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课堂模式中合唱教学的意义研究

2019-04-24 04:18王梅容
新课程·下旬 2019年2期
关键词:课堂设计合唱教学高中音乐

摘 要: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重要性逐渐凸显,而合唱作为音乐表達中的重要形式,也逐渐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的开展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发展学生的艺术审美,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基于此,从合唱的含义出发,对高中音乐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合唱对高中生全面发展的意义,进而针对高中音乐教学目标对合唱教学实践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中音乐;合唱教学;课堂设计;意义

一、高中音乐教学现状

随着现代教育教学环境的不断发展,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渗透新课程理念也成为教育教学工作者的主要教学任务。但是理念的渗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在当前音乐多元化的背景下,学生通过互联网等渠道获取的音乐知识繁杂而丰富,其建立的音乐理念也更加强调个性。这样的音乐氛围一方面让高中音乐教学获得了更加丰富的素材,并获得了新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也让一些学生在音乐引导中失去方向,失去辨别美丑、好坏的能力,进而影响了音乐审美素养的发展。除了音乐大环境的改变,目前高中音乐教学实践中也存在诸多的问题,例如,学生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下,缺乏一定的音乐素养,对音乐课程缺乏兴趣;课堂上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单一僵化,学生在独唱、合唱等形式下开展机械化训练,缺乏对音乐内涵的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选择盲目、随意,难以与高中阶段音乐素养的培养相契合等等。针对这样的音乐教学现状,高中音乐教师应根据课程改革需要,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与调整,以不断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二、高中音乐课堂模式中合唱教学的意义

合唱是高中音乐课堂模式中一种常见的形式。所谓合唱就是指一群歌唱者分成高低两个以上声部,演唱同一首乐曲的歌唱形式。与其他的音乐表现形式相比,合唱具有音色变化丰富、感染力强、音域广等特点,因此,在音乐表现中常常成为人们的首选。在高中阶段,为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教师可以选择合唱教学,让学生在合作与互动中更加深刻地体会音乐的魅力,并在音乐中提升个人综合素养。具体来讲,高中音乐课堂模式中合唱教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过渡阶段,其对于音乐艺术有着强烈的向往,而教师在音乐课堂中构建合唱教学模式,能够强化学生的音乐训练,让学生的音乐学习从零散盲目的过程逐渐过渡到专业的过程,并在歌声中培养学生自信,缓解学习压力,丰富学生的艺术生活。此外,合唱教学更加符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例如这一阶段的学生声带发展基本趋于稳定,音域和音色已经接近成人,因此,其在音乐作品表现中会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逻辑思维有所强化,并能够在合唱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展现音乐追求等。基于上述内容,在高中音乐课堂模式中利用合唱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必要且可行的。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美育是现阶段高中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当前音乐多元化的氛围中,一些高中生缺乏基本的审美判断,对音乐的美学价值认识不足,争相传唱一些“口水歌”,使得音乐素养的发展陷入误区。在高中音乐课堂模式中,合唱则为学生的音乐审美提供了新的途径,例如,在《茉莉花》的合唱中,学生能够通过对不同声部的体验,理解音乐作为一种声音艺术所展现出的魅力,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对音乐作品艺术情感的美学判断,在合唱中体会艺术的感染力,并形成对美丑的基本判断。这样的审美培养不仅利于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更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合唱属于集体活动,需要合唱队成员的相互配合。目前高中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人主义的倾向,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与教育环境,一些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缺乏对他人价值的正确评价,更多的是围绕自己的利益展开交流,使得他们在处理同学关系的过程中陷入误区。针对于此,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这一发展误区进行纠正。例如,在不同声部的合作中,教师应从整体合唱效果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协作意识进行培养,让学生不仅要将声音融合在自己所在的声部中,还能够与其他声部进行配合,从而克服个人意识,发展合作精神,维护整体的合唱质量。

4.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创新发展

创新是音乐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在音乐作品欣赏与学习中我们不仅能够品味到美妙的旋律,还能够体会其中的创新精神。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趋于成熟,对自我价值的认识更加明确,同时在展现自我个性、实现创新探索的过程中有着较强的动机。基于此,在高中音乐课堂模式中,教师可以利用合唱教学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例如在合唱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音乐的感染力,激发学生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对音乐作品进行新的解读,并在保证合唱效果的前提下,实现对音乐的创新探索,以及对合唱方式的创新思考与实践。

三、高中音乐课堂模式中合唱教学策略

1.夯实基础教学,提高合唱训练效果

在高中阶段的合唱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声乐基础的培养,只有让学生从专业的角度实现针对性的训练,才能够为合唱做好准备,并体现合唱的教育价值。在高中合唱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注重对音色的训练,以保证音色统一,体现合唱的整体效果。例如,在高声部的训练中,教师可以从发声位置入手,让学生在唱“啊”的过程中,以眉心为支点,逐渐发声,保证气息平稳增强,然后同一声部的其他学生的音色逐渐靠拢,进而展现音色的共性。其次,加强多声部的协调训练,以实现声音均衡。合唱中要求不同声部队员在音色和音量上实现融合,合并能够显现出声音的层次性,而这就需要不同声部之间的协调配合。在高中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把握音乐作品中不同旋律声部的特点,抓住某一声部,让其他声部在训练中逐渐向主调性靠拢,进而逐渐形成伴随、烘托的音乐氛围,让不同声部在相互呼应中分清主次,凸显主旋律。最后,抓好声音训练,合唱效果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声音训练,如通过集体练声提高学生的音准和节奏感,通过个人训练提高头腔、胸腔的共鸣效果等。在练声过程中,教师应勤于督促,并适当调整训练方法,引导学生形成训练习惯,进而打好声乐基础。

2.调整教学方法,拓宽合唱表演形式

合唱作为一种独特的音乐艺术形式,其在音乐表现中具有综合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利用机械的训练让学生熟能生巧,提高合唱效果。而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应围绕学生主体,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更加轻松的氛围中提高对音乐的表现能力。在高中合唱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拓宽合唱的表演形式:第一,丰富演唱方式,让学生在合唱中能够体会不同的唱法。从声乐的角度看,美声、民族、通俗等均是常见的演唱方式。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之前缺乏专业训练,对不同唱法技巧认识不足,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合唱需要对演唱方式进行调整,避免专业训练的僵化,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适当调整力度、速度、节奏等,以便于合唱训练。第二,丰富伴奏形式,提升学生的音乐理解,钢琴伴奏是高中合唱教学常用的伴奏形式,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其他乐器,让学生在合唱中体会不同乐器的音色魅力,进而深化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提高其艺术素养。第三,丰富演出样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如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园艺术活动,并在集体朗诵、独唱等艺术形式中渗透合唱,以凸显合唱艺术表达的多元化特点,提升学生参与合唱训练的积极性。

3.注重创新培养,强化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教学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因此,在高中音乐课堂模式中,教师应通过合唱教学设计,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启发,培养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更加具有创造力的氛围中接受合唱训练,并深化对音乐艺术的理解与想象。在高中合唱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音乐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充满想象的意境,在音乐作品学习中,教师可以结合音乐情感,鼓励学生进行想象,用自身的经验不断丰富音乐内涵,以拓宽思维空间。第二,注重情感渗透,在合唱过程中教师应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音乐风格,对音乐情感进行渗透,让学生在或激昂、或唯美、或悠远的旋律中体会作者的创造性,与作者形成共鸣,进而发展创新情感。第三,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料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合唱素材,让学生在欣赏与体会中内化为自身的音乐表达技巧;在作品赏析中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歌曲不同声部节奏旋律的表达进行控制,用直观可见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考。第四,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虽然合唱强调整体性,但是在高中合唱教学中,教师也应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展现,让学生不仅能够融合到集体音乐演奏中,还能够在音乐艺术理解中展现自我个性,从而提高音乐的创新表达能力。

4.注重曲目选择,优化合唱教学作品

合唱曲目是合唱训练的基础,曲目选择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合唱效果的优劣。因此,在高中合唱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合唱曲目的选择,让曲目不仅能够符合学生的客观实际,也能够展现音乐的艺术魅力。具体来讲,高中合唱曲目的选择可以从以下几点分析:第一,合唱曲目应符合高中生心理需求,利用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题材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正能量,并促进情感价值理念的塑造,如李叔同的《送别》、门德尔松的《乘着歌声的翅膀》等。第二,合唱曲目应符合演出需要,即根据合唱队参加的活动主题选择曲目,如在国庆节期间,可以选择《我和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我的中国心》等曲目;在赞美理想、歌颂生活的情境中可以選择《青春舞曲》《半个月亮爬上来》《茉莉花》等。第三,合唱曲目应符合合唱队的演唱特点和能力,如领唱的能力,音准的把握,协调感的体现等都应该成为教师考虑的因素,以确保作品能够突出合唱队的特色,展现最佳的表演效果。

四、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音乐课堂模式中,合唱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从目前音乐发展的大环境以及高中音乐教学实践来看,影响合唱教学效果的因素依然需要我们深入探究。基于此,在高中音乐课堂构建中,教师应重新认识合唱教学的作用,利用合唱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让学生在良好的合唱氛围中实现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长青.浅谈优化高中音乐合唱教学的策略[J].黄河之声,2018(15):104.

[2]谭燕.合唱训练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5):166-167.

[3]贺金秀.高中音乐合唱教学的四种策略探析[J].学周刊,2014(35):230-231.

[4]冯晨.生本理念下的高中音乐合唱教学[J].音乐时空,2014(5):130.

课题项目:福建省“十三五”音乐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

项目名称:关于高中学生依托合唱教学培养其核心素养的思考。

项目编号:DTRZXYY2017-16

作者简介:王梅容(1971—),女,福建仙游人,职称:中学高级音乐教师,学历:大学本科毕业,研究方向:教学法。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课堂设计合唱教学高中音乐
浅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让学生喜欢你的英语课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育
新课改下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音乐鉴赏课
基于能力培养的合唱教学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