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秀?刘建宁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与各类信息接触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思想也更容易被繁杂的信息所影响。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极易受到不良因素的诱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和解决心理问题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生物学科因其学科的特殊性,更应积极进行渗透教育,帮助学生面对和解决心理问题。
〔关键词〕生物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青春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0-0062-02
12~18岁这一年龄段是学生心理和生理都快速发展的时期,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极易因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目前,许多初中学校并未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了更好地帮助青春期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了学科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初中生物由于其特殊性,能够帮助学生了解青春期过程中生理上的各种变化,所以初中生物老师在备课时,应充分利用生物学科的特点,将心理健康知识和青春期学生心理状况与生物学科相渗透,借助课程让学生适应青春期的变化,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一、将课程与实际結合
生物是一门研究生物形态生理及生命规律的学科,有很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因此,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联系实际问题教授知识点更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讲解遗传规律时,通过对白化病等遗传病的讲解,能深化学生对遗传规律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意识到近亲结婚的风险并明白“优生优育”这项基本国策的意义。
随着进入青春期,学生会对于生理上的各种变化产生很大好奇,往往还没有学到青春期这节,学生们就迫不及待地去翻看,这种现象极其常见。这时作为生物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教授课本上的知识却忽视了青春期学生心理层面的知识需求。所以,在为学生讲解这部分知识时,一定要耐心解答学生的各种提问,鼓励学生积极了解青春期,不能因不好意思张口而排斥回答问题。同时,在课程讲解过程中应适当渗透青春期有关的心理健康知识,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青春期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有效减少学生间对生理变化的羞涩、嘲笑等行为,让学生正视自身和同学的变化。
同时,初中生也面对着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种注视,在沉重的课业压力和升学压力下,青春期的孩子如果无法调整自己的情绪,就很容易产生各种逆反、抑郁、焦虑心理,有研究表明,有20%以上的初中生面临着人际交往的难题。对于这种现象,初中生物老师在课上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学习到青春期激素的变化对情绪波动的影响,教育学生正视并克服不良情绪,在课下鼓励有困难的同学主动向周围的同学或老师寻求帮助,不要耻于张口,通过课上课下的引导,平复学生的不良情绪,引导学生走向心理健康。
二、走近学生心理,营造融洽氛围
教师作为日常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之一,若不懂与学生的相处之道,谈心理教育更如纸上谈兵。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初中生物教师应该在教学的同时作为学生的“朋友”,积极了解学生的心理,学习如何与学生相处,不应单单灌输知识,将学生视为应试教育的机器。只有教学和心理相结合,教师才能知学生所想、解学生所惑,使学生在课业完成的同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在我国,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大多并不能充分地接触外界事物,所以很多学生遇事并不知道如何开口寻求帮助,往往自行处理,但这很容易造成自我封闭。这时,作为初中生物老师,走近学生心理,在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十分有必要。以讲解青春期课程为例,教师可以在讲解课本知识的过程中穿插询问学生对于青春期的看法和疑问,了解学生心理,在课上给予学生知识,课下给予学生帮助。教师应摒弃传统教育中的硬灌输、严厉严肃的形象,这种形象会让学生有与教师“对立”的想法,十分不利于教学的展开和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因材施教,通过讲解生物知识给学生引入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实行素质教育以来,以教师为教育主体的思想已发生改变,现在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独立的自我意识,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鼓励学生、理解学生,使课上课下氛围更加融洽。
三、将生物实践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
生物作为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实验的重要性。通过动手实验、实地考察,学生能近距离接触抽象的知识,让写在课本上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提高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提高动手实验技能。实践过程中有大量的小组协作活动,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积极与小组成员间进行有效交流,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也应渗透于生物实践课程中。以《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为例,教师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进行分组,设计不同的实践活动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观察各种植物的生长。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进行实践的主动权完全交予学生,让学生自己掌握节奏,而教师从旁协助并观察每个学生的完成情况。当进行小组讨论时,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鼓励组内成员相互沟通、相互协助,共同完善实践成果。在课堂交流环节中,可以留意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情况,鼓励学生踊跃分享小组成果,对于不自信的同学予以肯定和支持。通过实践活动,能使学生近距离接触知识,同时学习到相互协作交流的重要性,对于提高学生人际沟通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生物教师应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为出发点,把教学与实际相结合,渗透有关心理健康的教育。对于青春期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应该积极应对,在注重学生课业成绩的同时,也要注重其心理健康,摒弃传统教育中的只看成绩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与学生关系的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够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极大地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渗透到生物教学的方方面面,在现阶段的教育背景下,只知教授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将知识和心理相结合,才能够取得优异的教学成果,使青春期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十四中学,荣成,264307)
编辑/刘永胜 终校/刘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