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历史综合性学习主题的设计

2019-09-26 02:48郑瑞红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26期
关键词:必修课综合性新课标

郑瑞红

为什么要设计新的综合性学习主题呢?通过研究,我发现综合性主题的设计原因之一是:高考历史考查的需要。

表1 高考课标卷综合性主题考查情况表

我整理了课标全国卷的高考题,从表1中发现从2011年到2018年,高考必修考查的40、41题,包括选修考查的45、47等题都是设定新的综合性主题,对历史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的考查,试题最多的2016年有3道题,分值44分,最少有1道题,25分,其中有5年的分值超过了整个试卷分值的三分之一。

在整理中,我还发现现在高考的选择题也突出了综合性主题的考查。例如:2011年的第35题以近现代西方科学家理论为主题纵向考查了他们的相同点;2013年Ⅰ卷的第24题以墓葬的等级为主题考查了周代、战国时期秦国与东方六国墓葬的变化;2013年Ⅰ卷的第35题以经济政策为主题考查了横向中苏之间的对比。2014年、2016年、2018年的选择题也都有综合性主题的考查,特别是2018年三个课标卷围绕甲午战争、古代戏曲、古代药学、我国乡镇企业等综合性主题,进行了考查。选择题以纵向的对比考查为主。

我们毕竟还没有实行新高考改革,那么已经进行新高考改革的浙江省和上海市,它们的新高考对综合性主题的考查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表2 2018年浙江省新高考综合性主题考查情况表

2018年浙江省高考历史试题(见表2),19题以工业比例为主题,考查20世纪60年代,西欧与美国对比。21题以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为主题考查了从先秦、汉、宋、明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22题以国民政府经济政策为主题考查抗战前后的变化。23题以美国法院为主题,考查在它不同时期发挥的作用,总分数44分。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我们现在的高考还是新高考都加大了综合性主题考查的力度,所以在新课标中,突出强调了设计新的综合性的学习主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认清历史发展规律,对历史与现实有全面、整体的认识。在结构设计上,要在体现基础性的同时,构建多视角、多类型、多层次的课程体系。”

通过对这一基本理念的理解和体会:我认为设计综合性学习主题原因之二是全面把握历史结构的需要。

在2017年版新课标中,就列举了新教材(新课程)讲授时教师可以重新整合的一些学习主题。

例如,将必修课程中国史的第一专题1.1“石器时代中国境内的文化遗存”与第15专题1.15世界史的“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学习主题“早期东西方文明的产生”,有助于学生在人类起源的大视野下把握早期文明的整体发展情况。

将必修课程1.10中国的抗日战争与1.22专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整合成中国抗战与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有助于学生从整体看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必修课十三专题1.1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建国初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与必修课十四专题1.14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政策,成就及影响力,可以整合出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生活的变迁这一新的学习主题,班助学生整体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必修课第六专题1.6明至清中国封建专制的发展,了解中国脱离世界潮流与必修课第七专题1.17全球联系的建立,理解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整合出中、西方航海活动,这一研究性主题,把握世界视野下的中外航海事业的发展。

在必修课程第一专题1.1早期中国文明——到第六专题1.6专题中国史明清中国的发展的教学完成后,可以将中国疆域的发展整合为一个新的探究主题,设计综合性的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将分散在个各专题的相关内容整合,形成对中国疆域的整体认识。

在必修课第1专题中华文明到第8专题民国时期思想整合在一起,确立中国传统儒学思想的发展这一主题,纵向把握儒学思想的发展。

选择性必修课程模块一政治体制,整合成新的学习主题,“古今东西方政治体制之我见”,通过比较,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不同国家各自的特点以及相互之间的异同。

选择性必修课模块2,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整合成考察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农作物的引进情况。

选修课,模块一,史学入门1.7读史常识举要,整合成编制中外历史人物年表,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了解了为什么要设计综合性学习主题的原因,那么如何设计综合性主题呢?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1、问题教学模式

2、主题教学模式

3、深度教学模式

4、结构—联系教学模式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来具体介绍一下这几种模式的应用。

问题教学模式符合2017年版历史新课标的理念:历史课程要培养和提高学生,通过学生问题的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这种模式:要以问题为引领,围绕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开展以他们为主体的综合性主题探究活动。2014年11月,我曾经开展过一个历史活动课《腐败面面观》,当时就是讲到中国古代选官和监察制度时,学生提出了想深入了解一下古今中、西方如何面对和惩治腐败问题的。我抓住了学生感兴趣的这个点,设计了《腐败面面观》的综合性主题,让学生去寻找对比的角度,进行探究。最后学生确定明代朱元璋时期的反腐、蒋介石国民政府时期的“打虎行动”、新中国成立前后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做法以及西方如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从四个时期进行了有关腐败问题的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得出结论,然后采用书面和音像资料结合等方式进行了展示和汇报。这一做法增强了学生学好历史的信心,发展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主题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围绕一个综合性的主题开展的设计活动。它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发挥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使学生能够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关注世界各国的发展。”

美国是当今世界大国,学生对它的历史和现实非常好奇,于是针对美国的历史探究就曾经成为我设计的一个学习主题。2015年7月,我开展了专题讲座《你所不了解的美国社会》,结合在假期我看过一本书介绍了一个中国青年报的记者父女俩在美国的生活情况,为同学们呈现了当今美国社会的,不为我们熟悉的一些情况。在开篇中,我是这么引入的“408年前,它是英国殖民地,232年前,独立战争摆脱英国。150年前,南北战争维护了统一。97年前,一战使它实力增强。70年前,二战使它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整个讲座围绕美国到处都是活雷锋、美国是怎样善待穷人的,美国对病人的临终关怀机制、美国不领一分钱的市长等方面展开。结果在讲座结束后,有学生找到我,认为我把美国介绍的太好了,美国社会的负面也应该关注到,我很高兴的看到同学们能全面、辩证的看待美国社会的发展,于是我让他们回去研究,把美国的其他社会状况也整理出来,由学生继续进行有关美国的讲座:我没想到,学生讲的非常好,最后他们是这样结束的:我打出来和大家分享:

“我们为美国资本主义创造的现代文明欢呼,我们为美国经过数百年摸索和调试形成的社会机制感到敬佩,我们为美国在全民解决温饱问题之后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感到震撼。我们通过对美国社会的具体环境,体验式、感悟式的研究,找到它们优点和不足的同时,也在探寻是否可以通过借鉴的方式来提高我们的认识,加快中国社会走向和谐的进程。一路走,一路思考……”通过这样的讲座交流不仅培养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而且提高了他们历史学习的能力。

深度教学模式:是指围绕某一主题,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探寻真实的一种做法。可以以师生共同阅读活动为主,将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活动结合起来。2015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开展了围绕日本发动战争原因这一主题的读书报告会,围绕美国人本尼迪克特写的《菊与刀》这本书,同学们从美国人的视角研究日本,剖析日本民族性格以及发动战争的深层原因。最后引发了有深度的思考:

1、反思当今日本应该怎样看待历史?

2、当今日本民族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

3、日本有可能发动新的战争吗?

结构—联系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运用了,可以采用思维导图、学法指导、校本课等方式,建立知识的整体结构。

猜你喜欢
必修课综合性新课标
鲸宝宝的必修课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评注是法学生的必修课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凉山羊
模糊PID在离合器综合性能实验台中的应用
让有效沟通成为医生的必修课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