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
摘 要:对初中生的有效数学学习实践活动进行深入综合性剖析,会发现能够有效学习数学的初中生都有一个共性,即他们的问题意识比较强,善于基于一个数学知识点进行独立思考,而后提出一系列相应的问题,并在问题的驱动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答案。为此,初中数学教师要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采取有效策略,从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探究思考,进而敢于质疑和另寻思路解决问题,那么,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就自然而然得以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活动;问题意识;路径
所谓问题意识,就是指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学生自己形成的一种认识,即敢于针对问题质疑、发问和思索,从而深入地探究问题产生的根源,并能够依据问题产生的成因去解决问题。一旦学生具备了这一素养,在问题的驱动下就愿意主动参与学科学习。为了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初中数学教师就要创新教学模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借助于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强化学生问题意识的必要性
1.有助于挖掘学生的数学学习潜力
对初中生不能够有效学习数学的原因进行探究,会发现是由学生的非智力性因素导致的,关键是受学生不善于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非智力性因素影响,致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处于浅层性和现象性状态,不能够有力地把握数学问题背后的内在规律,提高其数学学习能力。如果初中数学教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从一定意义上讲就实现了现象和本质、抽象与具体、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有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那么,学生的数学学习潜力就逐渐被挖掘出来。
2.有助于营造浓厚的数学学习氛围
传统教学模式下,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之所以缺乏活力,就在于初中数学教师过于掌控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得学生缺乏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和空间。而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确立和认可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学活动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初中数学教师的引导为辅展开,那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内心深处原有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被调动起来,推动学生敢于深入研究问题,并针对问题的解决展开合作探究学习活动,那么,浓厚的数学学习氛围就自然而然地被营造起来。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路径
1.善于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和质疑
数学学科本身对学生的思维认知和学习能力要求比较高,而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认知和学习能力还处于不断培育和完善阶段,使得他们不能够马上发现问题,但不代表初中生没有自我认知和思考,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善于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和质疑,在问题的推动下,学生就能够深入掌握相关数学知识。
例如:在进行初中数学“直线、射线和线段”这一课时教学活动时,首先,数学教师并不按照讲授式传统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而是借助于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工具以视频的形式把日常生活中人们对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应用场景播放出来,并有意识地询问学生“直线、射线和线段为什么能够引发人们的关注和应用?”这样的问题提出就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出来,学生就会利用身边一切教学资源去寻求这一问题答案。很快学生就会发现,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点就是吸引点,并认真阅读教材内容,从定义上把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点总结出来。而后,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问题拓展思考,数学教师让学生结合社会生活就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实例生动表现点一一举例,基于学生已经对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基本特征有了把握,学生思绪飘向日常生活实践活动,经过回忆和寻找,学生提出:“直线两边没有端点,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是;射线一边有端点,电灯、手电筒、发光源等发出的光就是射线;线段是两边有端点,两个地方之间的距离,事物间的长度等就是生动展示。”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循着问题一再地探索思考就把握了数学知识的内在
本质。
2.善于从结果出发引导学生去探究引发结果的缘由
因果关系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表现比较普遍,而我们的一些初中数学教师惯于从因到果去推导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不能够形成逆向思维从果演绎因,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善于从结果出发,以指引学生去探究引发结果的原因。例如:在进行初中数学“统计调查”这一课时的教学活动时,数学教师以统计调查表生动化展示去引导学生对统计调查需要的步骤、要素、要求等进行一一探析,这样就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培育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响应了初中课程教学革新的高标准要求,遵循了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只有初中数学教师确立新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够把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挖掘出来,也才能够构建高效初中数学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董立娟.培养问题意识,强化逻辑思维:谈初中数学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5(42):66.
[2]刘政.如何在初中数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J].课程教育研究,2015(10):132-133.
[3]张社霞.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软件:教育现代化 (电子版),2014(12):132.
[4]朱建良.问题引导 关联思考 明晰本质:例说初中数学微探究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数学研究,2015(30):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