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文爱国主义教育方法刍议

2019-03-20 12:33杨慧芳
学周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爱国主义教育初中

摘 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美德,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是青少年。初中古诗文中含有丰富的爱国主义因素,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年龄、注意力特点,利用古诗文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把古诗文中的爱国主义内容让学生轻松接受,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关键词:初中;古诗文教学;爱国主义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0-011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0.100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美德,是中华民族繁衍成长、兴旺发达的巨大精神力量。若论中华民族根植最深、影响最大的精神品质,必定是爱国情怀。

初中语文新课标总目标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因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既是历史的传承,又有现实的要求。

一、初中古诗文教学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渠道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情感、精神、信念,它的产生离不开环境的长期熏陶、习染。学生的主要时间是在课堂上,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也应放在课堂,结合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各门学科中,语文课的古诗文教学有着独特的优势。因为古诗文饱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爱国志士抒发的爱国情怀、治国方略,抵御外侮的坚定意志,描绘了祖国大好河山的雄浑广袤、美丽多姿,记录着中华文化的广博、深厚,古代科学技术的高超、灵巧,民族历史的悠久、灿烂等。只要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其中的爱国主义内容,就一定能够在学生提高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使其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一种对祖国、对人民的爱。

二、目前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师一直都重视对古代语言的学习,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上对爱国主义内涵挖掘不深。具体表现在:第一,侧重其应用性,即对句义、词义、字义等要求严格,而对其人文性重视不足。第二,缺少对主题作深入的挖掘,使古诗文教学的知识性与思想性得不到有机结合。

三、初中古诗文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路及方法

爱国主义教育,若以枯燥无味的课堂宣讲方式呈现,往往不会起到理想的效果。初中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1-15岁之间,研究认为,此时学校教育在学生性格特质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初中阶段学生的注意力与其学业成绩显著相关。因此,要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寓情于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环境中。在爱国主义教育上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辅以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定能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目标。

(一)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微视频

结合课文内容,精选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微视频,在课前、课中、课后选时播放,更形象直观地让学生感知历史、感知英雄人物,提高英雄人物在其内心的震撼与影响。如讲解《木兰诗》时,从电视剧《花木兰》中精选代父从军、沙场建功、凯旋归来等片断的微视频穿插在课文的讲述过程中。就会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注意力,增进对课文内容的感情认知并加深印象,萌生对木兰在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女扮男装,毅然代父出征由衷的赞叹与敬佩。从而加强对课文整体思想的把握。提高学生对在强敌入侵,国家以及家乡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木兰对国家、家乡关心的直观感受,加深了对木兰具有保家卫国主人翁精神的理解,引导学生自发产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同时可以比较引出当代刘胡兰、赵一曼等把自己的生命献给祖国的巾帼英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郝建秀、赵梦桃等新中国一代女子劳动模范,加深学生的比较理解、比较记忆。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献身祖国伟大的建设事业当中。

(二)使用PPT教学

精选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优美图片,提高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形象感知、加深学生的感官刺激。使学生对祖国广袤、秀丽的山河加深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如在讲述郦道元的《三峡》时,精选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全景、近景、远景等图片,用幻灯片予以播放。提高学生对课文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形象认知,体会世界级大峡谷的壮丽多姿。讲述崔颢的《黄鹤楼》时,播放黄鹤楼及其周边PPT图片,直观感受“天下绝景”的巍峨壯丽,体会登楼远眺,“极目楚天舒”,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豪迈情怀。使学生感受到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多姿多彩,提升学生热爱祖国的豪迈情怀。

(三)对比法

通过古今英雄人物生平的对比,加深学生对古代民族英雄及革命先烈的联想与认知,提高学生学英雄、做英雄的主观意识,促进学生的“英雄情结”。如在夏完淳的《别云间》鲜明地昭示出诗人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精忠报国的赤子情怀,给后继者以深情的勉励。讲述夏完淳生平的时候,可以以革命烈士刘胡兰作为对照进行讲解。他们都是十几岁,夏完淳抗清复明,刘胡兰少年即参加抗日。由刘胡兰联想到夏完淳,从而加深学生对夏完淳人物形象的感知,爱国行为的敬佩,促进学生爱国情怀的生成。

(四)强化古诗文背景教学

教师在古诗文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水平,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将古诗文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生活、学习、工作的经历,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历程等择重点予以讲解,使学生的思维能深入地与当时的历史氛围进行契合。加强学生“品、悟”能力的培养,用心灵去感受、品味作品的艺术意蕴,结合学生个体的感知并重构,产生与其内心引起共鸣的独特美感。从而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杰出的科学成就的认识,体会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哲学思想、科学技术、文化艺术诸方面给全人类做出的杰出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五)全文背诵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上的地位极其重要

文以载道,经典古诗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永久载体。是塑造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的良好载体。科技部研究中心对“古文诵读”工程试点活动的评估报告指出:73.1%的家长和86.7%的教师认为,背诵古诗文能够起到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88.7%的家长和96.7%的教师认为背诵古典诗文对孩子的个人修养和人格发育有好处。初中时期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这时候的背诵记忆深刻,乃至终生难忘。全文背诵不但能够强化理解,牢记知识点,更有助于培养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自小就扎根在自己的文化传统中,这是产生爱国主义的沃土。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能够培养学生今后影响其一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古诗文的音律美,内容美,形式美,对仗工整,寓意丰富,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六)利用学生社团扩大古诗文影响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身份,联合其他教师及一部分热爱古诗文的学生,倡议设立学生诗词社团。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如背诗比赛、唱诗会、古诗文知识竞赛、讲诗词故事等活动,激发广大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热情。同时,在校园文化中增加古诗文的内容。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使学生热爱、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参考文献:

[1]张锋,高建昆,窦刚.11-15岁学生性格发展模式的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0(3).

[2]李玉莹.浅谈微视频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16).

[3]胡存勇.背诵古诗文名篇的意义和策略[J].学语文,2010(3).

[4]王称丽,贺雯,莫琼琼.7~15岁学生注意力发展特点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上海教育科研,2012(12).

[责任编辑 薛晓静]

作者简介: 杨慧芳(1966.3— ),女,汉族,河北邯郸人,中学高级,研究方向:学科教学。

猜你喜欢
古诗文教学爱国主义教育初中
古诗文教学对培养人文素养的思考
如何培养学生在学习古诗文中入情入境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浅论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文教学的利弊
从“意会”走向“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