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志爽
摘 要:人文素养是人综合素养的核心品质,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只有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养分,才能进一步夯实人文素养培育的根基。文章阐述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意义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定位,再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精神内涵,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人文素养培育的帮助。
关键词:人文素养;传统文化;大学语文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文素养的培育对于人的成长发展显得日益重要,已成为人综合素养培育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特别是人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精神意志以及价值追求等决定着人成长发展的走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一直以来,其以不同的方式及形态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且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是培育人文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文化资源。因而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的人文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意义
时代的变化与发展,要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现代人的观念、认知和行为,以便更好地相适应,这就决定了人文素养的重要性。所谓人文,中国古代可以追溯到《周易·贲卦》,其中将“人文”与“天文”对举,天文是指天道自然,人文是指社会人伦;在西方,最早用拉丁文 Humanitas 表示,侧重指人性、教养。而人文素养,主要是指,经过不断训练和培养而具备的能力和修养,主要是指思想和精神层面的,它渗透于每个人的文化基础,贯穿于人的终身发展,并影响着后天的社会实践。可见,人文素养培育的核心就是学会做人,塑造成一个有学识、有良知、有尊严、有担当、有智慧的人。因此,培育人文素养,对于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培育人文素养可以引导对道德观念的注重。目前,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就业的年轻人,道德观念缺失的问题比较严重,不尊重长辈、不尊重师长,甚至还有人为此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加强人文素养的培育,有助于年轻人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知荣辱、明善德;自觉强化法制观念,遵纪守法;能够诚实坦白、言行一致,做到表里如一;常怀感念之心,常念感激之情,常报感恩之德,把感恩之心化作报恩之举,具有心地良善的意志品质。
培育人文素养表现为自觉敬业奉献。成就事业的发展,需要勤于吃苦的精神,自觉在本职岗位履職尽责。通过人文素养的培育,可以强化年轻人的事业心责任感,自觉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努力把本职岗位作为成长成才的平台,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培育人文素养可以保持健康向上的行为方式。目前,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使当代年轻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好高骛远等不良倾向日趋明显。通过人文素养的培育,可以使年轻人面对外界而来的各种压力,始终保持乐观坚强的心态,正确应对各种挫折和挑战。
培育人文素养有助于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从事具体工作,不仅要具备本职岗位的专业技术能力,而且要懂得团结协作、材料撰写、口头汇报、辩证分析、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人文素养的培育,可以通过文学、史学、哲学、公文以及艺术等方面的教育,提升年轻人的综合素质,以应对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挑战。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人文素养培育的作用
所谓传统文化,简单说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具有传承性、延续性、发展性的特点。中华传统文化,是华夏文明经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中华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它是以儒家、道家、佛教、法家、墨家思想为主体的多元文化融通和谐包容的体系,是人文素养重要的精神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力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显著标志之一,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蕴藏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内涵,并在不断继承与发展中,衍生出许许多多全新的思想文化,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文化体系,充分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使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始终能够站稳脚跟,并始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动中国建设发展的智慧来源。习近平总书记将“传统文化是治国理政极其重要的智慧来源”作为其核心理念。自马克思主义从五四运动传入中国后,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各种思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相结合,创造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一次又一次地丰富和发展。正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对思想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使我们国家能够及时化解各个阶段各个领域的风险和矛盾,推动中国不断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净化社会风气的重要载体。中华民族历来都是注重文明教化的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先后提出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夙夜在公”的道德理念、“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的仁爱情怀和“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的轻利重义思想等优秀传统美德。这些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教育的重点,是人成长进步各个阶段教育的核心内容,久而久之促进了传统美德的继承,促使人民大众自觉学习伦理道德思想,从而提升人文素养。
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人文素养的策略分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文精神培育的重要基因。因此,要统筹网络、社会、学校等各方面力量,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力度,尤其是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价值,搭建人文精神培育多位一体格局。
(一)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渗透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