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圣珺
摘 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阶段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其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合唱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感受旋律美、和声美、情感美,提高合作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更加強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小学合唱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有效性,所以要有效开展奥尔夫教学法。但是在实际的合唱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教学观念陈旧,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方法单一,缺少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关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转变教学观念、坚持应用原则、创新教学模式、注重情感体验等方面来探究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合唱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奥尔夫教学
奥尔夫教学法主要是强调学生的课堂主动性,老师要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将教学内容通过课堂提问等形式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学生融入教学中来,加强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所以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合唱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要全面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高效的备课,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奥尔夫教学法的应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使他们能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且有针对性地不断优化和改进。但是在实际的小学合唱音乐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主要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应用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观念下的小学音乐教学主要是老师进行灌输式的讲授,而奥尔夫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它更加注重学生,关注学生的主动性。所以在教学中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只有在新的观念的引导下才能更好地发挥奥尔夫教学法的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时,我会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先让学生跟着这首歌的旋律来想象一下自己真的来到了歌曲中的北海公园,划着小船,微风拂面。然后自主分析这首歌曲分为了几个部分;接着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一些与这首歌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等,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最后我会在指导学生合唱这首歌时,使他们感受其中的韵律美,体会歌曲中的朝气、真挚,要更加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坚持教学原则,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奥尔夫教学的应用并不是在教学中毫无目的的应用,而是要坚持一定的教学原则,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首先是启发性原则,奥尔夫教学法主要是通过设置问题进行提问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所以对于问题的设置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难易程度要适中,使学生通过一定程度的思考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帮助他们树立学习音乐合唱的自信心。其次是创新性原则,每位学生都是具有创造性的个体,奥尔夫教学法的应用就是为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一个更好的环境,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地发现问题并创造性解决问题。
三、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合唱教学效率
在小学合唱音乐教学过程中坚持奥尔夫教学法就需要创新教学模式,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在老师讲授的基础上,学生才被动接受,因此要将传统的先教后学的模式进行不断的优化创新。可以是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或者合作探究,然后是老师进行指导和总结;也可以是进行微课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呈现出来,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合唱音乐教育的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世上只有妈妈好》时,我会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些有关母爱的事例,然后在运用奥尔夫教学法时,先让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地进行合唱;接着我会针对学生的合唱效果进行指导和总结;最后我会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影音资料,这样可以更好地加深学生的印象,对合唱要点的掌握更加牢固,从而更好地提高合唱教学效率。
四、注重情感体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小学合唱音乐教育需要学生对音阶、旋律等教学内容有一定的敏感性,但是由于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具体的学习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每位学生的感受也就各不一样,这就需要老师在应用奥尔夫教学法时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他们在情绪上的变化,能够使他们切身感受到音乐的韵律美、节奏美。而对于那些不能积极投入到合唱教学中来的学生,老师要认真观察、积极交流,寻找原因,及时鼓励,使每位学生都能够更好地发挥创造性。
总之,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合唱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是教学方法不断优化的过程,这有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发展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金波.刍议小学合唱音乐教育中奥尔夫教学法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8(16):205-206.
[2]龙绍坤.探讨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问题[J].北方音乐,2017,37(3):123.
[3]邱健新.突破与创新: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奥尔夫教学法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6,36(22):87.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