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巧霞
摘 要:在少数民族地区,写作指导一直处于薄弱地位。其实,语文教师如果能从多方位加强对学生的作文指导,就能消除他们对作文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亲进作文,喜欢作文。
关键词:农村语文教学;写作指导;作文教学
在农村,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当中,语文学科相对于其他科目会给学生更大的困难,加上部分语文教师往往只根据教材所规定的写作要求,讲一些空泛抽象的“明确主题,突出中心,语言流畅,条理清晰”等的条文,就要求学生进行作文。导致多数基础较差的学生作文时敷衍了事、东抄西凑、马虎应付,甚至对作文“望而生畏”,出现讨厌写作文或害怕上作文课的现象。其实,语文教师如果能在写作教学方面仔细探讨存在的问题,多角度、多方位加长对学生的指导,精心打造丰富多彩的作文课堂,就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亲近作文、喜欢作文。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从生活中取材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观察是作文的前提,感受是作文的基础。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留心观察,用心感受,让他们积累起丰富的作文素材,让作文变成“有米之炊”。这个可以通过适当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主题班会活动、小组知识竞赛、小组游戏等这些深受学生喜欢的活动,使他们有话可说,情感也就真挚自然了。更何况,一些独具特色的农村题材作文,只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认识,他们很容易写出好作文。
要让学生认识到作文并不可怕,它只是真实生活生动或者是艺术的反映,进而消除他们对作文的畏惧心理。
二、写日记,勤练笔
写作文是一种技能,技能的形成靠训练,所以空讲文章技巧是无济于事的,一定要让学生勤动笔,而且练笔的形式要多样化,要兼顾多种文体。几乎每个单元我都会布置一篇作文,并且不定期检查他们的日记、周记。我还会找一些精彩句段让学生仿写或者由他们挑选一些摘抄的好词佳句来写一段话,通过多练笔,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产生语感,就会在熟能生巧中领悟写作技巧。
三、加强课外阅读
俗話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很多学生要么苦于没材料写,要么表情达意不够流畅、生动,归根到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平时我一直强调学生要进行课外阅读,并不定期地举办读书笔记展览。现在已有部分学生养成了自觉阅读的习惯,就算他们的写作水平一时半会还没有很明显的提高,但坚信,长期阅读下去,他们的作文一定会越写越好。
四、适当传授写作技巧
习惯养成了,兴趣培养起来了,接下来就要适当地向学生传授一些写作的技巧了。如写景作文一定要讲讲描写法;写记叙文要注意材料的选择、文章的立意;话题作文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话题、怎样去展开……这样,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才不会把文章写成“流水账”“四不像”。
五、加强朗诵,多听多说普通话
由于受到方言的限制,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在作文表达上往往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为了避免在作文时受到母语思维及表达方式的影响,最好的方法就是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而这就只能在多听、多说、多读上下功夫,让普通话思维成为一种自然。
此外,还有两个方面也很重要。
首先是批改法。
传统的方法一切都是老师说了算,老师从头到尾的点圈评写十分累人,但学生可能毫不领情,对此看都不看。所以我尝试通过“自我修改”“同桌互评”“小组反馈”“评选佳作”等环节,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批改当中,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还培养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调动和促进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让学生看到自己和别人作文的优点和不足。
另外,让作文评语充满关爱。
我认为,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作文评语,不但要在写作方法上进行指导,还要在学生的道德品质、为人处世诸多方面进行指导。作文评语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无言的思想交流,甚至对心理辅导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们要熟悉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甚至了解他们喜怒爱怨的状态,结合作文实际进行评语的书写。精彩的评语会给学生温情和鼓励,使学社对未来充满信心。如此一来,学生对作文也就由敷衍变认真,由“恨”到“爱”!
总之,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并“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是成功作文的前提。《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新课标对作文教学提出了全新的理念,语文教师应将新课程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努力探索一条适应新课程要求的作文教学之路,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无疑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因材施教,向课程目标不断接近。
编辑 刘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