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互涉理论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19-03-05 12:10
语文天地 2019年4期
关键词:梁任公六国论高中语文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全靠学生自己去领悟,导致很多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节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引入了文本互涉理论,让教师针对某一方面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使学生能够快速接受新知识,并进行理解。

一、深入文本,探究文本之间的关联

文本互涉理论认为,文本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在一个文学系统中,只有在这个系统中,不同的文本才能够发挥自身的作用。文本的意义在于语言与思想之间的联系,因此,必须捕捉文本语言的指向,品味语言与思想之间的联系,找到关联点。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关注文本中的引句,反复强调字、词之间的矛盾之处,文章中的引句直接指向了文本,反复强调的矛盾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比如《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在知道梁任公先生的外貌后推测他的性格,探讨梁任公先生的演讲风格,留心梁任公先生的演讲。其中有三处引文,《箜篌引》《桃花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从引文出发,会发现引文中有很多的互文本,比如三处引文的故事背景以及故事原型等,研究三个文本之间的背景以及内涵会发现文本隐含的意义。

二、借助文本互涉,理解阅读内容

文本所蕴含的意义是文本对话的核心内容,如果读者对文本的理解产生了偏差,那么就失去了文本对话的意义。文本的意义指的就是文字所蕴含的本质与核心,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古今中外名著,都蕴含着文本的本质意义,高中学生在进行理解时比较困难,很容易对文本的本质产生认识偏差。

比如在《祝福》一文,学生仅通过一篇文章解读祥林嫂的人物形象,只会简单认为祥林嫂是一个可怜可悲的人,没有社会背景作为依托,理解相对比较肤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文本互涉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文本的基础上分析《阿Q正传》中的主人公、《故乡》中的闰土、《孔乙己》主人公等人物形象,将这些人物形象放在一起进行分析就会发现鲁迅先生作品中所讽刺的奴性人格。

三、文本互涉中的情感体验

情感属于一种态度体验,离不开客观事物的参与,同时也离不开主观受到客观事物刺激后产生的内心体验。情感是学习的发电机,以独特的方式存在,并影响个体的学习。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影响着高中学生的阅读活动。

比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描绘了秋天的美景,体现出一代伟人的精神风貌。教师可以借助横纵文本互涉的方式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通过纵向文本互涉引导学生感受毛泽东的乐观与勤奋,诗人表达的是秋天的积极向上,但是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则表达了秋天的悲观与消极;通过横向文本互涉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中的精神,可以给学生呈现毛泽东的其他诗词,如《采桑子·重阳》《念奴娇·昆仑》等,让学生在阅读这些诗词的过程中感受毛泽东的诗词特色。

再比如《高老头》与《欧也妮·葛朗台》,都出自《人间喜剧》,虽然相互独立,但是其中的人物与情感都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一个文本体现出的情感都不是孤立的,不能完全与作者创作的其他文本分割开。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目标文本出发,带领学生接触作家的其他文本,抛开片面的认识,了解作家的创作风格、人生经历,从作家创作的情感上进行分析,全面还原目标文本中的情感。

四、联系横向文本,捕捉文本意义

在文本互涉理论中,横向文本主要是以同时代不同作者之间的不同文本建立起来的,教师可以将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列入互文本中,也可以选择其他作者相同或者不同的作品作为互文本。在现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很多文章都是节选,如果不站在整部作品上进行阅读,容易发生断章取义的误读,仅仅依靠横向文本,不能深入挖掘文本的意义,如果在横向文本的基础上加上纵向文本互涉,在文本的基础上生发出文本链,文本的意义将会变得更加广阔和深刻。

比如在《六国论》阅读教学中,以“六国灭亡的原因”作为文本的关联点,列举不同作者的相同作品,苏轼的《六国论》、贾谊的《六国论》、杜牧的《阿房宫赋》等,采用横向文本的方式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提取六国灭亡的原因,由教师提出结论,作为学生的课后拓展,将文本之间以六国灭亡的原因作为关联点纵向贯穿,在横纵交错的分析中进行原因解释。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深刻理解六国灭亡的原因,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互文本,让学生在教师的干预下展开诸多文本的对话,提取出合理的文本意义。

总之,运用文本互涉理论开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能够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使学生从阅读中获取知识、情感与能力,并用以提升用在自身的价值,指导对自身价值的判断与行为的方向。采用横向文本的方式,从文章中捕捉文本的意义,通过合理的引导激发学生对互文本进行多重的对话,从而掌握学习的方法。

猜你喜欢
梁任公六国论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梁任公身份的揭示
梁任公身份的揭示
“读议练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异文 训释词义
梁任公先生因何“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简说《六国论》之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