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炼红
[摘 要]在学校内涵发展的多样化探索中,课程建设已逐渐受到重视,把课程建设作为领衔和统整学校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不断完善学校的办学理念“多元发展,创新生长教育”,以推进“学讲计划”的课程建设之路,使学校、教师、学生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关键词]多元发展;课程建设;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2-0083-02
当前,我国中小学正处在全面进入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的历史新时期。在学校内涵发展的多样化探索中,课程建设已逐渐受到重视。学校课程全面反映着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定位和文化生态,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载体和主要依据,关乎学校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
我校一直把课程建设作为领衔和统整学校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不断完善学校的办学理念“多元发展,创新生长教育”,并凝练其核心理念“做最好的自己”,力求通过课题引领,科研带动,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学校实际,并能深入推进“学讲计划”的课程建设之路,使学校、教师、学生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一、聚焦学校生长点,建构多元智能课程
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我们认识到课程建设不仅仅是编几本教材,搞一些轰轰烈烈的社团活动,更需要整体建构,统筹设计。我校多元智能课程的设置,在课程目标的确定、内容选择、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倾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使不同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突破,促进其多元发展,个性生长。
1.多元智能课程的目标、结构
基于以上认识,我把学校课程分四大类,不同类型的课程有着不同的目标。
(1)学科课程。
学科课程主要是落实国家课程。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学科课程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价值,学好学科课程是学生实现“做最好的自己”的重要基础。基于这种认知,我校大力推进学科课程的校本化,打破原有的学科教材编制体制,将学科课程标准、整册教材的编写意图与特点、该年龄段学生认知心理、多元智能发展要求等融合在一起,以整合的视角和方式重构学科教材,把学科教材課程化、校本化。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学科课程内容,进行儿童化的课程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学科课程学习中达成国家课程目标,获得最好的发展,成就最好的自己。
(2)专题活动类课程。
专题活动课程是我校积极探索的校本课程,就是围绕某一学习专题而设置的由系列学习所构成的课程,它是借助节日或者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需要而设计的短期课程。
作为国家基础课程的补充,专题活动课程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以专门研究或讨论问题的方式,组织学生就某一专题展开研究。如学校每学期举办的读书节、数学节、科技节、艺术节……
此类课程的设置,可以使学生对某一项内容习得较为深层次的知识,掌握较高的技能,获得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
(3)社团活动课程。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学生需要,我校设立了26个多元智能特色社团,并将社团活动纳入课程表,每周五下午的第一节课,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以走班的形式进行,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在一起,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同时,学校还编写了校本教材《新徐州三字经》四体硬笔习字帖,《弟子规》欧体硬笔书法字帖,低、中、高年级国学读本等,有效地促进了校本课程的实施。
实践表明,我校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社团课程赋予了学生自主成长、多元发展的空间,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实现了共性与个性、特殊性与基础性的统一。
(4)大主题研究课程。
国家课程标准强调课程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要着力培育学生丰富的个性。基于这种认识,我校构建了丰富多样的大主题研究课程。
学校根据年级特点、季节的特点,规定一个年级每学期一个主题。有关于大自然的、有关于动植物的、有关于生活方面的。譬如,四年级的“我爱菊花”,大主题下又划分了子主题:语文学科的赏菊赞菊,数学学科的数字菊花,科学学科的菊花研究……实践表明,此类课程的设置,体现了以“德育”为核心,打破泾渭分明的学科界限,学生在课程中体验到自我与自然、社会及他人的关联,在关联中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2.多元智能课程的多元评价
“凡物莫不相异”,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不是绝对相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不同的孩子当然不能用相同的方式进行评价,只有多元评价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成就每一个孩子的精彩人生。
多元评价指以下三方面:一是学生自评,加强自我认知;学生互评,学会关注他人、欣赏他人。二是家长评价,关注态度情感价值观。三是教师评价,指明发展方向。
二、聚焦学习活动设计,落实多元智能课堂
课堂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我校在省级立项课题“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教学设计研究”的带动下,建立了多元智能教学设计系统,把多元智能课程落实到多元智能课堂中,用课题研究把多元智能课程具体化、常态化,推动了“学讲计划”的实施。
1.建立多元智能教学设计系统,进行有效备课
多元智能教学设计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 “系统教研分析”。将学科课程标准、整册教材的编写意图与特点、该年龄段学生认知心理、多元智能发展要求等融合在一起,突出系统分析。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发展,学校的特性,进行有效整合。
二是 “教学设计九宫格”。将八大智能用“九宫图”方式呈现,便于教学设计时关注多元智能的开发与应用。它既是教研组研讨的内容,也是个人备课的目标设计,各个学科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选择回答并填写。
三是 “多元智能发展导学案”。 它的特点在于教师的教案就是学生学习的学案,教师的备课是基于学生怎样学习才有效果、怎样学习才有利于智能开发来设计的。教案中的“导学”思路是必须具备的。另外,“学习方法建议”是根据教学顺序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具体的学法指导。它是多元智能课程目标、学讲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的重要保证。
学校以省级立项课题《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教学设计研究》为抓手,建立了基于教研组的学校项目研修共同体,每学期一个主题,每周三进行活动。研修项目是“基于学生多元发展的教学设计研究”,分为三个研修专题“导学案”“学案”“系统教研”,每个研修专题下面又分为两个子专题。导学案研修专题的子专题为“教学内容确定研究”“板块式教学模式研究”;学案研修专题的子专题为“学习目标设定研究”“学生学习活动设计研究”;“系统教研”研修专题的子专题为“整册教材把握研究”“单元整合研究”。以研促教、以研促学,研修组研究了如何通过设计课前预习单,以掌握学情;如何通过记录、整理错题本,教会学生自我反思,形成正确认知,引发深度学习,为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保障。
2.用“三主五环”板块式教学模式,实施多元智能课堂
我校创设的多元智能“三主五环”板块式教学模式,源于学校近年来开展多元智能教育的研究,源于学校的现状,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课堂教学。
所谓多元智能“三主五环”板块式教学模式,就是指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突出智能开发为主导、学生自学为主体,教师指导为主线的“三主”教学指导思想。以智能开发为主导将教学过程分成“导入环节、感知环节、理解环节、应用环节和迁移环节”等五个环节,在各个环节渗透多元智能开发技术;以学生自学为主体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分成“问题目标、阅读思考、互动表达、演练巩固和归纳拓展”等五个板块;以教師指导为主线对应五个板块教学,以达到全方位、板块式开发学生多元智能之目的的教学方式。
板块式教学模式的使用,不仅促使教师改变观念,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从学习目标的制定、主问题的提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等,都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让教师更加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自主学习,逐步形成了兴东多元智能课堂。
为使多元智能课堂更加有效,学校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监督。一是听课,教导处及教科室主任,每周至少听一节课,并留5分钟当堂检测,课后查备课、作业,及时填写听课反馈表,帮助教师找准问题症结,提出建议,不断提高课堂效率。校长、业务校长除了和主任一起听课外,还会随时听推门课。二是巡课,每天两次巡课,加强对常规教学的落实,更好地突出“有效教学”这一主题。通过巡课及时查找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使教学常规要求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从而逐步使学校教学管理走向精细化、科学化,更好地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使我们的多元智能课堂真正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全面发展,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三、聚焦多元发展,成就学生出彩人生
多元智能课程,注重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每年省书法等级考试,我校均有近600名学生拿到书法等级证书;参加市汉字争霸赛,两名学生进入十强,获得“优秀选手”称号;徐州市第六届中小学生现场写生绘画比赛,12名学生获一等奖,30名学生获二等奖;杨丽娜同学参加徐州市教育局和徐州市广电传媒集团联合举办的“未来大师赛——最美童画”评选活动,经过海选、复赛、决赛的层层选拔,荣获“未来大师”荣誉称号;参加江苏省第九届金钥匙·“校园之间”智力竞技活动,我校代表队以科学素养题满分和现场动手制作,获得分赛区二等奖;组织学生参加市机器人创新大赛、市创客教育大赛,分获一、二等奖;获“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智能机器人航天计划赛二等奖;每年的市青少年科技竞赛系列活动,我校均有近百名学生获奖;学校大绳队获市跳绳比赛一等奖;学校葫芦丝队参加了徐州市创建卫生城市演出,获得赞誉。
多元智能课程的实施,不仅使学生收获了成绩,更收获了精彩。
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体来说,做得还远远不够。兴东多元智能课程建设,还在路上,但我们一定会脚踏实地地去做,并且会坚持不懈地去做。我们相信在正确的课程理论指导下,结合学校的实际,不断加大校长实施课程的领导力,加强教师课程的执行力,合理开发课程资源,完善课程评价,一定会让兴东的课改之路越走越好。也希望在探索的道路上,兴东的每一位师生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责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