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瑗
在“以人文本”教育理念的支撑下,我国传统农村小学教育依旧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困境,教师需要及时探究和创新教学过程,从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保障语文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
一、“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思想的具体含义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是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社会时代背景下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以人文本”教育理念是指,在教育过程中,相关任课教师在重视学生成绩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包括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综合素质水平,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发展学生的个人综合认知能力,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环节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知识、升华个人的情感态度,最终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创新能力、调动学生求知欲望等目标,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可以明显发现,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实行的过程中,依旧存在较多的问题及弊端,限制了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1.农村小学语文课本较枯燥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小学生都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心。但是,现在的农村小学语文课程比较枯燥乏味,且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忽视了学生个人的心理特点,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不到语文学习的乐趣,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此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是“教师讲授、学生记录并背诵”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突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2.农村小学语文课程缺乏教学设备的辅助
由于农村小学处于偏远地区,教学资源较为匮乏,教学设备落后,导致小学语文教学缺少新型教学设备的辅助、优秀师资力量的支持,教师只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质量不断降低。
3.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过于死板
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仍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導致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相距甚远。
三、“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1.大胆创新,互动教学
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了解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及时创新课堂设计环节。相关任课教师也可以根据当地的资源,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在增强与学生亲密合作的同时,进一步实现互动教学,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进一步加强“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因材施教,差异教学
在课堂环节中,相关任课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差异性,尊重和爱护每一位学生,保障课堂上使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能够被每一位学生接受,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3.寓教于乐,活跃课堂
沉闷的教学氛围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正是学生发现世界、探究世界的阶段,但是古板严肃的教学环境,只会让学生不愿意探究语文世界的美好。
为了有效实现我国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政府相关人员要重视对农村的支援,丰富教师资源,配备各种先进的教育器材及设备。此外,任课教师应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相关内容,并将其渗透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实现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红梅.探讨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3,(19).
[2]魏小娜.语文课堂教学“典型困惑”例析[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3]洪俊.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报告[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犹县紫阳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