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慧
摘 要:针对目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在信息技术的领域下,以Python语言,总结出以初中Pytton程序教学为主,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思维的改革,为初中Pytton程序設计的教学,提供了一种可以提供参考的模式。
关键词:网络资源;Python程序设计;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飞快的发展,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社会各行各业中,都已经离不开计算机,如今的这个时代,被称作信息时代。面对新时代飞速发展和变迁,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是新时代学生必须掌握的本领。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九年义务教育之内,学生必须会掌握一些基础的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中指出,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思维尤其重要。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在新时代运行而生的技术,不仅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更能在一定情况下,提高初中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网络资源辅助下的Python语言
1.简洁易学
Python程序设计语言跟英语的相似程度非常高,语法和操作都特别简单。对初中生来讲,会更有利于他们对程序语言的理解和语言的书写,而且Python程序设计语言的简单易学可以降低初中生书写程序代码上可能会出现的错误事项,以降低错误率。
2.功能较强
Python程序设计语言是一项免费的程序设计语言。为了方便初学者的学习和使用,Python语言的开发者,在开发的时候根据学习者的不同需求,研究并且开发了很多具有其自身特点的版本。比如说,Python学习拓展包和插件,这些拓展包和插件的研发,可以使学习者用较少的时间就可以解决很多事情,十分的方便。学习者节省了学习时间,同时学习者提高了自身的学习效率。
二、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
1.整合教学模块
Python程序设计课程可以分为基础和提升两个教学模块。选择基础模块还是提升模块,这就需要任课教师熟悉并且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然后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确定。例如,任课教师要通过教学将内容进行提问形式,每节课通过具体的问题来导入新的课程,并且通过生动鲜活的案例进行详细的讲解。任课教师还需要将教学内容变成电子版,并且上传到相应的课程学习网站上,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2.更新教学模式
原来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完全是在上课的时候,由老师来进行讲解本节课需要学习的知识点,然后布置下去,由学生自己做练习,但是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对课程不重视。这样就会造成课程的教学效率低下,甚至没有教学效果。针对此种现象,提出对教学模式的改变。
课前导入环节:通过将全班同学进行分组,通过以小组为单位,任课老师分布一个主题或者一份作业,通过小组内部的自主学习,互相讨论,完成作业。
教师根据查阅小组作业,根据完成的整体程度和组内成员的分工等情况综合考量,来对每个同学进行评分,评分是教师对每个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这样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更有针对性。
课堂教学环节:教师上课后需要先对学生的小组作业进行分析,对其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对小组成员完成作业情况进行指点。并通过对学生上课前反映的重难点内容来作为课堂的导入话题,并且以问题做引导,做整个内容的线索。
课后巩固环节:要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
3.构建新的评价方式
目前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采用的是,通过期末考试评价。一次性的期末成绩太具有片面性,可能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例如学生平时顺利完成作业,但是在期末考试中遇到无法避免的问题,如电脑死机、鼠标卡壳等情况,对学生来讲是很不公平的。因此,建议采用多种计分形式,来评定最终成绩,如平时作业的完成程度,以及上课表现等。
三、总结
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网络资源辅助下的Python程序设计教学的教学现状、存在问题。基于对学生程序设计思维的培养,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任课的教师有足够的认识,认识到计算机处理作用的重要性;认识到教学改革需要与当今时代信息的飞速发展保持同样的速度。本文从信息技术如何去改革发展,探索新的学习课程教授的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学改革措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郑戟明.Python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的应用[J].大学教育,2016(8):127-129.
[3]刘研.Python语言在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改革中的探讨[J].科学教育,2016(10):301-303.
[4]嵩天,黄天羽,礼欣.Python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J].中国大学教学,2016(2):42-46.
[5]刘琼,史诺.基于计算思维视角的程序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5(12):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