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美仙
摘要:针对散文教学忽略学生主体地位、忽略散文体裁特点、忽略对散文语言的品味、思想情感的体悟等问题,笔者探索、总结了散文自主批注赏读课,其实施策略如下:一是初读文本,引导学生自主撰写感受式批注,表达自己的阅读初体验;二是细读文本,引导学生自主撰写想象式批注,体会作者丰富细腻的情感;三是品读文本,引导学生自主撰写赏析式批注,感受散文的语言精妙及思想内涵;四是勾连生活,引导学生自主撰写感悟式批注,获得生命的感悟及思考。
关键词:初中散文教学;批注式阅读;实施策略
散文是中小学阅读教学的主导文类,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在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别安排了《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等描写“四季美景”的写景散文及《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等哲理性散文。而在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则专门安排了散文单元,编入《背影》《白杨礼赞》《散文两篇》《昆明的雨》等四篇不同类型的散文。同时,在单元说明中特别强调:“学习本单元,要反复品味、欣赏语言,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并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
但是,在本学年的教学调研中,笔者发现,大部分的散文教学无序而低效,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自主阅读与体会;二是忽略了散文的体裁特点,把散文当作小说、诗歌来教,如教学《秋天的怀念》就分析母亲的人物形象,教学《背影》就分析文章所表现的父爱主题;三是忽略了对散文语言的品味、欣赏,忽略了对作者独特情思的体会。
为了提高散文教学的有效性,引导学生立足散文的特点,品味、欣赏散文的语言,体会、理解作者独特的情思,笔者探索、总结了散文自主批注赏读课。下面,笔者试结合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散文教学课例进行简要的阐述。
一、初读文本,引导学生自主撰写感受式批注,表达自己的阅读初体验
《现代汉语词典》对“批注”的解释为“批语和注解”“加批语和注解”。批语有眉批、旁批、尾批,可以分别从文章题目、作家作品、文章内容、写作手法、语言、作者情感、主题思想、社会价值等角度撰写。注解包括对文中字、词、句的注释和提示,以帮助自己理解文本。简言之,批注式阅读就是运用批注进行读书的一种方法。对此,孙立权老师在《语文教育民族化的一个尝试——批注式阅读》一文中写道,“批注式阅读的突出特点是意(批注)随文(文本)生。阅读者在读文的过程中兴之所至,随感而发,信手拈来,议论纵横,忽东忽西。”
的确,批注式阅读是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主观解读的过程。因此,为了引导学生走进散文,对散文进行个性化的解读,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在初读文本时,撰写感受式的批注。例如教授《背影》时,笔者指导学生在初读文本时,重点关注开頭、结尾等几个自然段,圈画其中记叙或描写背影的句子,并抓住关键词语,感受文章的情感基调,批注自己最初的阅读感受。下面,是笔者所撰写的批注示例及学生的批注展示(节选)。
批注示例:
[原文]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批注]从“不相见”“两年余”等词语中,我感受到了作者心中淡淡的忧伤、无奈:父子本应亲密无间,却已经两年余不见面。是路途遥远,还是工作繁忙?是我不想见父亲,还是父亲不想见我?两年多,上千个日子,其间该有多少的牵挂、忧愁和纠结?这句话,言简意赅,为这篇回忆性散文定下了忧伤与怀念交织的情感基调。
学生批注:
[原文]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批注]我从“祖母死了”“差使也交卸了”“祸不单行”等词语中,感受到了作者沉重、灰暗的心情。祖母去世了,父亲的差使又交卸了,真是雪上加霜啊!面对如此遭遇,作者怎么能置身事外、从容淡定呢?这一句,为全文笼上了一层浓浓的愁云!使作者的忧伤更深一层!
这样的感受式批注,蕴含着学生弥足珍贵的、最初的、原始的阅读体验,是学生散文学习的起点,是学生与文本及作者对话的良好开端。
二、细读文本,引导学生自主撰写想象式批注,体会作者丰富细腻的情感
散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结构自由,不拘一格。散文教学究竟要教什么?怎么教?对此,王荣生教授说:“散文教学要由言及意,要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体味作者言语表达的功力,体味精准的语言所蕴含的意味,体味语言的滋味和作者的情调——即要领着学生往散文中的个性化言语所表达的丰富甚至复杂、细腻甚至细微处走,切忌脱离语句,跑到概念化、抽象化的‘思想‘精神,甚至演变成谈论口号的活动。”
为了揣摩、体会散文所抒写的作者复杂、细腻的情感,笔者尝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展开想象,将自己置身于作者当时所处的特殊时间、地点、事件及环境中,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撰写想象式批注。下面是教授《背影》一文时,笔者指导学生阅读、体昧作者的四次落泪,所撰写的批注示例及学生的批注展示(节选)。
批注示例:
[原文]到徐州见到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批注]读这句话,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这样一副画面:年轻的“我”(作者),孤独地站在一片狼藉的院子里,呆呆地看着自己曾经用过、无比熟悉的旧家具,如今布满灰尘,四处散落,甚至残缺不全,支离破碎,于是忍不住感慨万千,轻轻叹气。突然间,“我”想着无比疼爱自己的老祖母,已经天人相隔,永远不能相见。于是,眼睛一红,“我”的眼泪,就忍不住纷纷落下来了。
学生批注:
[原文]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批注]读这句话,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一副这样的画面:消瘦的“我”,默默地看着年迈的、胖胖的父亲,吃力地、一步一步地爬过铁道栏杆……想着失去亲人、失去差使的父亲,不顾自己的身体,坚持要给已经长大的自己买几个橘子,而且还如此费力、如此艰难,于是,忍不住为自己之前的聪明、自以为是感到深深的愧疚……想着想着,“我”鼻子一酸,眼泪忽然地,就流下来了。但是,因为怕父亲看见自己的伤心、难过,怕引起父亲心中更沉重的悲伤,我赶紧举起衣袖,拭干眼泪,假装若无其事,静静地等待父亲走回来。
这样的想象式批注,将学生带进了作者所描写的特殊情境中,让学生可以贴近特殊时间、地点、事件中的作者,近距离地聆听、触摸作者心中极其细腻的情感。对此,特级教师陈日亮老师说,“散文教学要以文解文,不要以外面太多的东西来解读某篇文章,不必到文本外面去搬救兵。”因为散文注重表现“这一位作者”此时此地独特的生活感受,个性色彩极其浓郁。
三、品读文本,引导学生自主撰写赏析式批注,感受散文的语言精妙及思想内涵
不同的作家,其散文的语言各具风格,或清新明丽,或生动活泼,或富含哲理,但都极其注重炼词炼句。因此,散文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以言逮意的追求,唤起学生对以言逮意的功力和敬重。”因为作者的情感、思想都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对此,朱自清先生说:“文字里的思想是文学的实质。文学之所以佳胜,正是它们所含的思想。但思想非文字不存,所以可以说,文字就是思想。”
为了感悟散文的语言精妙,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独特思想,笔者引导学生撰写赏析式批注,分别从词语、修辞、结构、句式等角度去赏析散文语言的精妙,揣摩、体悟作者的思想。下面是笔者教学《背影》时,所撰写的批注示例及学生的批注展示(节选)。
批注示例:
[原文]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批注]这句话描写了父亲的服饰及动作。“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写出了父亲穿着的极其朴素且灰暗,这与文章开头交待的祖母去世、差使交卸这一背景相吻合,衬托了父亲心境的灰暗、无奈。而“蹒跚”“慢慢探身”等动作描写,则写出了父亲行动迟缓、颇有些艰难的样子,为下文作者的感动、落泪做铺垫。
这个朴素的、灰暗的背影,不仅深深地印在当时年轻的作者心中,而且深深地烙印在如今已近中年的作者的心中,成为作者内心深处永不磨灭的印记,让作者每每想起,都不能释怀。这个艰难的、蹒跚的背影,遂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最浓重、最深情的一笔,打动着、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无数的父亲与孩子。
学生批注:
[原文]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很努力的样子。
[批注]这句话描写了父亲买橘子后爬月台的动作。“攀”“缩”“倾”等动作,生动地表现了有点年迈的、肥胖的父亲爬上月台的艰难过程。正是这一幕,这些动作,深深地打动了当时年轻的作者,也打动了年纪尚轻的我。
为了更好地体味语言的精妙,笔者还引导学生通过增、删、调、换等方法,对原文进行改写。比如,笔者故意将上面的批注示例改成“我看见他戴着黄布小帽,穿着蓝布大马褂,深红色棉袍,轻松地走到铁道边,飞快探身下去”,然后让学生比较改写后的句子与原文的区别。通过比较,学生对原文服饰及动作描写的精妙,就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又如教授《昆明的雨》一文时,笔者则主要通过引导学生从短句与长句、口语与文言诗句两个方面品析汪曾祺平淡而雅洁的语言特色,并从语言品味中体会作者对昆明的热爱以及对昆明生活的怀念。
四、勾连生活,引导学生自主撰写感悟式批注,获得生命的感悟及思考
散文写人、写事、绘景,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散文是表达作者在某一个特殊的时刻、特殊的地点、特殊的事件中,自己独特的情感与思考。这才是散文的内核所在,是这一篇散文不可替代的价值所在。为了引导学生获得对这一篇散文、这一位作者的独特感悟,笔者努力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打通学生与文本、作者的隔阂,引导学生撰写感悟式批注。
如教授《背影》《白杨礼赞》《我为什么而活着》时,笔者引导学生在深读文本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批注自己的阅读感悟。下面是笔者所撰写的批注示例及学生的批注展示(节选)。
批注示例:
人过中年,再读《背影》,我忍不住浮想联翩,感慨万千。曾经,少不更事的我,也和年轻的作者一样,自作聪明,厌烦父亲的唠叨,甚至不准年迈、佝偻的父亲来学校看望我,给我送东西;曾经,年轻气盛的我,也和年轻的作者一样,嘲笑父亲的迂腐,认为父亲老实巴交,总是吃亏,总是被人欺负。现在,年事渐长的我,终于知道,父亲的唠叨里,都是对我的苦心教育、用心引导;父亲的嘱咐里,都是对我的点滴关爱、日夜牵挂;阅历渐多的我,才恍然大悟,父亲的迂腐里,都是為人的诚恳、做事的踏实。感谢父亲。父亲的关爱与牵挂,是我这一生奋斗拼搏的精神源泉;感恩父亲。父亲的诚恳与踏实,是我这一生为人处世的榜样。
学生批注:
平凡的白杨树是那样的不平凡,那样的力争上游,坚强不屈,让人赞叹,让人感慨。树且如此,何况人呢!生活在和平时代、美好环境中的我,也应该和白杨树一样,力争上游,勇敢追梦!我绝不能因为一时的生病或者同学之间的矛盾,而消极懈怠,垂头丧气;也不能因为家庭贫困,就唉声叹气、怨天尤人;更不能因为暂时的成绩不理想,就迷茫彷徨,止步不前。我相信,寒门也能出贵子!宝剑锋从磨砺出!我相信,只要心中有梦,不甘落后,积极进取,就一定可以实现!
这样的感悟式批注,有利于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在内心深处理解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并从中汲取成长的力量及精神的营养,为身心的健康成长及终身发展奠基。
实践证明,散文自主批注赏读课,以学生为本,以批注为载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回归文本,深入文本,由浅入深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想象、体验、感悟及思考等,在动笔动脑的过程中完成与文本及作者的对话。这样,既可以避免散文阅读教学跑到“外在的言说对象”上去,即“走到课文之外”,又可以避免散文阅读教学跑到概念化、抽象化的“思想”“精神”上去,即“走到作者之外”。同时,又可以引导学生逐渐达成《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文学作品阅读”的相关目标:“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参考文献
[1]王荣生.散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美]安妮塔·伍尔福克著;伍新春,赖丹凤,季姣,译.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孙立权.“语文教育民族化”的一个尝试——批注式阅读[J].东疆学刊,2005(01).
[4]陈日亮.如是我读: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个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初中语文自主高效学习型课堂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3ZQJK016)的阶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