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基本原则论析

2019-03-15 08:15郝佳婧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理论课教师队伍时代

郝佳婧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了在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指导文件——《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意见》中,明确提到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有:“一是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把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二是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三是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四是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五是坚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积极为这支队伍成长发展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六是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注重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1]其中,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根本要求,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是其必然要求,坚持守正和创新的有机统一是其时代要求,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与价值引领作用的协同发挥是其价值要求,坚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是其队伍要求,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有机结合是其现实要求。以上是在新时代进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需要遵循的六个基本原则,对于提升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实效性,强化学生思想理论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具有推动作用,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根本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全面领导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全面领导是在新时代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是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保证,党中央始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改革创新高度重视。

(一)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是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保证

要在新时代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必须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是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承担着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是办好中国一切事情的关键和保障,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也不例外。中国共产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起到规定方向、输送内容的重要作用。在新时代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时代背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是党领导人民长期努力的结果。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突破全面、集中地输送进学生头脑的重要作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也是中国共产党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第二,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育新时代人才的关键课程,是党和国家向学生输送政治营养的重要途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根本保证,要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就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实践中形成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为新时代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供了强大根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这四个方面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根基,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内容。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教育和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党中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高度重视

党中央历来对教育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高度重视,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健康发展,在新时代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途径,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得以延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得以实现。党中央历来十分重视教育工作。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的重视,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第二,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稳步发展,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进,得益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促使中国共产党从诞生走向壮大,从壮大走向成熟,让中国共产党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历史的必然,是现实的选择,也是未来的走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主张全面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使得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有了坚实的保障。第三,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陆续召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都对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展作出了重要部署,明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方向和各方面要求,也使得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有方向可依、有章法可遵、有规律可循。

二、必然要求: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向学生灌输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任务,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是新时代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

(一)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理论创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向学生灌输和传递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的主渠道,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更需要积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积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最重要的是进入学生头脑,提升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同感,并以此指导实践,提升思想政治理论素养。第一,进教材是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的前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理论创新,其进入学生思想理论课教材是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是党和国家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人才的需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是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前提和依据。第二,进课堂是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的途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课堂,是在进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的实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的重要环节,是“三进”工作的中心环节,是进学生头脑的途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学生课堂,是向学生灌输中国共产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主要途径,是学生了解、学习、认同中国共产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的主渠道,是在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的重要步骤。第三,进学生头脑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武装同步推进的目的。进学生头脑是“三进”工作的目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的目标和追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能够进入学生头脑,使学生充分了解和高度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用其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是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意见》中指出,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国民教育全过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的体现。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3]20,要积极培育和深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学生是社会中可塑性强的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巩固的需要,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需要。第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是一种手段,其主要目的是构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根本目的是在全社会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增进国民对中国共产党的各项重要理论创新成果的认同度和践行度。这就要求新时代不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扩大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影响力。

三、时代要求:坚持守正和创新的有机统一

要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将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既要恪守正道、遵循规律,又要坚持改革创新、革故鼎新,这是在新时代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时代要求。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恪守正道、遵循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用“八个相统一”概括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的要求。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恪守正道、遵循规律,要将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保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展遵循教育和教学的客观规律,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健康发展。首先,将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保证内容的思想性、政治性,又要突出专业性、学理性,将教育教学内容说透彻、讲明白,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其次,将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真理性和价值性是统一的,所有的真理和知识都是有价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也要注重知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的价值性,以此增进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认同,促使学生真正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再次,将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主导、学生作为主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恪守正道、遵循教育规律的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健康发展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规律等各项教育规律的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同时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优化教师教育理念、教学目标等各种教育要素。最后,将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对学生进行灌输和启发,是课堂教育的必要环节,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要完成的两项任务。要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用理论武装学生头脑,用情感滋润学生心灵,还要对学生进行启发,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光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此增进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认同和运用,促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发展。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改革创新、革故鼎新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善于运用新思维、创造新理念、探索新方法,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各方面的创新发展。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以满足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进行创新。既要有建设性,也要有批判性;既要注重理论性,也要突出实践性;既要保证统一性,又要推出多样性;既要开展显性教育,又要探索隐性教育。首先,将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充分发挥建设、巩固和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功能,在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过程中,还需要以创新的思维和敏锐的眼光洞察世事,对社会中不同程度、不同方式存在的错误思潮坚决批判,做到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其次,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强,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需要坚持和发展的。要更好地提升理论性,夯实学生的理论功底,就要发扬学生的实践精神,需要以创新的思维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性,创新更多的实践内容和实践环节,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和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要求,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与社会大环境结合起来,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再次,将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统一。要在传统的基础上改革创新,在统一性的基础上创造多样性,结合不同的背景和条件,创新、创造新的教学要素,探索新时代的教育理念,摸索新时代的教育方法,贯彻新时代的教育内容,将统一性与多样性结合起来。最后,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传统意义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更多应用的是显性教育方式,这与课程的显性教育性质相符合。要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需要统筹多种教育资源、协调各方教育力量,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性质的优势,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综合运用、同向发力。

四、价值要求: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与价值引领作用的协同发挥

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积极发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推动其他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发挥育人作用,形成教育合力,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政治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一)着力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引领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于其较强的思想性、理论性和政治性,具有鲜明的政治引领作用。这种政治引领作用体现在对学生的培养上,也体现在大中小学学段的衔接和对其他课程的政治引领上。第一,从对学生的培养角度讲,能够引领政治方向、坚定政治信仰、提升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引领作用在学生培养方面有着深刻的体现,能够塑造学生的政治人格。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中的授课形式与必修课的课程性质使其能够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向学生传递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与时事政治,通过或显性或隐性的方式培育学生正确的政治观,引导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达到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目的。第二,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引领作用,需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衔接性和一体化建设。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政治引领作用最大化的发挥,就要注重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衔接性建设和一体化建设。政治方向的引领和政治信仰的培育需要尽早入手、从小入手,在学生的心灵和头脑中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使得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内容层层递进,并注重学段之间的衔接性,促使各个学段之间思想政治理论课政治引领作用的发挥一体化。第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其他各类课程也发挥着政治引领作用,这就要求其他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教育合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引领作用除了体现在对学生政治素养的提升和人格的塑造上,对其他各类课程也有着政治引领的作用,这就要求在其他课程的授课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等教育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要积极争取其他各类课程和教育力量综合发力。

(二)切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引领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培育的功能,具有价值引领的作用。正确价值观的培养需要从小开始,需要其他各类课程所灌输的价值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保持一致性,避免出现学段脱节、价值观灌输混乱的状况。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思想政治理论课向学生传递了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对人具有导向、规范、凝聚、激励作用,能够规范人的价值取向和价值选择,在社会范围内凝聚最广泛的价值共识,激发人的精神动力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导学生树立的正确价值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社会价值判断人生价值的大小,人生价值要在社会中实现。价值引领作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价值功能,切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引领作用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要求。第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需要从小养成,这就要求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正确价值观的培养需要从娃娃抓起,需要从基础学段入手,并逐渐加以巩固,尊重教育的衔接性。促使大中小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观教育内容相互融合、相互贯通、有机统一,做好不同学段之间价值观教育的衔接工作,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好发挥价值引领的作用,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引领的功能最大化、最优化发挥。第三,其他各类课程所灌输的价值观需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保持高度一致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使命和功能,其他各类课程需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发力、同时发力,尊重和营造教育的一致性,避免出现不同性质和类别的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出现相互掣肘的情况。其他类别的课程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培养务必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内容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正确充分的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引领作用。

五、队伍要求:坚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高素质、专业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是在新时代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队伍保障。要建设素质高、专业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需要积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发展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既要高素质、也要专业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上起到主导作用,是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一支合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能够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高素质是教师的基本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由于其特殊性,更需要提升自身素质。除了具备与其它学科教师相同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较强的政治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要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还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批判意识等。既要在教育教学上专业,也要在教研上过关,这是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对于教师队伍的素质和专业要求。第一,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的高低,事关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好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于育人的责任十分重大,教师的素质好坏和能力高低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关键因素。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扮演着主导者、建设者、引路人的重要角色,承担着教育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管理学生和统筹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的重要职能,这样重要的使命和地位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做到“高素质”;也要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积极学习和掌握各种教育教学技能,完善自身各方面的能力素质,做到“专业化”。第二,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需要做到“六个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个要”的总体要求,对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做出了细化,在政治、情怀、思维、视野、自律和人格六个方面做出了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具备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素质和修养,才能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以身示范培养出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学生。

(二)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成长发展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在明确了建设一支什么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基础上,就要积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成长和发展积极创造条件,这是在新时代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原则之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发展壮大、健康发展,需要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成长和发展搭建广阔平台、创造有利条件。第一,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程度在教育实效性上起到重要作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意见》中明确提到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成长发展搭建平台、创造条件,这是在新时代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必由之路。第二,只有积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才能有效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成长发展。要真正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就需要党和国家给予适度的政策倾斜和奖励制度。在《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综合素质、切实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评价机制、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激励力度、大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工作”[1]等具体措施,为切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搭建了广阔平台、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新时代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做出了教师队伍保障。

六、现实要求: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有机结合

新时代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需要将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有机结合,既要直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又要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促使学生做到知、情、意、行各方面的提高和统一。

(一)问题导向:直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新时代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切实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存在的、潜在的问题,需要坚持鲜明的问题导向,抓住实际存在和潜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解决措施与方案,真正实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实现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长远发展。第一,新时代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坚持问题导向,要求直面教师问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方面,还存在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选配与培养工作体制机制有待完善、评价和支持体系有待健全”[1]等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既要认清问题,也要解决问题。在《意见》中,提出了“加快壮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综合素质、切实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评价机制、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激励力度”等措施,做到了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有机结合。第二,新时代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坚持问题导向,要求直面教材问题。当前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材内容需要更具时代性、灵活性;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衔接性与一体化建设不足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意见》中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中小学德育整体推进,加大科研力度,不断增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建设等。第三,新时代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坚持问题导向,要求直面教学问题。目前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还存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效果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巩固等问题,在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增进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力度,通过探索各种途径和手段提升教育效果、巩固教育成果。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的重要原则,既要立足当前已经存在的各种问题,还要以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结合目标导向解决问题,切实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

(二)目标导向: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在坚持问题导向直面学校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存在问题的同时,还需要坚持目标导向,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使学生实现知、情、意、行各个方面的强化,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真正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培养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的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育合格人才。第一,实现学生“知”的提升。这里的“知”即正确、全面的思想品德认识,是培养学生强烈的思想品德情感、坚定的思想品德意志和正确的思想品德行为的基本前提,是促使学生将知、情、意、行统一起来的基础。新时代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目标导向是要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输送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养的人才,必然要夯实学生的思想品德基础,为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实现知、情、意、行的协调统一提供前提。第二,实现学生“情”的强化。这里的“情”指的是思想品德情感,从思想品德认识到思想品德行为,需要思想品德情感作为催化剂。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需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引导学生形成在思想道德关系中保持正确的态度和情感,为最终促使学生做出正确思想道德行为,实现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做出铺垫。第三,实现学生“意”的提高。其中的“意”指的是思想品德意志,思想品德意志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在践行道德的过程中能否自觉克服困难。思想品德意志是学生从思想品德认识到思想品德行为的转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条件。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坚持目标导向,必然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思想道德意志,为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以及知、情、意、行的统一提供保障。第四,实现学生“行”的加强。其中的“行”指的是思想品德行为,是在思想品德认识、情感、意志的综合支配的影响下,在道德践行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行为。思想品德行为是思想品德水平的根本表现,也是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体现,正确的思想品德行为的培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追求的重要目标,是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目标导向。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需要加强学生思想品德行为的培养和锻炼,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认识到思想品德行为的转化,实现思想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真正统一。

猜你喜欢
理论课教师队伍时代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