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明
[摘 要]小学生对科学实验充满好奇。教师在对科学趣味实验设计时要有关联意识,针对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进行趣味性实验操作的机会,以成功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让教与学达成更多和谐。
[关键词]科学教学;趣味实验;创新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2-0054-02
小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比较强,对科学实验有特殊的参与兴趣。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精选实验内容、创设实验情境、优化实验操作、创新实验训练等策略,有效调动学生实验操作的主动性,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小学科学实验大多与学生的生活密切关联,所以教师要从教学实践出发,为学生准备适合度更高的实验内容,特别要注重趣味实验的设置,这对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有积极促进作用。
一、整合实验资源,激活学生的探索思维
选择小学科学实验内容时,教师要有整合意识,对教材展开深度分析、挖掘,针对学生的认知基础进行匹配性设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验操作机会。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科学习意识,教师应充分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对学生的生活实践进行创新挖掘,这样能够成功对接学生的学习思维,形成新的实验促进动力。为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热情,教师要多设计一些探索性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形成学力。
科学实验的内容众多,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实验操作条件展开筛选。例如,教学《种子发芽》实验时,教师为学生布设实验任务:每一个同学都要找几粒黄豆种子,并准备一个小纸杯子,进行一次种子发芽实验。实验开始前,先让学生讨论一下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学生开始议论纷纷,有的说“种子发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等条件”;也有的说“种子在温室里也可以发芽,并不需要阳光,但需要温度和湿度”。然后教师拿出一颗黄豆种子给学生讲解其构造,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纳:“种子要发芽,首先需要有土壤或者营养液,还需要温度和湿度。至于阳光和空气是不是必须的条件,我们只能通过实验来证明了。”学生回家之后,自行展开实验操作,并得出了实验结果。
上述教学,教师发动学生展开实验讨论,成功激发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因为学生都有探索的主动性,这样的实验操作比较便捷,学生都有能力自行操作,其参与度自然更高一些。学生对科学知识有探索欲望,这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需要有创新意识,为学生布设更多探索性的实验操作任务,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品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创设实验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科学实验启动后,教师需要给予学生针对性引导。学生对科学实验有主动学习的意愿,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展开教学调度。如投放悬疑问题、展示插图挂图、启动多媒体、开展动手操作等,都能够有效调动学生探索的主动性,而教师进行示范操作演示、生动讲解、故事引导等,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实验操作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參与热情。特别是游戏性、竞赛性实验,对学生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学生参与的热情更高,教学调度效果更强。
例如,教学《阳光下的影子》时,教师为学生设计趣味小实验:“外面阳光正浓,这阳光下的影子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不妨利用小实验来进行验证。每一个小组在窗台上竖立一支铅笔,每隔十分钟测量一下影子的长度,并观察影子的方向,看有什么新发现。”学生听说要现场进行实验操作,顿时有参与的兴趣,纷纷开始行动起来。教师则在学生操作的空隙,让学生观看动画视频,对一些物体的影子变化规律进行观察学习。经过一番实验操作后,学生对阳光下的影子有了初步的认识。实验成果展示时,学生个个讲得头头是道。最后,学生归纳结论:阳光下的影子会随着太阳的移动而发生变化,太阳初升时,影子很长;中午时,影子最短,其方向是跟随太阳移动而反向变化的。
上述教学,教师为学生设计趣味小实验,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对阳光下的影子变化规律有了新的认识。科学小实验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而且趣味十足,给学生带来的直观感更强,学习效果显著呈现出来。由于学生对实验有特殊兴趣,特别是现场的验证实验,学生的感知更为鲜活,其教学调度效果显著,值得我们做更广泛的推演。
三、优化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推演意识
小学科学实验都比较简单,没有太复杂的操作过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力基础展开优化处理,以提升实验的直观性、可操作性,让学生能够自由地参与实验操作,这对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有帮助作用。在实验推演设计时,教师需要给学生规划清晰的操作路线,引导学生顺利实现学习目标。优化实验操作,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效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教师设计实验时需要事先布设学习任务,特别是实验器材的准备,这是确保实验操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例如,教学《做个太阳能热水器》时,教师课前为学生布设实验器材的准备任务,课始对这些材料进行核实检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纸盒、泡沫塑料、饮料瓶、玻璃片、薄膜、黑色纸、镜子等材料准备到位了。课堂教学展开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实验操作:“实验器材都备齐了,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实验操作。利用手边的器材,现场制作一个太阳能热水器。”学生开始集体讨论,共同商议实验方案。教师深入到学生之中,对学生的具体操作给出专业指导。
上述教学,教师让学生事先准备好实验器材,确保了实验的顺利展开。虽然教师没有对实验操作过程进行统一规划,但学生都能够给出比较合理的设置。同时,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展开实验操作,给学生带来的学习启迪更为显著。教师合理运用实验器材展开实验引导,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心理触动,这无疑是最为有效的教学发动。
四、创新实验训练,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
实验训练设计时,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对实验内容和实验形式进行创新探索,以有效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科学教学中不乏手工制作方面的实验,教师与学生一起展开手工制作,不仅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形成科学学习能力。
创新实验设计,需要教师对实验展开条件做全面的分析,并注意接轨学生的生活认知基础。例如,教学《土壤中有什么》时,教师从教室外弄来一些土壤,让学生现场观察,看看这些土壤中有些什么东西。学生经过细致观察,初步给出观察结果——这些土壤中有草叶、枯枝、小虫子、小石块等。教师将这些内容都写到黑板上,让学生进行辨认。在学生形成初步的认知后,教师拿出放大镜,让学生对土壤进行观察,学生又有了一些新的发现。接着,教师将显微镜调节好,让学生再次进行观察,这样学生的发现越来越多。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结土壤中的成分,使学生的认知更为丰富。
上述教学,教师利用土壤展开现场观察实验,让学生在不断深入观察的基础上建立全新认知,这个操作过程是渐进性的,给学生带来的学习认知更为广阔,让学生眼界大开,教师这样设计实验是比较成功的。学生从粗略观察到显微镜下细致观察,从宏观走向微观,对事物有了全新的认知和体验,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观察习惯有重要意义。
总之,科学实验大多比较简单,操作性较强。为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教师需要对科学实验内容和实验形式进行创新设计,以迎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并通过多媒体助学、引入游戏、展开实践操作等策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契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特约编辑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