如“项目化+技能化+学徒制”教学方式,先实际情境设置,其次进行技能操作示范,再次让学生独立探索,以学徒制的方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然后由学生自我评价,最后企业师傅检验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指导学生对项目进行拓展和延伸,教会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以任务为引领进行教学使学生既在实际场景中学又在工作场景中做,更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技能。

4.建设校企双方师资队伍。 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成功实施有赖于校企双方内部专兼职教师的共同努力。 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不同于普通教育,因此在其师资队伍建设时要打破现有的教师编制和用工制度模式,探索出一条更加适应其自身发展的模式。

首先,对于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学校教师来说,在其教学过程中要求反而比普通教育老师更高。根据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自身的特殊性,其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还需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因此,这就要建立一套相应的教师流动编制,使教师进行双向挂职锻炼。 如在今年“两会”期间,相关人大代表提出,教育部门应当创新出台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聘用具体办法指导文件,破解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编制问题,向社会企业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高级技师或工程师。并且出台制定工作激励制度的政府指导文件, 切实提升教师地位,改善待遇[22]。

其次,对于企业内的师资队伍来说,也要设立出一套相应的制度以对其队伍质量加以保障。 第一,合作企业要严格把关选拔企业师傅的门槛,提高标准,以选拔出优秀且合适的高技能人才担任企业师傅。第二,加强企业师傅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从某种程度来说企业师傅也是教师,具有教师职业的特性,需要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实践操作、道德情感等各方面的教育。 第三,明确企业师傅的责任和相关待遇。 一方面,企业师傅需要真正了解其责任对学生进行培养。 但同时,也要根据其在培训和指导学生实践中的劳动量及质量给予相应的报酬,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鼓励其培养学生的积极性。第四,严格对企业师傅进行考核。 对于企业师傅来说,除了采取一些物质激励手段, 还要制定相应标准,将日常管理、月度考核、年度总考核动态结合在一起,将企业师傅考核与学生学业水平考核有机结合,以建立起既严格又灵活有效的动态管理与考核制度。

现代学徒制对于实现产教融合、加快职业培训与学历教育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其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实施现代学徒制教学的前提与基础,但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尚未完全构建,各大职业院校以及研究者仍在不断的探索。我国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从各个层次入手,准确把握我国当前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努力争取政府的政策帮助;积极完善校企双方合作机制;深入推进课程体系内部建设,从课程内容、教学实施、师资队伍、评价机制等各个方面推动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课程体系校企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