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校园欺凌成因及应对策略

2019-04-23 09:01钟世标韦菊香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9年4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校园欺凌创新实践

钟世标 韦菊香

[摘 要]小学生思想活跃,个性差异较大,极易发生校园欺凌事件。我们对此要高度重视,及时介入其中进行有效干预。特别是对受欺凌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可以消除学生心理恐惧,将校园欺凌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这是应对校园欺凌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校园欺凌;教学应对;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2-0091-02

由于多种致因的存在,导致校园欺凌事件经常发生,遭遇欺凌的学生身心健康受到严重侵害,甚至自尊心受挫,形成心理阴影,出现一些心理障碍。因此,我们需要正视校园欺凌带来的危害,尽量消除校园欺凌事件的存在,对受欺凌学生展开心理干预,帮助这些学生顺利走出心理阴霾,重新建立自信,这对塑造学生良好品质和健康人格都有重要帮助。

一、成因调查,启动干预机制

小学学生正值身心快速成长期,这个时期的学生自主性、独立意识都开始形成,经常会出现一些过激的举动,甚至是冒险的行为。特别是成绩较差的群体,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侵扰,拉帮结伙,导致校园欺凌事件频发。面对校园欺凌,我们需要给予积极应对,不仅要对欺凌者进行正确的教育,还要对受欺凌者展开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尽快摆脱心理阴影。受欺凌者大多属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在遭遇欺凌时,大多不敢声张,即使教师询问,都不愿意汇报。作为教师,需要有敏锐洞察力,细心观察学生动态,深入细节展开调查,唯有主动介入,才能将校园欺凌事件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之间欺负弱小、言语羞辱、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等。教师是教育教学直接责任人,自然需要尽职尽责地保护好学生。一方面,教师要做好法治宣传,对欺凌行为进行明确界定,对相关法律条文进行深入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还要仔细观察,及时发现苗头,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对已经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给予及时介入调查,对相关责任进行追究,对受欺凌学生展开心理干预。如五年级发生了欺凌事件,三名女生在女生厕所对一名女生实施了殴打,导致这名女生多处软组织受伤。教师发现女生情况异常,便展开调查,当时受害女生不愿意说出实情,教师深入学生群体,经过多次调查,查清了事件。在教师主导下,三名参与殴打的女生受到严厉批评,向受害同学道歉,并赔偿医疗费。教师以这次事件作为教育契机,在全班进行整顿检查,学生受到极大震动,道德与法治教育目标得到有效落实,班级欺凌事件明显减少了。

二、成因整合,优化应对措施

学生受欺凌后,教师介入要及时,积极和学生沟通,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不可采取粗暴态度和简单方式来处理。欺凌事件发生后,很多教师会通报学生家长,把事情搞得很大,这样处理也许暂时解决了问题,但对受欺凌学生心灵造成的伤害会更为剧烈。特别是学生家长介入其中之后,有可能导致局面失控。因此,不妨先听听学生自己如何说,不管是欺凌者还是被欺凌者,教师都给他们说话申辩的机会,让他们深刻剖析自己,有助于教师展开深入细致的思想说服教育。唯有倾听学生心声,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班级中有一个女生,平时很少说话,也不主动与其他人沟通。有学生反映,这个女生有自残行为,教师多次找到这个女生谈心,了解其家庭情况、生活学习情况,渐渐地,这个女生开始对教师袒露心声。原来,这个女生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离异,她跟父亲一起生活。父亲长期在外地工作,很少过问她的生活。去年,她遭遇了校园欺凌,两名男生在校外对她进行敲诈,她对此耿耿于怀,又没有应对办法,只好忍气吞声,对自己无能表现非常痛恨,便有了自残行为。教师了解了真实情况之后,对这个学生展开了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导,并主动让这个学生加了QQ好友和微信,时常进行思想交流沟通。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这个女生变得活泼起来,逐渐找到了生活的信心。教师在班级活动时,主动要求这个女生参加,给这个女生更多鼓励。教师主动和学生沟通交流,给学生带来的不只是支持的力量,还有无限的温情,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自然重新建立了生活的信心,这对学生健康成长极为重要。

三、成因分析,创设矫正活动

教师对受欺凌者展开心理辅导时,需要讲究方式方法,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以便促使其重新建立自信,这对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会有重要作用。小学学生有比较强的自尊心,校园欺凌事件会严重挫伤学生信心,这对学生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如果学生对自己、对教师、对学校、对社会都失去了信任,其负面心理因素会快速发酵,导致学生陷入心理困境不能自拔。教师不仅要注意倾听学生心声,还要给出更多应对建议,引导学生多参与一些实践活动,传授与同伴建立和谐关系的技巧和方法,这对学生心理支持会更有力。

我们对校园欺凌事件的定义在不断更新,即使没有辱骂和暴力行为发生,也属于欺凌行为。如故意孤立某个学生,这样的现象看起来是小事,其实不然,同样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伤害。最近,我们就经历了这样一起事件。有一个男生,平时是比较活泼的,可有段时间,他彻底沉默了,这样的反常表现引起了教师的关注。教师及时展开外围调查发现,原来和这个学生很要好的几个学生,都开始疏远他,甚至不跟他说话了,这让他很是不解,但又找不到原因。教师找到这个学生,对其思想进行疏导,让其展开自我反思,教师也找到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找到了问题所在,并给出了协调引导。这看起来是一件小事,但给当事学生带来的心理触动是剧烈的。好友纷纷离去,让这个学生倍感失落,性情大变,如果教师不给出积极协调,不进行心理辅导,很可能会导致这个学生走向不能自拔的心理障碍深渊。心理疏导为学生带来更多希望,这无疑是最为重要的教育。当学生感觉无助时,教师出现在他们面前,这对学生来说就是“神助”。

四、成因运用,打造和谐校园

小学生遭受校园欺凌成因众多,这些致因大多有利用价值,教师以此展开针对性教育,给学生形成的心理冲击会更为剧烈。在具体分辨时,教师需要有辩证的思想,不能将所有学生矛盾都归结为校园欺凌,对一般学生矛盾和摩擦进行适当处理,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校园欺凌现象出现后,教师属于直接责任人,需要及时介入,展开深入细致的调查,对具体成因进行深入分析,找到其生成的深度原因,并针对成因给出教育措施。

教师科学运用校园欺凌成因展开对应教育,需要从几个角度展开考量。首先,校园欺凌事件具有典型性,其教育價值也会更为突出。如集体孤立某一个学生,这是校园欺凌中比较隐蔽的现象,属于校园“冷暴力”。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对致因进行分析,找到源头,厘清根由,这样才能给出针对性对应策略。特别是涉及科任教师言行导致了孤立事件发生,更要引发我们的反思。其次,学生在遭受欺凌时的表现具有代表性,这样的事件也值得关注。学生面对欺凌,大多会选择沉默,不敢对抗,如果有学生能够主动求助教师,这无疑是值得提倡的。我们选择这样的案例展开教育引导,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矫正宣传,也会让校园欺凌得到遏制。再次,校园欺凌关涉校外因素,这样的案例更需要关注,查找原因至关重要,唯有掌握了致因,才能从根本上消除隐患。在具体介入处置时,我们需要对更多群体展开调查,让更多人关注这件事,这样才能让社会力量介入其中,提升校园安全指数。最后,校园欺凌现象中出现了以暴制暴,这是最危险的事情,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如有个别学生因为遭受欺凌,借助校园力量,甚至是家长力量介入反制行动之中,这极有可能让校园事件不断升级。教师对此要高度关注,给出积极应对,还校园一片安宁。校园欺凌现象难以根绝,但教师的主动介入,可以为学生提供最有效的保护。

欺凌事件发生后,教师需要及时介入展开调查,积极进行沟通交流,特别要对受欺凌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抚慰学生受伤心灵。校园欺凌致因众多,从根本上消除此类事件的发生是不可能的,我们需要给出积极应对,尽量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并对受欺凌学生展开全面心理辅导,帮助这些学生顺利度过心理危机。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课校园欺凌创新实践
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升初中生公共参与意识的路径选择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研究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浅析班组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