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核心素养的关键是培育学生对母语的情感

2019-05-31 05:57谈永康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

谈永康

【摘要】母语教育要让学生与祖国语言文字建立骨肉亲情。培育学生对母语的情感,重要而迫切,当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思想认识缺位、德智融合不到位、学习方法错位等问题。因此,需要教师学做“大先生”,以“生命”育情;开掘汉语文资源,以“文化”育情;用心改进语文教学,以“活动”育情。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 母语教育 情感培育

语文是民族文化的根,蕴含着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情结、民族的思维、民族的睿智。任何一个国家都非常重视本民族的语言文字,重视母语教育。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与祖国语言文字建立起骨肉亲情,让他们了解文字从古至今的发展对中华文明所起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爱的感情。这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也是落实学科育人的灵魂。

  一、培育学生对母语的情感,重要而迫切

培养学生对母语的情感,不但重要,而且迫切。

现状不容乐观。中小学生不爱学语文,甚至讨厌语文,已不是个别现象。人民教育家于漪说:“我们相当数量的学生对祖国的语言文字缺乏热情,缺乏厚爱,很多学生对学语文无所谓,甚至冷淡、冷漠。”对母语冷淡,出现“母语无所谓,不学我也会”的错误认识,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我们不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不去亲近五千年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那么学生就极可能把语文看成是无情无义的工具,学习时又怎么会投入自己的思想、付出自己的情感呢?为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可谓切中时弊。

培育学生对母语的情感,也是语言学习的应有之义。语言就像空气一样在我们周围,它形成了人的气质、情感、品格、感知的方式、思维的方式。因此古人云“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情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朱小蔓教授认为:“情绪、情感是人类精神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经验中最亲近的体验,也是人类行为中最复杂的感受。”可以说,情感是人的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认识发生的动力机制”“作为行为选择的评价机制”“作为生命的享用机制”,情感对学生学习语文的价值不言而喻。

需要注意的是,情感重要,需要在教学中培育、涵养。人的情感绝不是自然成熟的,它是在教育促进下发展、成熟的。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在培育学生对母语的情感上存在三大问题:

1.思想认识的缺位导致了“有教无育”

一些教师认为抓了字词学习,进行了朗读、表达等训练就是落实了人文教育,这是对“教文育人”的误解。也有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把文质兼美的课文教得“四分五裂”,落脚在做题上,最后难免见“器”不见“人”,“育分”不“育人”。有没有育人的认识,上出来的语文课大不一样。倘若不能站在“培育学生母语情感”的高度,遇到富有民族特点的语文知识,就会视而不见;遇见体现汉语之美的金句佳构,也会弃而不用。

2.德智融合的不到位导致了“文情割裂”

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要逐步培养亲近与热爱的情感,不能脱离语言文字另搞一套,而是追求语文训练和思想道德教育统一。但是,“当前学科教学德智分裂现象严重,工具理性在初三、高三毕业年级表现得尤其突出,课堂上大量应试机械操练,知识点敲打已感到不解渴,更是聚焦考试点、得分点”。(于漪语)小学语文德智分裂的问题没有这么严重,但是工具理性也严重干扰到语文学习,尤其是情感的学习。

3.学习方法的错位导致了“育情乏味”

方法的错位,更多指向简单说教,不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也难以发挥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与优势。审视当下一些语文课,也有意识到学生情感学习重要的,问题主要出在方法单一,出现套路化教学。由于“千课一面”的问题,课堂教学结构的固化导致学生语文学习机械而乏味。

  二、 培育学生对母语的情感,需要三管齐下

母语学习从来都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其后代的精神哺育。这种哺育,依托的是一个个文本,凭借的是一堂堂语文课,依靠的是一位位语文教师。

(一)教师学做“大先生”,以“生命”育情

情感学习,非常有效的策略是浸染。朱小蔓教授的研究发现,“学生对情感方面的学习不同于认知学习,往往是自发地对教师模仿、认同,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接受教师的影响,建立行为的制约”。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希望广大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诚哉斯言,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师者对祖国的爱,对母语的情感会如阳光一般濡染学生的精神成长。

1.以情唤情

语文教师教的是母语,教好祖国的语言文字,不只是知识要教好、技能要练好,还要以自己对母语的爱、对国家的爱来影响学生,来教育学生树民族精神的脊梁,来立爱国主义的灵魂。同时,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是作者“情动辞发”的精神产品,阅读教学中需要教师以自己得体、充沛的情感,沟通作者之心、学生之心以及编者之心,让学生自然地得到熏陶。

2.以字激情

小学生天天与祖國的语言、文字打交道;教师每上一篇课文,教完生字都要做一番字形指导。如此高的练习频率,写不好字的小学生仍大有人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师自身写字水平低,导致指导不得力、不得法。中国有句老话,叫“字如其人”,不少地方的成功经验表明:写字的意义已经超过了写字本身,写字可以对一个人的意志、性情、涵养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小学语文教师写一手好字,有助于全面完成育人任务。

3.以声传情

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当以正确、流利地朗读,为学生示范。情真意切的课文,如《狼牙山五壮士》《燕子》《桂林山水》等,这样的课文要善于以声传情,对特别感人的语句、段落反复朗读,用有声的语言把文字中蕴藏的深情表述出来。教师读,学生读,通过口耳,渗入心田。成功的范读本身就是最好的情境点拨、情感熏陶,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语境感、语义感、语情感等。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备课要备“朗读”,要像上海特级教师左友仁那样,有些课文“不读上20遍决不罢休”。

猜你喜欢
语文核心素养
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给语文核心素养一个操作边界
语言建构的策略
精妙设问:论述文写作运思之道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实践
四举并重回归语文
试论“跨媒介学习与交流”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