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洪伟
摘 要:初中体育教学重在锻炼学生的身体,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多方面的能力,为学生将来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它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的变化的要求,是当今发展的必然走向。作者在通过大量的实践调查和文献研究之后,提出了一些优化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体育;学生发展;综合能力;教学模式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想方设法地让学生正视体育课堂,端正学习动机和提升学习兴趣。比如在初中体育教材编排时,每章节都会设置有趣的问题引出本章节学习的内容,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体育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一起训练,并分析这些运动项目的意义和方法,使學生正确地认知体育课学习的意义。如此,不仅减少了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枯燥感,而且增加了体育课堂的趣味性元素。研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往往会大大增加其学习的信心与兴趣,因此,教师应注重设计一些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解答出的问题,或者通过体育训练可以让学生掌握到某些运动项目的运动技能,使其获得成就感。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通过细心观察,我们发现虽然大部分学生感觉体育课很累,并且有些内容学习难度还较大,但是,只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真听课,做好相关的练习,善于运用知识的迁移拓展自己的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还是能有效地掌握运动要领,提升运动技能的。为此,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初中生树立良好的体育课学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工作之一。初中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他们的学习受到学习兴趣的影响,所在在开展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优化教学设计,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提高他们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为此,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督促学生从一开始就认真听讲,仔细地揣摩教师所教的动作要领和规范性的动作演练,对于看不懂的或者一时间很难掌握的要领要及时告知教师,反复学习和训练相关的内容,切忌不懂装懂。
三、给学生留足空间,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体育课堂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也在不可避免地传递感情,教学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对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时,为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应注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考虑到初中生自尊心比较强的心理特点,初中体育教师应在学习或生活上主动给予初中生帮助。
四、开展挫折教育,塑造学生的品质意念
初中体育课看似简单,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项目是初中生不易完成的,而对初中生来说,完不成教师讲授的动作就是一种挫折或者说是失败。
培养和提升初中生的综合素养,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尝试以下策略:第一,在布置作业方面,教师应设置一些难度适中的探究性运动项目或者相关作业设计,达到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提升学生意志的目的。同时,还应检查落实。为避免学生因完不成规定的体育项目出现畏难情绪,教师应给予正确的引导和鼓励,不断提高其抗挫折能力。第二,初中体育教材中涉及很多探索性的趣味故事或者活动,这些人具有坚强的意志、刻苦钻研的品质,在体育领域不怕苦、不怕累终于获得了成功。为此,初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有意识地为学生讲解一些名人名事,对学生开展挫折教育,培养其抗挫折的能力。第三,初中体育教师应把握抗挫折教育的度,进行适当的抗挫折教育,而不是故意刁难学生。
初中体育涉及的知识点多,有些内容比较抽象,有些运动项目难度系数较大,这些都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所以在教学的过程,教师无论是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整合都要从学情出发,依据学生发展的需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能力的培养和品质意志力的塑造,只有这样初中体育教学才能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才能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保障学生长远的发展,为日后的成才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钱光超.构建以生为本的初中体育课堂[J].新课程学习(中旬刊),2014(12).
[2]张兆青.初中体育教学若干问题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