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月 迟志莹
摘要: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中职生未来职业生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中职语文教师要了解学生口语交际水平和教学现状,明确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担负起提高中职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任,为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中职生;口语交际能力;教學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12C-0033-03
一、中职生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
《中职生口语交际现状调查研究》显示:60.63%的中职生认为口语交际非常重要,而只有12.56%的中职生表示对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不用担心。[1]也就是说,接近四成的中职生尚未认识到口语交际的重要性,近九成的中职生对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缺乏自信。
正是由于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地位和作用缺乏深刻的认识,中职语文教师把时间更多地花在“读写”而较少涉及“听说”。尽管中职教材早已将口语交际单列章节,但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师未对口语交际进行深入的研究与规划,口语交际教学较为零散随意,缺少系统性,教师的不重视直接导致学生的不重视。具体表现为:一是开展的口语交际专题活动较少,不能明确提出交际目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以及专业课程联系甚微,缺乏与职业工作相近的情境的创设与有效训练,也不能触及口语交际教学“交际性”的本质特征;二是在口语交际教学训练中,会出现积极发言和沉默寡言两种极端,演讲比赛和表演往往也是课堂教学中积极发言者参加的多,导致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二、中职生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2009年)》(以下简称《大纲》)明确规定了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学生须达到的基本交际素养。
(一)基本知识
无论是场合的一般或特殊、对象的个体或群体、环境的简单或复杂,中职教师都需要在交际情境中向学生传授语速、语气、语调等基本常识,使学生“学会介绍、交谈、复述、演讲、即席发言、应聘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让中职生“能够根据学习、生活和职业工作的目的情景进行恰当的表达和交流”。
(二)基本能力
《大纲》要求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能理解对方说话的内容、观点和意图;说话时表达清楚、连贯、得体”。中职生在未来就业和创业过程中,将面对迥异的人物个性,复杂的语言环境,特定的时空背景,这要求学生有积极的应对能力,在“察言观色”中及时调整说话的内容与方式,达成交际的目标。
(三)基本素养
交际素养是中职生重要的自身素养。《大纲》指出,中职生口语交际要做到“态度真诚,表达准确,说话时要有礼貌,仪态大方,符合职业岗位的要求”。“真诚”是与人交往最基本的礼仪,“礼貌”体现在尊重个体的差异、尊重对方表达的权利。在表达时,不羞怯不紧张,勇敢坦诚,大方得体,以广博专业的知识打动人,以端庄高雅的举止感染人。
三、中职生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
(一)口语交际教学要分阶段循序渐进
根据人社部统计数据,国内用人单位对员工需求中,“口语交际能力”排在第三位,外企将“口语交际能力”排在第一位。然而口语交际能力低是中职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中职语文教师既要认识到问题的严肃性,又不可过于心急;既要有明确的口语交际教学计划,又要有稳健的步骤。
教师要充分注意到学生个体在性别、综合素质、成绩等方面的差异。中职阶段部分男生处于闭锁期,他们在课堂上不爱讲话,很少举手发言,更难走上台前;成绩差的学生往往因为自卑羞于发言。学生的综合素质、成长经历更是制约其主动表达的隐性因素。所以,学生克服交际时的紧张恐惧要比确定内容是否精彩完善更为必要,培养学生积极的语言交往态度比交流本身更有意义。教师要耐心等待,静待花开,陪学生迈出第一步,说出第一句。
从第一句到第N句,是学生从敢说到能说的反复训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因进步展缓慢而懈怠,教师会因目标达成率低而迷茫,这个阶段会显得漫长。但只要师生相互陪伴,彼此鼓励,路途虽遥,不弃不离,最终学生定能学会有条不紊、准确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从第N句到第一句,是学生从能说到会说的阶段性飞跃。在这个过程中,中职语文教师要引领学生享受每一次表达与交流带来的满足感、成就感,让学生在今后的交流中做到有思辨、有文采、有笑容,合情合理、入情入境,符合职业岗位的要求,具备胜任工作的素质。
(二)口语交际教学要贯穿于阅读写作实践
朗读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二者相辅相成,彼此促进。所以,阅读教学中要渗透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通过有效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使其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容与意义,用心感受作品的情感力量,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语感,又能提高学生的表达水平。
写作教学中也要渗透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让写作“活”起来。写作一直是中职生头疼的事,与记叙文、说明文相比,写诗更难。因为写诗既不列为教学计划,又不涉及考试范围,往往便无人问津。然而写诗更能训练中职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以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第一册(2012年5月第1版)第一单元“表达与交流”板块“写作·抒情”专题练习题为例,要求以“我爱×××”为题写一篇400—600字的文章,可以写人、写事、写植物或动物,但要有抒情的成分,尽量通过细节和场景表达情感。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将作文体裁与题目均做了转换,要求学生以“与你有关”为题写一首新诗,结果学生跃跃欲试,佳作也不乏。因为题目真正“与我有关”才能达到写出“与你有关”的效果,无论是写人、植物亦或动物,都能调动学生的真情实感。这位老师还挑选优秀诗歌习作开展阅读分享、交流讨论,请小诗人自己诗歌朗读、评读,让学生体验写诗的乐趣,提高了口语交际的能力。这位老师接着再请学生从诗歌转换为写抒情文章“我爱×××”,学生写作兴趣明显提升,学生的习作无论从用语到措辞、从段落到格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口语交际教学要借助专题活动展开
如何以班级为单位,丰富中职生的课余生活,一直是中职语文教师面对的挑战。以早自习为例,简单意义上的语文阅读默写,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长期下来部分学生会出现口动心不动的情况,有的欲睡之意、昏沉之態还会延续至第一节课。但通过口语交际专题化课程则可将语文早自习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中职语文教师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目的,可精心编排创设,小组分工合作,将阅读教学中没渗透的包含入职介绍、竞聘演讲、即席发言、情景剧表演等一系列职场专题开展起来,学生早上有事做,晚上就会有事干,从而在良性循环中,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得到锻炼,成长起来。
(四)口语交际教学须教师率先垂范
“为人师表” “言传身教”,这些词语形象地表达出教师对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中职阶段许多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态度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词,都将对他们语文学习甚至今后能力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为此,中职语文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一定要发挥好率先垂范的作用。
中职语文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与心理特点,关注他们在口语交际中存在的困难,创设与职业工作相近的情境,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在教学中慢慢培养,在沟通中逐渐改变学生。
中职语文教师要加强口语交际的理论学习。要将理论的学习与语言训练、仪态训练的实践相结合。口语交际的专题活动,教师要积极参与,为学生做好示范。中职语文教师要勤于挖掘,善于反思。对教材要善于再开发、再利用,发掘教材中隐含的口语交际资源,为学生创设了解社会、了解职业的环境,加强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充实教学内容,多做教学反思,更快地提高自身的口语交际教学能力。
总之,中职学校语文教师要以学生的终身学习为导向,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担负起提高中职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任,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参考文献:
[1]丁琼.中职生口语交际现状调查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9(20).
[2]陈颖.浅谈如何提升中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J].职业,2019(3).
[3]苏春华.探究中职学校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J].考试周刊,2018(8).
[4]赵茜.新形势下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5.
责任编辑:许洁
Abstract: The o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is a necessary ability for modern citizens, and good o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to succeed in their future career.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s should understand the students' oral communication level and teaching status, clarify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oral communication, put forward targeted teaching strategies,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of improving the o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vocational abilit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nd their continuous learning.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o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teaching 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