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泽彬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落实,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越来越全面化,不仅要求传授学生语文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因此,需要高中语文老师从多方面入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科素养,从而实现学生的整体发展。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科素养进行了以下几点分析。
关键词:学科素养;高中语文;培养策略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由语言的建构、文化的理解、思维的发展和审美的鉴赏组成。首先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离不开语言的构建和应用。然后就是学生的思维发展,语言的发展离不开思维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最后就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要注重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相关的传统文化,让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提升有一个良好的保障。
一、提升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让学生具备语言的构建和运用能力。因此,语文老师可以通过阅读、写作等方面的教学,提升学生的语言构建和应用能力。在教学中,语文老师要注重汉语知识的渗透,培养学生对汉语的理解和认识能力。在进行写作的教学过程中,不同题材的文章需要用不同的语言去表达,因此学生可以通过语言运用能力展现自己的思维想象力。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再别康桥》教学中,这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这首诗以作者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在课上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说一说文章表达的情绪和思想感情等,老师还要及时对学生的见解进行评价,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再比如,在写作教学中,老师可以布置不同题材的写作要求,让学生尝试不同类型的写作,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构建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思维。
二、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
语文知识的教学包括写作、阅读、综合实践活动等,想要进行这些教学环节,离不开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写作要求构思写作的大纲和写作的题材,为顺利展开写作进行一个良好的铺垫。还有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需要对文章表达的含义进行深刻的思考,需要运用学生的思维能力,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说,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在进行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运用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故都的秋》教学中,这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郁达夫创作的一篇散文。故都的“秋”,实际在写郁达夫的“秋”,文章表现了他的主观感情、审美取向、文学气质和人生态度的“秋”。本文的悲凉美感跟传统的悲秋情结有关,跟作者的身世性格、作品的创作背景也有关。课上老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问题一:文章表达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问题二:作者眼中的“秋”是一个什么样的秋?学生会根据这两个问题进行文章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对文中的内容与表达的大意会进行分析与理解。从而可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还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语文学科里面蕴含着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语文课本的文章中有祖国的大好河山,诗句中有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这些文化都需要我们发扬和传承。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把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相结合,首先老师要引导学生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还可以将民族情感与国际视野相融合,这样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还可以理解更多不同的文化。在实际教学中,語文老师要注重把传统用文化有意识地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在《林黛玉进贾府》教学中,文章节选自原著《红楼梦》,描写的是林黛玉第一次离开家进贾府的情境,借黛玉之眼来描写贾家的一干人等与贾府的建筑结构、房屋摆设、人们之间的关系。《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这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要给学生渗透有关《红楼梦》的知识,让学生对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有深刻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想要提升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首先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语文教材的需求。然后把语文教学和学科素养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进行了学科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郭亚仑.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8(9):93.
[2]刘育雁.浅析高中语文学科素养中的传统文化传承[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