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函数概念,互动对话前后呼应
——以“变量与函数(第1课时)”教学为例

2019-05-28 09:22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初级中学蒋建东
中学数学杂志 2019年8期
关键词:实例本课板书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初级中学 蒋建东

华东师大终身教授钟启泉先生说“‘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是新旧教学的分水岭”.笔者在最近一次教研活动中开设研讨课后,对钟教授这句教诲深有感受.这次教研活动中执教的课题是“变量与函数(第1课时)”,笔者没有完全“忠实”于教材,而是基于对数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实施单元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梳理该课主要流程,并简记评课环节的一些精彩片段和教后反思,供研讨.

一、“变量与函数(第1课时)”教学流程概述

活动1:实例分析,引出新知

实例1(1)用12米长的绳子围成一个正方形.你知道边长是多少米吗?

(2)用12米长的绳子围成一个长方形,对于宽的每一个确定的值,长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吗?

实例2图1是某地冬季某天气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像中横轴t表示时间,纵轴T表示气温,它们是两个变量,对于t的每一个确定的值,T都有唯一确定的对应值吗?

图1

实例3汽车油箱中有汽油50L,如果不再加油,那么油箱中的油量y(单位:L)随行驶的路程x(单位:km)的增加而减少,耗油量为0.1L/km.填表并回答.

表1

表1中每个确定的行驶的路程x(单位:km),都对应着一个确定的油箱中的油量y(单位:L)吗?

教学组织:从这三个实例出发,师生对话互动,学生一步步累积,归纳出函数概念,突出强调“一个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一个变量变化时,另一个变量随之唯一确定”,这是初中阶段函数概念的本质,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实际进行体会,最后归纳出函数概念.

活动2:思考归纳,建构概念

教学组织:在上面实例分析之后,提炼关键词“一个变化过程,两个变量,单值对应”,丰富、完善成函数定义,板书在黑板相应位置.并继续给出函数的三种常见形式(图像法、表格法、关系式法),再给出已知自变量求函数值等名词,安排学生整理笔记并初步理解.

活动3:例题训练,理解概念

针对实例1~3进行变式改编,以函数例、习题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训练,以巩固理解概念,限于篇幅,略去.教师组织讲评时,注意引导学生“回到定义”进行理解.

活动4:回顾总结,完善结构化板书

师:这节课学习了哪些新的数学概念?请在小组内交流,并用几个关键词谈谈你对这些新概念的理解.

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教师完善本课的“结构化板书”,见图2.

图2

二、评课意见摘选

评课老师1:本节课设计思路清晰,三个实例强调了对概念三要素的理解;课堂建构有条理性,有目标性,三个实例分别对应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课堂内容层层推进又环环相扣,在研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时再次回顾“实例3”油耗问题,从而使学生清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还要看在实际问题中的意义.整节课可以用两个字形容:流畅.最后的小节中,教师用这样一句话引导学生进行小结:用几个关键词谈谈你对这些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通过提取关键词来概括本节课的重点,能够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与提炼.

评课老师2:著名特级教师李庾南老师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并非是三部曲,自学是要发挥学生个体的力量,议论是发挥群体的力量,引导体现教师在课堂中的力量,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进行“再创造”.函数概念的起始课,很难上,一般情况下,老师是直接抛出概念,指出关键词,然后学生开始练习.今天的课中,对于概念中的每一句话都逐步引导,逐条归纳,处理得很好.课堂中的引导非常流畅,精心设计,充分发挥了引导教学的关键.当然,也可再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在思考、议论的过程中得知: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为什么有两个变量,这两个变量有什么关系等.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长方形,有多少种?(无数种)为什么有无数种?(宽是可以任意变化的)让学生自己说出这是一个运动变化的过程.宽在变,长也在变,但不是乱变的,它们之间存在对应关系,从而引导学生自发地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实例2中,还可以这样设计问题:从图表中,你能读出什么信息?学生可能会说出时间在0~24之间,温度在哪个之间,这就便于我们引导出x、y的取值范围;学生还可能说出温度最高是多少,最低是多少,便于我们引出最大值、最小值的概念;还会说出几点时温度是多少,这就是x、y的对应问题.

三、教后思考

1.深刻理解函数概念,精心确定问题情境

函数是初中阶段的核心概念,然而对函数概念达到深刻理解并不容易.从教学观察来看,很多学生到了中考复习阶段,对函数的概念理解就是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或反比例函数,而对函数概念所体现的“变化过程,两个变量,单值对应”缺少本质理解.教师在函数概念起始阶段教学时需要精心选定问题背景,抽象提炼出函数本质,并从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出发帮助学生内化理解.从本课的教学来看,所选定的三个问题情境都是恰当的,也是不同版本教材都关注到的3种典型问题情境,值得利用.

2.师生互动归纳概念,例题训练前后呼应

在三个典型问题的驱动之下,师生互动对话,提取问题中的关键词句、数量关系,分析出函数概念的本质特征,进一步梳理归纳函数概念.然后将函数的相关概念如自变量、因变量、函数值、函数的几种不同形式等进行讲授,形成结构化板书,让学生记录整理.随后给出例、习题并进行理解与讲评,例题的情境呼应着开课阶段的3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容易理解,也加强了教学环节之间的呼应,体现了问题驱动的设计立意.

3.课堂小结关键词句,完善生成结构化板书

我们见到不少公开课的课堂小结都是程式化的“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你们感悟到什么思想方法”之类的空话、套话,而不是针对本课小结的有效设问.本课小结阶段,安排学生以关键词句来梳理小结本课所学,学生在精选关键词句时,就会思考本课所学,并进行归纳提炼,也就促使学生进行全课自主小结.在此基础上,教师对本课的板书进行梳理、结构化,把原来散见的一些知识点用线条连接组成互相关联的结构图,帮助学生对知识有系统化、结构化的认识和理解.

四、写在后面

变量与函数的起始课教过很多次,但以往都是常态的“教教材”或“一个概念、三项注意、大量练习”的习题导学,相对来说,这次变量与函数的教学加深了笔者对函数概念的深刻理解,也让自己知道:“内容简单、教过多次的课,自己对概念的理解不一定准确或深刻.”教学是需要研究的,特别是概念教学.

猜你喜欢
实例本课板书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小学美术课堂板书的四种效用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
思想政治课简约板书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艺术
完形填空Ⅱ
完形填空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