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明星
摘 要:核心素养背景下推进高中生物教学改革,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高中生物课堂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要考虑各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切入点,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分析了高中生物教學现状与问题,阐述了高中生物教师中落实核心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探究精神;核心素养
高中阶段一门重要课程就是生物,生物知识点与现实生活存在联系。落实核心素养时要充分考虑这点,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高中生物部分知识点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验进行落实,可以利用实验践行综合素养,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一、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角色。因而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先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入手。如何提升和加强教师的自身素养,首先,学校或有关教育部门要定期组织和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让老师正确认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和意义。
另外,知识和技能是不断学习和积累的,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还需要善于学习别人的经验,有意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树立自己的形象,用自己正确的行为给学生做榜样。最后,教学工作看似枯燥,但是老师在教学中要挖掘课本中的核心素养内容,把教学工作与核心素养有效地结合起来,科学地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去。
二、激发兴趣,做好核心素养落实铺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学习哪门学科,只要有良好的兴趣就会事半功倍,因此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是帮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的基础。因而老师要抓住学生的学习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来加深学生对学科的理解和认识。例如,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在课堂上,老师采用多媒体或图片、视频展示的方法让学生对生物学习中的一些概念和规律进行学习,学生在多媒体教学中很容易产生求知的欲望。另外,老师也可以把学生带到实验室或者生活中,通过生活展示的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把学科内容和生活结合起来,启发学生对学科的直观理解。
比如:在学习细胞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带一些蔬果到实验室,通过显微镜观看植物的细胞,使学习和生活相互结合。笔者鼓励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找出身边存在的细菌。如,有的学生想到了用来发酵啤酒的酵母菌;有的学生想到了致使肚子疼痛的大肠杆菌等。
三、生物实验,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生物学习中实验室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是学生对生物本质了解的主要途径,生物实验的开展既具有趣味性也应包含严谨性,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让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掌握。但是当前教育中实验课程的数量明显不够,大多数情况下是老师对实验进行示范,学生只能通过观看学习并不能亲自操作。因而要提升学生生物核心素养就必须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中对知识进行掌握和理解。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比较强的学科,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如何做好探究性的引导呢?具体方法如下:老师在课堂讲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假设,学生依照自己假设的依据做实验,将实验结论与假设进行比对,这样既提升了学生的动脑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遇到问题和老师及同学一起讨论解决。
四、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生物核心素养
培养高中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着力点是培养学生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尝试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其社会责任感。教授“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相关内容时,笔者在学生对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和学生一起联系生活,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实际问题——温室大棚的塑料薄膜使用无色还是浅蓝色?大多数学生分析认为,无色塑料薄膜可以使所有波长的光透过,给予温室大棚更高的辐射温度,对植物的快速生长更有利,因此使用无色塑料薄膜比浅蓝色塑料薄膜效果好。但也有少数学生通过查资料认为,在低温情况下,利用浅蓝色塑料薄膜覆盖育秧比无色塑料薄膜的效果好,因为浅蓝色塑料薄膜能透过更多蓝紫光,蓝紫光能抑制秧苗生长,使植株矮壮。通过查资料及平时的生活经验,学生还提出了释放干冰、燃烧秸秆、合理密植和施农家肥等一系列措施,笔者对“燃烧秸秆”这一措施进行了适当点评,引导学生形成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并就间作、轮作等进行解释,让学生体会劳动人民如何在生产实践中节约土地资源。
总之,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要考虑各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切入点,结合生物教学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达到全面落实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勇.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27):98-99.
[2]于永,田洪民,王绪珍.生物学“核心素养”中科学思维测评与命题的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32(9):118-123,129.
[3]张品德.试析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情境设计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8(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