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类选做题解题策略探究
——以历史全国卷Ⅱ为例

2019-04-25 02:51甘肃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9年2期
关键词:科技体制做题所学

甘肃

选做题是高考历史全国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分值上来看,其分值为15分,比开放型材料题的分值(12分)还要高;从题目的难易程度来说,选做题总体上比必做的两道材料题难度低,对学生而言更容易得分。但由于历史试题是整套文综试卷的最后部分,选做题更是整套试卷中的最后一题,对部分学生来说,最后会出现时间不够的情况,这样会影响该题甚至整卷的得分。所以教师应该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给出有针对性的解答方法与备考策略,能指导学生在短时间内准确地解答。

2018年12月18日,国家举行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纪念活动,并指出中国将继续全面深化改革,所以对改革类选做题的总结和梳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以改革题为例,从材料文本组成的解读和问题设置的探究两方面出发,谈谈对解答选做题的一孔之见。

一、材料文本的组成

试题中,材料文本作为命题者思想的载体,其一般是命题者对原始材料进行重组整合之后的产物。历史学科的材料出处基本上都是以“摘编自”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这就给教师快速解读材料以启示。通过对近年改革类题目的总结,笔者发现其材料结构基本都是以一个具体的改革事件作为文本主题,然后围绕其背景或原因、内容与措施、作用与影响三部分进行组合而成。现以2018年全国卷Ⅱ的改革选做题为样本,对材料文本的组成予以解读。

材料1949 —1966年,国家制定了科技政策,积累了发展科技的经验。此后很长时间,正常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坏,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1977年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决定》,国家科委成为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在《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中,中央“号召全国青少年奋发努力,学政治、学文化,树立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风气”。同年,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制定了新的留学政策。1978年11月,中央正式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要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1981年12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方面统领全国科技工作,统筹安排全国科技规划,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协调各部门工作。此后,各地、各部门的科研机构和科技管理机构也纷纷恢复和创设。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该段材料以1977—1981年的科技体制改革为主题,总共由八句话分三部分组成。其中第一、二句交代了背景;第三至七句为改革的内容措施;最后一句为改革的成效,也可以视为影响。整篇材料经过命题者的摘编与整合,显得主题明确、层次清晰。为增加一般性的认识,现将2014年—2017年全国卷Ⅱ中改革类选做题的材料文本其主题与结构的组成制成表1:

表1

从表中的直观反映,可以看出近五年中,改革类材料题材料的则数虽稍有不同(如2017年由两则材料组成,其余年份都是一段材料呈现),但文本结构的组成基本稳定,即围绕主题,由改革的背景或原因、内容与措施、作用与影响三部分组成。明了材料文本的结构,对学生下一步的审题和解题可谓如虎添翼。

二、题目的设置与解答

在分析了材料文本的结构组成后,可进行审题和解题。同样先以2018年全国卷Ⅱ的改革选做题为例,来分析问题的设置以及如何快速地解答。该题设有两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可以发现,两道题目设置的问题为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这其实就是材料文本结构的三大部分。可以说问题的设置与材料文本的结构是紧密结合的。基于这一点,教师在指导解答方法时就可以指导学生快速准确地解答。

该道题中,“背景”是材料文本的第一、二句。可直接总结为:“文革”中,我国科技体制遭到破坏;改革开放的推动。内容是第三至七句,可总结为:建立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号召青少年积极投身到国家科技中;恢复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加强科技队伍建设。一句话就是一条内容。影响是最后一句,可总结为:推动了我国科研领域的发展。需要强调的是,此为教师基于材料结构的分析组织的答案,如果紧扣问题的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也为使答案更加准确、充实,在总结材料的同时,也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再调整。就这道题而言,需要结合所学补充的就是改革开放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但如果学生在最后来不及仔细分析思考的情况下,教师完全可以指导学生这样“按图索骥”,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下笔有神”。

同样,为了更具说服力,笔者将2014—2017年的改革类材料题的设问整理制成下表:

表2

从表中可以看出,改革类材料题的设问具有相对稳定性。一般设两问,问题都与材料文本紧密结合,无非改革的原因与背景、内容与措施、作用与影响这些。有时问题稍有变化,如2016年的“特点”、2017年的“困难”,但都可以在改革的“内容”部分进行提取分析。所以教师在作答时可直接在材料文本中提取信息,总结组织答案。

三、小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对改革类选做题的认识如下:首先从材料文本的组成看,一般由背景与原因、内容与措施、作用与影响三部分构成;其次在题目问题的设置上,基本也是从这三个方面来设问。基于题目的这种特点,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做题时将问题与材料有机地结合,对照材料的相应部分,应用所学知识,快速准确地总结与提炼出问题的答案,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原创测评

材料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全国人民渴望国家安宁,改善生活。但当时发展国民经济面临一些问题:一是“文革”给我国经济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性后果;二是由于没有及时纠正在经济工作中长期存在的急于求成的错误思想,出现了新的“左”倾错误。针对这些问题,党中央在1979年多次召开会议,全面分析我国经济工作的现状,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推进经济领域的拨乱反正,确定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采取了具体的调整国民经济的措施,主要有:集中力量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加快轻纺工业的发展;压缩基本建设的投资和规模;关、停、并、转一批高消耗、质量差、产品不对路、亏损大的工业企业;调整消费和积累的关系、改善人民生活;千方百计平衡财政收支,稳定物价。经过5年努力,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令人振奋的巨大成果,开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发展最旺盛的新时期。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民经济调整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民经济调整的措施及影响。(9分)

解析:(1)问国民经济调整的原因是整个材料的第一部分,可以直接总结,并结合“文革”结束后的两年徘徊时期的史实,组织答案。(2)问措施与影响是材料的第二、三部分,可总结概括,并结合1978年后改革开放推进的史实,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1)原因: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强烈要求;“文革”对国民经济的重创;新的“左”倾错误思想;“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等。

(2)措施:集中力量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加快轻纺工业的发展;压缩基本建设的投资和规模;关、停、并、转一批高消耗、质量差、产品不对路、亏损大的工业企业;调整消费和积累的关系、改善人民生活;千方百计平衡财政收支,稳定物价等。影响:国民经济调整初见成效;推动了改革开放进程;为1984年全面展开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等。

猜你喜欢
科技体制做题所学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聚焦高考选做题中的解不等式问题
非所学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非所学
以人才创新为主导推动科技体制创新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