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通核心要点 做好二轮复习

2019-04-25 02:51陕西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9年2期
关键词:分封制中央集权权力

陕西

高考遵循新的评价体系要求,既注重主干知识的考查,又注重历史关键能力的考查,紧贴时代生活,突出时政热点,直面现实问题,激扬家国情怀,传承时代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总体目标。

所以,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必须建立在巩固基础知识为主的一轮复习基础上,可采用专题或通史或专题加通史的模式,按照核心素养的要求,实现对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把控,实现对知识内涵的挖掘和外延的拓展,对知识进行时空联系和纵横比较,对知识所特有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达到认同,从而实现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培养。总之而言,二轮复习就是要贯通核心,破解疑难,提升能力。

现就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为例,浅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的思路与方法。

一、宏观把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时空演进

二轮复习要解决学生知识碎片化的问题,加大对学生知识整合能力的培养力度,帮助学生形成以时空为框架的严密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实现对基础知识的宏观把握。

1.明确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民族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秦汉至明清时期是中华民族政治文明的发展、成熟等阶段。

2.正确理解教材章节体例关系

本专题围绕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进进行设计,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讲述中央集权制度的准备,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讲述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讲述中央集权制度的成熟,第四节《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讲述中央集权制度的鼎盛与衰落,围绕中央集权的发展进程进行的。

3.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进的具体过程,构建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示例表

二、深刻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相关的重要概念

历史概念是对历史事件的高度概括,这些历史概念贯穿事件产生、发展(或转变)、结束(完成或消亡)的纵向发展过程,并能与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有横向联系,其本身包含了大量信息,是进行知识外延拓展和知识内涵挖掘的核心要素,是实现知识迁移应用的关键。

复习本专题,教师必须深刻理解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皇帝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行省制度、家国同构、文化认同等重要概念。对于这些概念,教师不仅要把握其存在的时空、产生背景、具体内容、鲜明特点、性质影响等方面,而且要重视概念之间的关系。例如,对于分封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分封制是先秦时期的主要政治制度,起源于商代,成熟于西周,衰落于春秋。西周对王室子弟、功臣和前朝旧族分封,诸侯王拥有明确的权利与义务。分封制加强了王权,形成了等级秩序,增强了统治效果。分封制以宗法制为纽带,以宗法制为标准建立起“家国一体”的社会等级结构,分封制以礼乐制度为维护的工具。分封制的瓦解体现天子衰微和诸侯势大的社会现实,反映了以春秋战国之际铁犁牛耕为代表的生产力水平的发展,预示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到来。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为一体,形成了社会的秩序和维护秩序的原则与手段。总之,对概念的理解,不能仅局限于其内涵,而要把握其联系,这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构建和知识要义的把握。

三、全面概括中国古代政治权力体系演变的基本特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是一个动态过程,其政治权力体系演变也是随之而变。原始社会中后期,中国进入了早期国家阶段,夏朝的建立使得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此后形成的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成为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其有着贵族政治的鲜明特点;由于分封制下的各诸侯国相对独立,最高执政集团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天子为了实现权力的最大化,往往借助神权神化王权;血缘关系成为维系中国早期社会关系的纽带,政权与血缘关系紧密结合,使中国古代早期社会带有部族色彩。

所以,中国古代早期形成了以宗法制为纽带的社会秩序,用分封制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用世卿世禄制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途径。中国封建社会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基本政治制度,经历先秦萌芽、秦朝创立、两汉发展、隋唐完善、宋元加强、明清强化的演变历程,也有先秦分封、秦朝郡县制、汉朝郡国并行制、宋朝地方文官制度、元朝行省制度、明朝三司制等这些地方行政制度的沿革。

这一制度中存在着君主与宰相、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以及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的趋势。就中枢权力体系演变而言,除了君权不断强化和相权不断被削弱的趋势外,还体现了内朝向外朝转化、宰相职位由实位转向虚位、宰相权力不断分化的特点。就古代地方行政权力演变而言特点鲜明。演变过程中,中央一直在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制约,地方一直要求独立自主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中央采用过种种管理手段,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弱,最终实现了集权于中央;地方行政区划的变革一直在进行着,县是最稳定的、最基本的、最低一级的单位。

总之,中国古代政治权力体系演变历时长,特点鲜明,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变化;以皇权为中心,人治高于法治;儒家思想是其维护统治的理论基础,尊卑、等级观念渗透国家政治制度中。

四、正确分析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演进的影响因素

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演进虽趋势明显,但其过程曲折复杂,深受诸多因素影响。

1.从经济角度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着经济基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而政治的高度集中性与分散、脆弱的小农经济之间又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土地的私有制导致土地的高度集中,王朝更迭又严重削弱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造成地方割据势力强大及地方权力膨胀,使得中央集权的进程曲折反复。

2.从政治角度看

“家国同构”是中国古代社会独特的社会结构,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君王视天下为自家,视自身为家长,视国法为家法,分配政治权力具有随意性。分封制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出现了地方藩王挑战中央权威的现象,唐朝的藩镇割据和清朝康熙平定三藩就是例证,这种家天下的政治特点以及分封而治的特点也影响了中央集权的进程。

3.从思想文化角度看

文化的差异性对中央与地方关系影响显著。从汉至清,中央政府对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不断探索,羁縻府州、土司制度等是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要手段。客观环境方面来说,地理环境也影响着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国是以农耕为主的农业大国,地理环境差别大,因此经济发展、风土人情千差万别,由此造成了统治阶级治理上的地域差异。自秦至唐时期内的行政区划基本沿袭了以“山河形便”为主的惯例,但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及减少地方割据的可能性,会人为打破自然地理界限,形成了行政区域中“犬牙交错”与“以北制南”的局面,这也对中央集权的进程亦有影响。

五、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进所产生的历史影响与时代价值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其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影响。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政治体系,以尊卑等级为标准确立权利义务,以尊宗敬祖为原则凝聚族群力量,以伦理纲常为准则处理人际关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防止割据,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和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从事大规模经济建设。当然,这样的制度也可能会助长因循守旧、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地方因缺乏自主性而效率低下;后期制度僵化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

此专题的学科价值体现在全面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以史为鉴,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进中吸取经验为今天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所借鉴。因此,做好二轮复习应从宏观把握、概念理解入手。

猜你喜欢
分封制中央集权权力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浅析汉初实行分封制的原因
浅析汉初实行分封制的原因
从王朝兴替看大型企业经营管理
从王朝兴替看大型企业经营管理
汉代儒学独尊地位探析
资金“中央集权”
权力的网络
西周分封制与西欧分封制的比较
西周分封制与西欧分封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