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霞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从分析题目、抓住文路、寻找关键句、了解主要人物这四个方面入手,设立教学主线,使阅读教学的重点、难点一起得到解决,使教学内容充实而丰富。这样的教学思路,能够在提高教师讲解效率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阅读教学;主线;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2-0008-01
一名合格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该有自己的教学思路,也就是教学主线。它是在教师对教材进行反复的研究和推敲后得到的教学整体框架。评判一堂阅读课成功与否的标志就在于它是否具有清晰明了的课堂教学主线,并且能够贯穿课堂全程,使整个课堂内容环环相扣,同时又能凸显重点且具有亮点。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合理地设计教学主线。
一、看题目,以疑导研
课文的标题是课文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课文的灵魂。将课文的标题作为教学主线,能够引导学生有重点地去阅读与学习,从而使阅读学习的效果倍增。例如,在课文《秋天》中,我设计的教学主线是:“为什么课文名字叫秋天?秋天发生了什么事情使人难忘?秋天对作者而言意味着什么?你们想到秋天时会想到什么?”再如,教学《说勤奋》一课,我将词语“勤奋”作为教学主线,提出问题:“勤奋是一种什么样的品质?什么样的事情能够体现勤奋?自己身边有因为勤奋而获得了什么的事例吗?”在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时,课文教学主线可以设置为:“李时珍是谁?他为什么宿在古寺?这个古寺位于什么地方?”通过对课文标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抱着解决问题的想法有重点地阅读课文,能够帮助学生更快了解课文内容,提升教学效率。
二、明脉络,披文入情
每篇课文都有自己的“文路”,找出课文的“文路”并据此来设计教学主线,就是抓住了课文的主要脉络,能够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融会贯通。例如,《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这篇课文的教学“文路”是:“爱因斯坦穿着邋遢—小女孩教导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教导小女孩。”在这篇课文中我们需要让学生明白:(1)爱因斯坦作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他并不觉得自己伟大,是因为他是一个谦虚并且全身心倾注在研究中的人。(2)小女孩虽然不能像爱因斯坦那样解决很多科学问题,但是她能够教导爱因斯坦穿衣,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擅长的事情。(3)作为回报,爱因斯坦教小女孩解决数学问题,世界上的付出都会得到回报。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之前了解关于爱因斯坦的事例,之后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爱因斯坦并不觉得自己伟大,并且愿意向一个小女孩学习穿衣,让学生体会到谦虚是十分可贵的精神,并且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领域,我们需要时刻保持着一颗虚心学习的心。这样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披文入情,提升了课堂效率。
三、找关键,巧妙勾连
不置可否,在每一篇课文中都存在着一些能总领全文或总结全文,抑或解释课文中心的关键句子。这些句子大都蕴含深意,利用好这些关键句子展开教学,能够起到高屋建瓴的作用。在课文《“番茄太阳”》中有这样一句:“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这是一句点题的关键句,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就这句话进行思考,将这句话作为教学主线来设计话题:“作者为什么觉得这是最美的番茄太阳?”因为“她”作为一个盲童,却始终开朗乐观,与之相比较是拄着双拐的“我”却总是感觉内心灰暗;“她”的笑就像温暖的阳光一样,驱散了“我”内心的阴霾。这能让学生明白,一个开朗乐观的人,除了能够强大自己的内心之外,还能帮助别人。
四、抓主角,有效破解
主角作为文中的主要角色,占据着文章内容的重要部分。因此,研究主要角色是设计教学内容的重要方法。比如,课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主要角色就是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我们将小女孩和爱因斯坦的所有活动作为教学主线设计话题:(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到底讲了什么故事。(2)让学生观察在每个不同阶段爱因斯坦的变化,了解原因是什么,小女孩在这其中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3)与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别人眼中的爱因斯坦与爱因斯坦眼中的自己是不同的,让学生明白谦虚是一种怎样的品质。(4)和学生讨论他们眼中的爱因斯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们眼中的小女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使学生懂得不要盲目崇拜。通过设计这样的教学主线,让学生感受到故事中转折的存在并且体会到主人公各种不同的心情,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主人公的高贵品质。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主线的设计就是将所有教学内容串聯在一起,一环扣一环,让教学内容相互关联的同时却又各有重点。抓住课堂教学主线,能够帮助教师更有重点地为学生准备课堂内容,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内容。而在这其中,合理且巧妙的设计能够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让学生更快、更好地吸收课堂知识,也能帮助教师减少繁杂无用的工作。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