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宏省
引言:语文教育就是文化教育,阅读并领会文化内涵至关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散文阅读是有丰富文化内涵的阅读,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极为关键,学生能够凭借散文阅读了解到较为宽泛的知识,并切实提升鉴赏能力[1]。但当前散文阅读教学被功利性目的性驱使下,在审美方面陷于困境,存在阅读目标、评价等的不合理问题。教师必须紧跟学生需求,结合课程要求突破审美困境,切实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1.审美阅读目标并不合理 当前虽然部分教师对散文阅读教学进行了创新,但是在审美阅读目标方面仍旧不够合理,对学生发展产生消极影响。现阶段,很多阅读目标仅仅是引导学生基于阅读理解来分析散文内容。这种目标导致教师教学倾向于将散文分割开来,逐段逐段设计阅读问题,依靠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2]。这种方式使得散文阅读呈现出碎片化状态,学生很难从散文整体出发进行分析。
2.审美阅读过程并未受到重视 部分教师进行散文阅读教学时将重点放在阅读结果上,并未重视审美过程。例如,教师关注学生阅读分析是否正确,学生答案同标准答案是否存在差异,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等等。这种“重结果”的阅读模式使得教师很难引导学生体会阅读审美过程。此外,阅读教学也因应试教育等的影响,学生倾向于以教师侧重点为导向展开阅读,导致学生也忽视了审美过程[3]。
3.阅读评价过分关注分数 对于散文阅读教学来说,部分教师评价过分关注分数,习惯立足于标准答案展开判断,并结合学生分析来打分,使得教学评价停滞于表面。而这种单一性的评价也很难对学生审美情趣加以调动,分析时他们的思路可能出现偏离,倾向于思考如何作答才能够贴近标准答案,最终形成思维定势,很难提升审美能力。
在长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一直关注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突破问题,总结一些做法。
1.从学生发展需求发出,积极创新阅读目标 教学中教师需要秉持“以生为主”的理念,结合学生发展需求、教材内容创新阅读目标。阅读目标必须紧跟学生阅读能力和兴趣,对其阅读积极性加以调动[4]。比如,对《荷塘月色》进行阅读时,由于学生刚进入高中,相应的阅读能力并不强。因此,我制定阅读目标时,仅引导学生从散文整体层面来理解其内涵便可,并传授相应的阅读技巧。同时,还应帮助学生通过散文阅读提升审美意识。如果刚开始便制定让学生基于景物描写体会作者情感的目标,并不契合学生认知。再如,对《听听那冷雨》进行阅读时,我转变以往只关注情感主题的审美目标,将“主题”换成“意象”,引导学生感悟文中较多的美感细节,切实培养其审美能力。
2.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关注阅读过程 作为教师,需要紧跟新课改趋势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将“结果论”转变为关注阅读过程。阅读结果方面,学生分析只需要同标准答案意思相近便可,更应关注阅读过程,关注作者整体审美意愿,切实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把握好散文阅读需要关注的要点、表现内容及其表现形式。其次,应引导学生如何结合散文内容来进行审美动态分析。比如,在教学《故都的秋》这一散文时,我帮助学生根据散文要点展开分析,帮助其感悟作者情感。并让学生借助小组合作等形式寻找散文中涉及到景物描写的语句,随后通过小组讨论透过景物内容感悟作者情绪变动。此外,阅读分析的过程当中我还及时加以审美方法指导,切实培养学生相应的审美技巧。
3.完善教学评价形式,依靠评价提升学生阅读审美 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认知、教材内容完善教学评价,将评价重点置于审美能力方面,关注学生相应的审美优点和不足,提升培养具有针对性的审美能力。比如,对《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进行阅读时,我第一步就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写作时对应的内心活动,随后我结合学生回答来了解其阅读审美能力。第二步,在后期评价当中将学生对于该文章的阅读回答成绩看作评价内容的一部分,真正地实现透过一篇散文看问题的目标。第三步,结合学生散文阅读表现做到全面评价,对学生审美能力的不足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
总结:总之,新课改进程的持续深入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关注审美素养的培养。而散文阅读是彰显学生审美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明确散文阅读在审美方面的困境,并从阅读目标、教学理念、教学评价等方面总结突破策略。教师必须结合学生认知、审美能力和教材内容创新阅读模式,为提升课堂效率、学生审美素养夯实基础,切实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引导学生做一位会读,会审,会写的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