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德与法治课中考备考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2019-04-19 12:14孙泽华
新课程·中旬 2019年2期
关键词:备考道德与法治课中考

孙泽华

摘 要:近年来,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考备考中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想法和做法,为提高学生成绩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帮助,总结反思其中的得与失,认为道德与法治课中考复习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中考;备考;问题

一、立足基础,回归教材

开卷考试以来,中考道德与法治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使部分学生放松了对基础知识,即识记知识的掌握和要求。结果使得有些学生中考中丢了许多不应该丢的分数,从而影响到整体的平均分。实际上,知识和能力不是彼此孤立的,识记知识是提高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尽可能多地识记知识,就可能有一个强大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知识掌握好了,不仅能提高选择题得分率,也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做好后面的开放性试题。因此,学习过程中要做好知识的“踩点”教学,整理教材,构建知识速查网络。对各课各节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网络化的梳理,对跨课、跨节的相关知识进行分类、比较、归纳、综合,形成知识体系,做到比较系统全面的掌握。对学生的要求就是熟读,最好达到记忆知识点的要求。

二、与时俱进,精讲精练

从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中可以看出,材料分析题都是以现实生活实际、社会热点新闻背景材料为主,考查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道德与法治学科在平时教学中考试和练习都不是很多,学生用在道德与法治课上的学习时间也很有限,所以我把平时的每一次考试、练习都看成提高学生成绩的难得机会,精心出好试卷,绝不敷衍了事,而且做到细致评析,再对学生的成绩提高提出更高一些的要求。因此,在每一次的考试、测验的过程中,都要精心出好测验和考试试卷,坚持做到三个结合:1.结合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依“标”据“本”找到教材中知识的“支点”,出卷之前必须认真研读课标,依标出题,力争每一道题都必须紧扣课标,不盲目出题。2.结合中考。每一份试卷,尤其是模拟试卷,从题型、题量、分值、各个教学内容所占的比例等,都严格按照中考的要求来出题,力求和中考试卷尽量保持一致,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可以不丢分的题目必须得满分。3.结合时政热点问题。道德与法治课的性质,决定了试题内容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所以我们在出模拟试卷时很少照搬照抄其他参考资料上的老题、旧题,总是尽量把教学内容和当前的时政热点结合起来。自己编题、创题,这样既避免了试题老化、学生依赖课外资料、盲目抄课外资料的现象,又培养了学生关注时政热点,学会提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试题具有较强的时效性、时代性。例如: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打贏蓝天保卫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塞罕坝精神、低碳世博、“一带一路”倡议、关于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问题,建设创新型国家,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民族团结教育进课堂,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巴布亚新几内亚APEC会议等所有这些热点都注重体现积极的教育价值取向。调整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关注人类社会和世界。这些重点问题我们都做了专门的知识整理归纳。有的还制作成课件,给学生进行系统的复习,让学生对这些知识能够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和掌握。

三、注重团队精神,加强交流合作

团结就是力量。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很可贵,所以不管是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是复习阶段,我们《道德与法治》学科组都非常重视同课头老师间的交流合作,做到互通有无,共同提高。比如在制作课件、备课、订阅课外读物、出各种形式的测试题等等方面,都是齐心合力,共同完成,在课程资源上真正做到共享成果。

四、加强学法指导,提高答题技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不管是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是在做题讲题的过程中,我们在注重学习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答题方法的指导和培养。按照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总是尽量把学习的主动权、自主权交给学生,而不是简单硬性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更要会学习、会答题,开拓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答题习惯,归纳各种题型的答题思路,帮助学生充分备考。例如:解答分析说明类试题,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就要分成两步来回答:第一步答材料本身说明的问题,第二步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实质上又说明什么问题?有一个提升,这样就可以回归课本,找到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就是说引导学生看到试题后要先构建答题思路,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由大到小呈倒金字塔状态思考回答。

五、结合学生实际,细致分析学情

到了综合复习阶段,学生按照成绩大体分为三类。56分以上的学生,42分到55分的学生,还有就是42分以下的学生。不同程度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指导方法。56分以上的学生,应该是属于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的学生,对他们主要在开放性试题上下工夫,要注意两个要素:一是系统性,把握前后知识的联系,能够多角度深层次思考问题,答案具有层次化、要点化、序号化和学科化。二是创新性,运用发散性思维以点穿线,以线织网,用学生的视角回答问题,有思想有创新敢说真话。42分到55分的学生要严格要求,这部分学生应该说有比较大的进步空间,所以首先要保证选择题的正确率,再在开放性试题上下工夫。一般情况下,选择题能拿到16分以上的学生进入55分以上的行列不会有太大的出入。最后一部分就是42分以下学生,这部分学生在各科学习上都存在困难,但是我们这个学科还是要用积极的语言鼓励他们,帮助学生从基础知识开始,甚至可以手把手地耐心细致地教。

参考文献:

[1]李月领.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16).

[2]张玉玲.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J].中国新通信,2016(22).

猜你喜欢
备考道德与法治课中考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升初中生公共参与意识的路径选择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研究
古诗难懂之因探微
基于考题分析的圆锥曲线内容备考探究
放松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