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观念”在高考题中的体现

2019-04-25 02:51甘肃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9年2期
关键词:朝贡时空观念神庙

甘肃

任何历史事物都是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理解和分析历史必须将其置于特定的时空观念和历史情境中。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学习和理解的前提,也是历史学科必须要训练的学科能力,更是历史学科考试评价的重要标尺。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与训练中,教师往往把时空观念的内涵与外延缩小,将“时空观念”理解为“简单的线性序列”,很少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合理解释历史的延续与变迁,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扰。本文结合全国卷Ⅱ的高考试题,分析不同维度的“时空观念”在高考试题中如何体现,挖掘试题所蕴涵的“时空观念”,理解试题的内在价值,把握高考命题的方向。

一、时间观念的考查

王延科在《谈谈历史教学中的时间概念和空间概念》中提到:“社会形态的更替,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都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总是前后相随,连续更替,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展的。”这里的时间可以分为时序的时间和逻辑的时间,在考题中体现明显。

(一)时序的时间

时序的时间又称为年代的时间,指客观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属于时间的表层含义。

例 1.(2018· 全国卷Ⅱ·29)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 )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题干引自1923年孙中山的演讲稿——《党义战胜与党员奋斗》,此次讲话的主要目的是动员国民党的改组,加强国民党的政党建设。与材料相关的内容有“此次本党改组,想以后用党义战胜,用党员奋斗……吾党此次改组,乃以苏俄为模范,企图根本的革命成功,改用党员协同军队来奋斗……吾党员奋斗之武器,则三民主义、五权宪法是也”。孙中山试图学习俄国的做法,通过“用党义战胜,用党员奋斗”的党建方式来取得革命的胜利。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在晚年时候的革命思想有所变化,由“取经东洋”到“以俄为师”,开始接受苏联的帮助,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开始学习和仿效苏俄革命的组织方式,加强对党的建设,但没有主张在中国走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因此1923年属于时序的时间。

(二)逻辑的时间

法国“年鉴学派”大师布罗代尔认为:“时间是以世纪为基本单位的缓慢流逝和变动的历史的运动,这是长时段的运动。” 康德在其著作《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写道:“世界在时间上是有开端的,在空间上也是有限的。就历史现象而言,社会经济形态的更替,历史事件的发生与演变以及历史人物的活动都有一定的联系性,总是后承于前,不断地更新并按一定的时间顺序进行着,这就是历史的时间性。”逻辑的时间是指给具体的时间点赋予某种意义,是意义和价值的时间概念,方便人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研究。

例2.(2018·全国卷Ⅱ·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 )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题干引用材料涉及的时间为文景时期,这是一个逻辑时间,而不是具体事件的发生时间。汉初,汉高祖为恢复社会生产,鼓励耕织,限制商业发展,对商人进行严格的限制,不许商人衣丝,不许商人做官,加征商人的算赋。到了文帝时出现了“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的严重局面,实际上文景时期继承了高祖“黄老之术”,无为而治,对商业(私商)是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故出现了题干中的“富商大贾”。尽管田租很低甚至免除,但人头税必须用货币交纳,这就强迫了农民与市场发生联系,增加了受富商大贾“盘剥”的危险,结果是“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即自耕农成为佃农,甚至流民,使自耕农数量减少。

二、空间观念的考查

历史的空间观念首先应该是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等的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其次是与地理环境相关联的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发生的社会环境,即历史事件与事件之间、局部和全局之间的相互关系。空间概念主要包括地理的空间观念和社会的空间观念。

(一)地理的空间

地理的空间指人类活动的地理条件,包括位置、地形、气候、物产、交通、居民点等。

例3.(2018·全国卷Ⅱ·28)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 )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题干的材料涉及中国古代的外交关系——朝贡体系。明清时期,随着君主专制的加强,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逐渐缩紧,朝贡体系日臻严密。据嘉庆《大清会典》记载,当时朝贡国主要有:朝鲜、琉球、安南(今越南)、南掌(今老挝)、暹罗(今泰国)、苏禄(今菲律宾苏禄群岛)、缅甸、西洋、荷兰等。这些朝贡国中,保持长期而稳定的朝贡关系的只有朝鲜、安南、琉球等三国。琉球王国的性质有点特殊,1609年琉球王国开始对日本进贡,这样琉球王国就有两个“宗主国”,1875 年7 月,日本强令琉球国停止对清政府的朝贡,这只能说明传统的朝贡体系遭到破坏,并不能说是“已经解体”。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以后,越南与中国终结朝贡关系,1895年甲午战争后,朝鲜与中国终结朝贡关系,至此,中国的朝贡体系解体。

“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即按照国际法来评判某个国家的外交行为,利用国际法来维护本国利益。国际法是近代欧洲的产物,19世纪70年代,与“洋人洋务”打过交道的地方督抚知晓国际社会的通行做法——利用国际法来维护本国利益,故而向朝廷提出此等建议。体现了晚清时期中国外交由传统的朝贡体系向国际社会的近代外交转变。

(二)社会的空间

社会概念的空间观念,是与时间相对的一种物质存在形式,指在不同时期社会阶级结构、制度变迁、身份认同、文化认同等方面。

例 4.(2018·全国卷Ⅱ·31)图5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 ( )

图5

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

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

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

此画在构思上,将两代妇女所用的不同的“尺”联系在一起。由于这两种“尺”之间有着某些相似因素,使得这种联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两种不同性质和用途的“尺”,反映了新老两代妇女的不同社会地位和作用,讴歌了新中国女青年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品着重刻画了两位女勘探队员意气风发的形象,并以春天盛开的桃花相对,使人物更显得朝气蓬勃,说明新社会的青年妇女已经走出家庭,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本题以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建设即将全面展开为时代背景,从社会空间的角度分析了阶层结构的变迁,女性的社会地位不仅仅是小农经济下家庭的“附庸”,家庭对妇女的束缚也越来越小,妇女走出家门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借妇女社会身份的变化讴歌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给妇女带来的解放、地位的提高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三)时空关联的考查

英国史学家约翰·托什指出:“所有历史的研究的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研究绝不能脱离它的背景……我们必须将我们所知晓的有关过去的每件事都置于它的时代背景下……”可见历史史实都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发生的,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理解历史的发生与发展才显得格外重要,因此时间和空间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多维度、双互动的。

例5.(2018·全国卷Ⅱ·41)(节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5分)

以“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为切入点,材料中大豆的种植既有纵向上中国古代的种植概况,我国人民“最早”培育大豆,“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又有横向上物种的交换,由大豆引入北美的时间可以联系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和世界市场的产生及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体现了时空观念的要求,突出考查了历史学科的特性与要求。考生可以依托材料提供的大豆引入美洲给美洲带来的变化或历史上甘薯玉米传入中国的影响等具体事例为启发,本题设问及相应答案要点体现了近年来高考历史命题贯彻为现实政治服务的鲜明特点,价值导向鲜明。学生备考时要学会转换思维,把握方向,能够紧跟形势答题。

三、备考策略

综上所述,时空观念的理解与考查并非简单的线性逻辑,既不仅指物理的时序,也不仅指空间的地理范围,在复习备考时需对“时空观念”的内涵进一步深化,有必要从以下角度进行复习:

(一)知道特定史实发生的物理时间和地理空间

知道和理解历史时间的各种表达方式及内涵,如年、年代、世纪;史前、古代、近代、现代;早期、中期、晚期;年号、庙号、谥号;公元(前)、时期、朝代等。以中国史为例,按照通史复习的模式,例如可以将历史分期记忆为:先秦时期、秦汉魏晋时期、唐宋时期、明清时期、旧民主主义时期、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同时也要知道和理解历史空间的各种表达方式及内涵,中原、西域、关内(外);西洋、南洋;巴尔干地区、西欧等。

(二)理解“专有术语”中所隐含的时空信息

在历史学习中,很多专有术语或者专有名词隐含着逻辑的时空信息,要学会挖掘这部分隐含的信息。以中国现代史为例,需要注意这些特殊的专业术语的逻辑时间和社会空间,国民大革命、广州国民政府、武汉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土地革命、工农革命军、工农红军、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陕甘宁边区政府、西南联大、重庆陪都等。类似这样的术语都可以作为解题的突破,复习备考时有必要将每个阶段类似的术语做归纳处理。

(三)能够将史实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考查

要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查,理解历史发生的客观性,也体会历史的时代性与延续性。以不同时期共产党推行的土地政策为例,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双减双交”;解放战争时期推行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可见土地政策的调整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只有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才能理解政策的时效性。

(四)学会同一时期不同空间下史实的对比分析

逻辑比较是历史高考考查的热点,以一个主题为中心,组织简短的材料,突出两段材料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考查核心主题的中外关联,这样的考查往往集中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期。以明清时期为例,明清之际中英之间的贸易政策、社会福利与救济制度、基层社会治理、思想启蒙等,以这些主题为突破,考查在近代化的前夜中西方社会发展的状况,分析同一时期不同文明区域之间的文化差异。

时空观念作为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在历史高考题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师需在复习备考时将时空的内涵与外延进行延伸,把握阶段特征,理解核心概念,掌握社会变迁,帮助学生厘清中外关联,积极应对高考。

阿布辛拜勒神庙

神庙位于埃及,是古埃及第十九王朝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建造的大型凿岩神庙,历经30余年修建才完成。故神庙也称拉美西斯二世神庙。它建在纳赛尔湖边一座高耸的山岩上,由拉美西斯二世大神庙和其王后尼菲尔塔丽小神庙两部分组成。 一个名叫阿布辛拜勒的小男孩带领西方人来到现场,发现了这座神庙,也就以他的名字命名这座神庙为阿布辛拜勒神庙。神庙距今近3 300年的历史,是古埃及留给人类的最宏伟、最美丽的建筑之一,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神庙的设计者和建筑师们,精确地运用天文学、星象学、地理学等知识,按拉美西斯二世要求建造而成,神庙在每年的2月21日(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和10月21日(拉美西斯二世加冕日)时,旭日的霞光金辉能从大门射入,穿过60米深的庙廊,撒在神庙最深处圣殿内的四座石雕像上。人们把这一建筑奇观的发生日,称作“太阳节”,阿布辛拜勒神庙因此成为如今在全世界被称为“五大太阳崇拜”的“胜迹”之一(其他四处胜迹分别为:秘鲁的马丘比丘、印度的科纳拉克太阳神庙、希腊的德尔菲﹒阿波罗圣殿和我国山东省的日照市天台山)。

神庙在经过修复后,重现人间,1979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1966年因兴建阿斯旺水坝,神庙整体迁移至高出河床水位60余米的后山上,就文物建筑保存的完整性而言是世界文物建筑保护方式的一次成功的尝试。

(摘编自网络)

猜你喜欢
朝贡时空观念神庙
辽属女真与北宋的朝贡隶属关系
书之帕特农神庙
明代的女真朝贡政策与辽东马市变迁
朝贡体系与宋朝国家安全
印度“神庙”:保佑美签
镜头中的组诗
历史教学设计中的“时空观念”设计
神庙
神圣的古埃及卡纳克神庙
宋代西南少数民族朝贡初步制度化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