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摘要:在如今这个时代中,“谈文变色”已经普遍的成为了学生对待习作的一种常态,由此谈到语文老师的教学也是引人深思,让人不禁感叹。现如今学生的视野越来越开阔,见到的事物也越来越丰富新奇,各个地方都有所见识,生活丰富多彩,但也正因为如此,却忽视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意识的培养,越来越多的学生都“害怕”写作和阅读。因此,就需要老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要多注意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从多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习作意识和欲望。习作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又是教学难点的所在,它象征着学生从了解认知语言文字到应用语言文字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就像是一次质的飞跃。因此,就要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对习作的指导,让阅读与习作互为一家,共同促进。
关键词:阅读教学;写作指导;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276-01
一、了解课题,抓住“文眼”
在语文阅读的实际教学中,老师应当引起对课题的重视,因为它代表着文章的眼睛,通过它可以反映出文章中的许多内容。有的课题本身就反映了文章的主旨,有的交待了行文的线索,有的限定了写作的对象,比如《全神贯注》课文以“全神贯注”为主线,描写了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在修改作品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浑然忘我的工作状态和执著精神,文题起到了点明文章主旨的作用。再如《冬阳·童年·骆驼队》课题中不仅有全文行文的线索,还有表达的对童年美好回忆和眷念的主旨。有些同学在看到写作的题目后便会不假思索的动起笔来,对写作题目缺乏相应的了解和思考,以至于出现内容与题目联系较少或跑题的现象。有一次考试要求学生写一篇有关寒假中的一件趣事,结果有的学生写暑假时在家乡的河里洗澡多么的有趣,有的写在班里发生的有趣的事,“趣”倒是体现了,题目限定的“寒假”却置之不理。
在阅读课中对于课题我们让学生要敢于质疑、勇于释疑,要抓住“文眼”,巧妙进行审题训练。通过解题,逐渐教会学生在进行习作时审题的方法。长此以往,既能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又可以避免“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
二、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为学生提供选材方法
一篇文章的精华之处就在于它的中心思想,它不仅可以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帮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表现出作者的写作目的。就要求老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先多读几遍文章,从中体会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或思想,然后让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渗透情感把握整篇文章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选了哪些材料来写呢?”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多让学生思考诸如此类的问题,让学生感知在习作中如何进行选材。例如教学《祖父的园子》一文时,我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中心内容,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呢?学生读后就感受到是自由快乐的,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围绕这种感受作者回忆了哪些情景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学生很快就能归纳出在祖父的园子里栽花、拔草、溜土、铲地、吃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浇菜、睡觉等这些生活情景让作者很怀念。接下来教师追问:“作者为什么要选这些事例来写呢?”引导学生把事例与作者表达的在祖父园子的自由快乐联系起来思考,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生就会发现:原来课文所选的事例都是为中心服务的。最后教师总结:课文中选的这些事例都能说明“我”的快乐和自由,体会到祖父的爱。而且作者在材料的安排上还把铲地的事例写得很详细,其它的事例作了简单介绍。这是一篇叙事性文章,我们写文章的时候要学会围绕中心选材,并且要把能体现中心的事例详写,把与中心关系不大但又一定要交代的内容略写,把与中心没有关系的内容舍弃。久而久之,在学生的心中渐渐地会形成这样的观点:写文章时,首先要确定中心,然后围绕中心选择典型事例来写,并且做到详略得当。
三、把握文章脉络,培养学生谋篇布局能力
对于一片文章来说,脉络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一篇文章的骨架,脉络的好坏与清晰程度完全可以影响到文章的整体水平。学生在进行文章的创作时,往往会找不到文章的中心点,自己的想法很多,不知道从哪里说起,也不知到该如何结束,有时,为了完成写作,往往是想到了什么就写什么,最终使得文章各段落路七八糟,毫无联系。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将文章的中心思想告诉他们,让他们看清文章的脉络,学习好的文章中的布局技巧,同时加以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布局和写作的能力。举例,在进行“桂林山水”这篇文章的学习时,要告诉学生此片文章的脉络为总--分--总。第一个总为“桂林山水甲天下”,分为漓江水与桂林山的描写,文章总的结尾为观后感。
四、引用课文知识,培养学生的随笔能力
在阅读教学当中,可以根据文章的特点以及特殊的表现手法等,让学生随笔练习,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多了解一些写作的表现技巧和方式,积累资料,还可以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我想》是一首表达儿童丰富想象力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的儿童诗,诗歌构思精巧,写了"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和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的美好愿望。诗歌的前四小节的结构相同,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诵读及理解体会诗歌美的意境后,以“我”想开头,“我”想做什么及“我”变化做什么的想象进行仿写,学生兴趣盎然,仿写的小诗也很有美感。在阅读教学中除了仿写,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续写、扩写或设想故事情节等,拓展思维空间,充分发挥想象能力,提高创新和习作能力。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渗透写作知识,引导学生积累写作语言和写作素材,领悟到写作方法,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得到逐步提高。长此坚持,我相信学生在读写结合的训练中,一定会感受到写作的快乐,能在快乐中去写作,而不再把写作文当作一种负担。正像叶圣陶先生所说:“久而久之,将会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而无所谓练习了。”
参考文献:
[1]戴勤菊.让习作指导“扎根”于阅读教学中[J].写作(上旬刊),2014,11.
[2]蒋丽萍. 激发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几条策略[J].华夏教师,2015,04.
[3]杨梅娟. 让阅读教学与习作指导双轨并行、交相辉映[J].教育教学论坛,2015,34.
[4]周剑波.短、频、快:体验类微型习作指导三字诀[J].江苏教育研究,2015,29.
[5]王成. 整合:在“无序”与“有序”之间寻求平衡——以苏教版中年段习作教学为例[J]. 江苏教育研究,2016,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