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声势之态厚实歌唱之本

2019-04-20 02:34王静燕毛莉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9年3期
关键词:声势歌唱教学小学音乐

王静燕 毛莉

【摘 要】声势教学借助各种音乐体验,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极大地丰富音乐课堂。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可以加入声势内容,关注音乐要素,强化学生的感知能力;运用肢体,帮助学生建立恒拍概念;善编卡农,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音乐、运用音乐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歌唱教学;声势;卡农

声势是一种声音的集合,能表现出一定的立场与气势。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能带出声响的人体动作,都叫声势。《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基于這一审美目标,教师可以选择将声势融入歌唱教学,使课堂更富感染力。

音乐教学中的声势教学集动作、节奏、演奏、演唱、朗诵于一体,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基础工程”。声势教学具有原始性和直观性的特点,因此深受学生喜爱。将声势融入课堂教学,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体验与参与。学生通过感官联动突破歌唱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体会歌曲的情感,强化对音乐的感受。

一、关注音乐要素,强化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在声势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从力度、音色、音高等音乐要素入手,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从而强化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

(一)声势辅助,调节力度,培养音乐感知力

力度是音乐作品呈现的重要手段。人们通过感受力度的变化,体会到音乐作品中情感的升华。以声势辅助课堂教学,能让学生的力度体验效果更佳。例如人音版四年级上册《大家来唱》的歌唱教学,该课要求演唱要有三个力度的改变,即pfp。为了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感受力度的强弱变化,演唱第一个完整乐句时,教师让一半学生跟随节奏拍腿,体现“弱”;到第二个完整乐句的演唱时,另外两组学生也加入其中,声势瞬间变大,音量和力度都变强;到最后一个完整乐句的演唱时,又回到最初的状态,音量和力度都减弱。这样的操作不但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感知力,更让学生生动地体会了力度的概念,使歌唱教学行之有效。

(二)声势介入,探索音色,锻炼音乐听辨力

所谓音色,指的就是声音的感觉特质和属性类别。不同的声音来源于不同的音色。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拍击身体各部位时产生的不同音响来感受音乐。在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的教学中,教师用节奏“XX XX | X X |”为歌曲伴奏,用拍腿表示八分音节,拍手则表示四分音节,并在完整演唱中加入这段声势伴奏。学生不仅对不同的音色有了更直观的体验,其聆听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

(三)声势融入,体验音高,强化音乐反应力

音高指的是音的高低,也就是所谓的音程关系,是歌曲演唱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音乐技能。为了让学生更有效地体验音高,教师创编了《身体音高歌》,带领学生“爬楼梯”。教师先规定,从脚背到头顶,不同的部位代表不同的音高,学生边唱“do re mi fa sol la si”,边体验音高的变化。学生通过“跳跃寻找”的方式来体会音高,不仅快速提高了对不同音高的反应能力,其音准程度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二、巧用肢体语言,提升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

奥尔夫认为:音乐来自动作,动作来自音乐。由此可见,音乐课堂离不开感官体验,而深刻的感官体验是音乐能力特别是音乐理解力提升的基础。运用肢体动作,能够帮助学生强化感官体验,逐渐形成恒拍概念,为节奏感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音乐联觉能力,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加深其音乐理解力。

(一)运用单位拍生成音乐体验,建立和巩固恒拍感

奥尔夫曾提出过在音乐教育中 “节奏第一”的口号,他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恒拍感的建立和巩固可以为节奏感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助力学生提升音乐理解力。利用声势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固定节奏型,培养恒拍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借助节奏卡片,初步建立单位拍概念

节奏感是音乐实践活动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是一种积极体验音乐,从而正确感知音乐运动进程的情绪表现力。节奏卡片简单有趣,富于变化,在课堂中加入节奏卡片是培养学生恒拍感的重要途径。课堂上,教师把常见的“X、XX、X—”三个节奏做成小卡片,随意穿插在节奏条中,形成全新的节奏,学生也可以自己摆放卡片的位置。学生打节奏的热情高涨,其单位拍的概念也初步建立。

2.根据单位拍行走,培养学生的恒拍感

熟悉了简单的节奏后,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用“走步”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恒拍感。在执教歌唱课《土风舞》时,教师与学生一起踏着整齐的步伐走进教室,并进行原地踏步,建立对四分音符的恒拍感。随后,教师随着音乐开始变化脚步,边走边唱,并在切分节奏处改用连点步,让学生感受变化。学生很快找到了规律,随着教师的脚步整齐地踏了起来。这一走步的声势动作轻松解决了“X X X”的节奏难点。学生通过身体律动感受节奏变化,并通过动作流畅地表现了劳动人民获得丰收时的喜悦情感,可谓一举两得。

3.创编多种形式,不断巩固恒拍感

歌唱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创编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恒拍感。如教师可以和学生玩“找座位”的游戏。进教室时,教师敲鼓,学生听着鼓声,不断调整自己的脚步,以单位拍为基础,有节奏地找到自己的座位,并继续随鼓声进行身体的律动。实践证明,这样的训练能够不断加强与巩固学生的恒拍感,学生也乐在其中。

(二)借助手势,增强音乐体验,培养学生的音乐联觉

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即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联觉”现象。毫无疑问,音乐联觉普遍存在,而这种联觉能力的强弱也直接决定影响着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加入手势动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提升学生的联觉水平。

1.巧用音阶手势,构建音程空间感

柯尔文手势是为人们所熟知的音阶手势,它能帮助学生在高低空间感中熟悉音高,并进行音准训练。某教师将柯尔文手势称为“手指舞”,在视唱练耳的训练中,教师首先会带领学生用手来“跳”一遍“手指舞”,熟悉音高。之后再增加难度:教师抿嘴做手势,学生第一时间想好该手势的音高并唱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柯尔文手势的印象不断加深,其空间音程感也得到了巩固。

2.借助手臂爬坡,生动学唱歌谱

将形象的事物融入课堂,能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印象。教师可运用简单的声势,找準学生的兴趣点,从而展开教学。如教师可运用“手臂爬坡法”,让学生根据手臂的高低演唱歌曲的歌谱,由此生动形象地记住音的高低,提高对歌谱的学习效率。

3.勾画音乐线,联动音乐情感

人们对音乐的感受来自想象。然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形象艺术的感知优于对抽象艺术的感知。鉴于此,教师可以借助画旋律图的方式来呈现歌曲的音乐性。《愉快的梦》是一首十分优美的歌曲,其旋律舒畅流动,适合用旋律图展开教学。教师带领学生用线条或线段来描绘旋律,由此呈现出歌曲在情绪上的变化,这一做法既关注了音乐本身的技能变化,又帮助学生提高了联动音乐情感的能力。

(三)借助体态,感受音乐要素,增强审美体验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体态接触音乐要素,用表演感知音乐,从而增强其音乐审美体验,而体验的强弱又往往关联着音乐理解能力的深浅。

1.借助肢体动作,提升课堂创造力

音乐之所以充满灵动性,是因为每一个听众都是充满创造力的个体。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不同的身体部位发声,如拍手、拍腿、拍肩、拍脸、跺脚、弹指、弹舌等,由此调动学生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学生通过体验,意识到自己的身体所蕴含的奥妙。此后,他们还不断探索同一部位能发出的不同声音,课堂轻松有趣,创造力得以提升。

2.依据体态变化,增强情感体验

罗丹说,艺术就是情感。音乐教育的无痕化、情感化是当前音乐教师追求的目标之一。《小白船》是一首三拍子的圆舞曲,风格优美舒畅。教学这首曲子时,教师让学生用不同的舞步来呈现歌曲,如滑一个大步,或每拍迈一小步。舞步时而宁静,时而调皮,歌曲的情感也随之产生变化。学生通过不同的脚步获得了不同的情感体验,其对音乐的理解也得到了提升。

三、合理运用“卡农”,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卡农是同一旋律在不同时间、不同声部的模仿,是复调音乐的一种形式。它能提高学生感知、演唱、创编与欣赏多声部合唱作品的核心能力。将卡农融入声势教学,不仅能给学生带来全新的音乐体验,更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一)伴唱人声卡农,激发学习兴趣

在合唱教学中,时常会用到卡农伴唱,在教学《音乐小屋》一课时,教师设计了“XX X | XX X|”的节奏,让两组学生用手弹拍嘴的方式哼唱“tu”,为歌曲伴唱。实践证明,卡农声势的演唱让歌曲的情境性、趣味性更为丰富,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他们更愿意模仿,音乐课趣味无穷。

(二)创编节奏卡农,培养创编能力

卡农的形式并不局限于某一种。除了人声演唱之外,节奏卡农也是一种有趣的尝试,在歌唱教学中极富表现力。在《我的家在日喀则》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教师提炼出“X X | XX X”这一稳定的节奏,然后将其转化为拍腿、拍手,成为声势,作为歌曲的固定节奏型。

拍腿——2/4 X X | 0 0 | X X | 0 0 |

拍手——2/4 0 0 | XX X | 0 0 | XX X |

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手拍固定节奏,不断加深固定节奏的恒拍感,直至稳定整齐;再分男女两个声部,相隔两拍形成固定节奏卡农,把固定节奏变成声势节奏。学生边听、边拍、边感受,逐渐在多声部的感知联动中,提升创编能力和听辨能力。

(三)表演多声部卡农,提升音乐素养

在声势教学中,任何节奏都可以发生变化,形式更是多种多样。如有的打节奏,有的随音乐走步,有的弹舌哼唱……学生在规范的节拍中自由体会音乐带来的美妙,体会创编音乐的意义。 为了让歌曲《卖报歌》的歌唱教学显得更加生动有趣,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大组,进行整体联动的卡农表演。这样多声部完整卡农的创编练习,不仅锻炼了学生节奏的稳定性,训练了学生多声部聆听的本领,也让学生体会到声势卡农在歌唱教学中的作用,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富兰克林有句名言:“告诉我,我会忘记;教给我,我可能会记住;让我参与,我才能学会。”声势教学作为小学音乐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肢体的参与表现,学生能够真切触碰到音乐最本真的内核,由此真正爱上音乐,爱上歌唱。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3]周琦.常态教学背景下音乐综合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音乐教育,2014(4).

(浙江省平湖市教师进修学校 314200)

(浙江省平湖市新埭小学 314211)

猜你喜欢
声势歌唱教学小学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奥尔夫教学法奏响小学音乐课堂的新篇章
聆听,让生命如花
新时期歌唱教学三部曲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如何在歌唱中正确运用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