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明
[摘 要] 在數学解题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发挥数学美在中学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导向功能.
[关键词] 中学数学;解题教学;数学美;教学实例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创造性的艺术. 数学的美学因素不仅体现于外在表现,还蕴含于其内在的原理之中. 在数学解题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品味解题过程中的数学美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从数学研究的意义上来说,数学正是各种几何图形、各种不同数据的完美结合,它们相映成趣,构造出了美好的数学世界. 在数学解题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随处可见的例子,把美的享受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在欣赏美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研究的无限魅力.
案例1图1所示的图形是由若干个点组成的. 假如三角形每条边(包括两个端点)有n(n>1)个点,则每个图形总的点数s是多少?当n=5,7,11时,s分别是多少?
这道题从图形上给人以美的感觉,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形的结构特点,通过直觉感受总点数s与n的变化关系,于是心算出当n=5,7,11时,s的值.
案例2用运算符号“+”“-”“×”“÷”以及括号,把四个4连成一个算式,使这个算式的结果分别等于从1到9这九个数.
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通过认真观察,加上正确的想象,学生就会写出如下算式:
4-4+4÷4=1 4×4÷(4+4)=2
(4+4+4)÷4=3 (4-4)×4+4=4
(4×4+4)÷4=5 (4+4)÷4+4=6
4+4-4÷4=7 (4+4)÷4×4=8
4+4+4÷4=9
这九个等式的左边四个4与运算符号的有机结合,婀娜多姿,给人以翩翩起舞的遐想;右边从1到9排列,整齐有序,足以达到美观的视觉效果,能使学生进一步欣赏到数学规律的内在美. 在教学中,以上每一个结果不止一种算法,能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开拓思维.
案例3如图2,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a,以各边为直径在正方形内画半圆,求所围成的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
这道题首先留给学生印象深刻的就是这个图形,它能使学生联想到正方形的玻璃框中镶嵌着4片美丽的花瓣,这样美的外形,显然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本题的目标是求一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从表象上看,学生会感到困难,似乎无公式可套,无规律可循,但学生会在这个图形美的吸引下,通过仔细观察其中存在的规则,得出结论:S=2π·
2-a2=πa2-a2.
利用数学美思考解题思路
法国数学家庞加莱认为:“数学的优美感,不过是问题的解答适合我们心灵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满足感. ”因此,数学美不只是用来感受和认识内容的,它还具有指引我们进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意义,能够促使我们的解题水平不断提高[1].
1. 内容的统一美
数学的统一美,美在数学对客观世界和谐、井然有序的真实反映上. 比如,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a+b)h就是典型的一例. 它把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统一在了一个式子之中. 当a,b,h发生变化时,就可以计算不同形状的图形的面积.
案例4猜想:(x-1)(xn-1+xn-2+…+x2+x+1)=______.
请你利用上面的猜想,完成下面的题目:(-2)50+(-2)49+(-2)48+…+(-2)+1.
对于本题,学生很难求出(x-1)(xn-1+xn-2+…+x2+x+1),于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从简单的情形入手,即分别算出(x-1)(x+1)=x2-1,(x-1)(x2+x+1)=x3-1,(x-1)(x3+x2+x+1)=x4-1,…,从而发现内在规律.
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采用类似的解题训练,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特征,加强横向联系,从而揭示统一性,引导学生对统一性与整体的各部分知识进行辨别、分析,找出异同点,并侧重于异中取同.
2. 方法的简洁美
简洁美是数学美的重要标志,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是人们共同的期盼和追求. 在教学中,如果用简单的观点、简化的方法对问题进行整体处理,或者实施分解、变换、降次等转化策略,往往会使处理问题的方法新颖、独特[2].
案例5已知3x2-2x-7=0,求.
学生开始都以常规的思路去审视本题,先求出x,再求,结果误入歧途,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教学中,只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题目,进行简单的变形,本题就会是另一番景象,即通过移项可得3x2=2x+7,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案例6计算:-0.8+2.1-0.75-2.1+35+0.8-4+.
最初,学生按照常规运算顺序逐个进行有理数的加减运算,发现运算过程很烦琐. 当教师提醒学生优先结合相反数时,学生顿时豁然开朗,脸上流露出欣喜的微笑. 这一刻,学生领悟到了问题的实质,感受到了简洁的乐趣,从真正意义上理解了方法的简便.
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说过:“数学中所谓美的问题,是指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所谓美的解答,是指一个困难复杂问题的简易解答.”由此可见,在解题教学中寻找解题的简易途径和多种方法,就是对数学美的追求.
3. 形式的對称美
形式的对称性是数学科学美的直观体现. 在几何中,图形的对称美是几何学的重要内涵. 在教学中,如果我们引导学生用对称的眼光去审视,采用对称的方法调整、变换元素关系,有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案例7已知,如图3,在△ABC中,AB=3AC,∠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过点B作BE⊥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AD=DE.
由于试题给了角平分线和垂直的条件,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从对称角度循循善诱,学生很快就会联想到完整的等腰三角形,即把图3补充成图4,并过点E作EG∥BC交AF于点G,即可得出结论.
这样明快的解题思路和完美的对称图形,本身就会给予学生美的启迪,能使学生在感受图形美的同时,感受到运用对称方法解题的乐趣. 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4. 思维的奇异美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没有一个极美的东西不是在匀称中有着某种奇异. 美就在于奇特而令人惊异. ”数学中的奇异美是指结论的新颖奇巧,出乎意料,往往能引起思想上的震动, 这是吸引许多人喜欢数学的原因之一.
案例8已知方程x2-2x-1=0,不解方程,求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根是原方程各根的平方.
解答本题,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顺理成章,但有一位同学却给出了这样的解答:令y=x2是所求方程的根,则得x=±,代入原方程得(±)2-2(±)-1=0,即y2-6y+1=0为满足题意的方程.
在我看来,这就是奇异.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鼓励学生用新颖、奇特的方法,巧妙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自由地思考,自主地调控思维过程,从而揭示隐藏在奇异背后的数学美.
结束语
数学是美的,人的爱美天性在青少年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3]. 数学教师应抓住这个最佳时期,不失时机地揭示数学之美,进行审美教育,并能学用结合,充分发挥数学美在解题中的导向功能.
古希腊数学家普罗克洛斯说过:“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应关注数学美,追求数学美,并按照美的标准和方式思考. 只要我们善于发现数学的内在美,那数学学习就不是一件难事. 每个学生在提高自己数学审美能力的同时,也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所以,我们不要做听课机器,而要善于动脑,善于发现,在探究数学之美的道路上收获意想不到的解题思路,总结有效的解题方法.
参考文献:
[1]徐利治,王光明. 数学方法论选读[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张国棣. 谈中学数学的审美教育[J]. 数学通报,2010,49(7).
[3]文卫星. 引导学生欣赏与发现数学美——以极限教学为例[J]. 数学教育学报,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