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双仁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900)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质量问题。我党培养的人是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提高思政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是排在当前思政教育的重大任务。正确的教学理念可以有效促进使教学质量的提升,现在教学理念已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先进理念,这就要求在课堂上正确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思考,教学逻辑以及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时代的发展,信息化的教学方式,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课堂形势变化多样,思政教师所面临的是时代发展的所带来的现实教学问题。思政教学要提升必须正视时代进步和与时俱进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思政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强调从学生的角度和目的出发,切实关照学生的切身教育利益,办学生满意的高质量思政课,提升学生的思政教育获得感。以学生为主体出发并不是排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而是更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将更多的时间和心思关注自己的学生,重视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想交流,凸出思政教学的 思想性引导功能。也需要教师要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跟进教学手段,尽最大可能最大程度去满足学生的思政教育需求。但是在以学生为主理念的教学实践性过程中,部分教师出现了对主导作用认识不足,发挥不足,忽略和淡化的现象。主要表现有如下几个方面。
部分教师仍然采用知识灌输法,对知识采取权威式的,强迫式的漫灌。以知识讲解为主,凸显了知识的学习而没有起到思想的引领。甚至在知识的讲解过程中,都不能正确的分析知识的逻辑及深层次问题,只是为了满足效果而制造热闹。将知识的目的以及意义忽略,思政课教学教学效果欠佳。对教师的主导作用认识不足。
部分教师认识到教师主导性作用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但在一些问题上特别是原则性问题,如教学组织,教学秩序管理,教学问题的解答则魄力不足。时常处在即想有所作为又不能无所作为的矛盾中,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果断实施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的主导性发挥不足。
部分教师对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过分解读,对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给了超出限度的判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变成了学生活动的大杂烩,教师在教学上无所作为,甚至成了教学活动的旁观者,不能给予学生正确的思想指导和现实意义。对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甚至淡化。
在新时代,必须高度重视思政教学活动的教师主导作用。有效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能增加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且对深层次的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获得满意的思政教育效果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该正确的对待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的理念定位,不断的提高自己教学中主导作用的能力。
思政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社会主义人才,它是通过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传递基础上的价值引导实现的。所以必须重视对思政知识的研究和运用,首先,教师要增强自己的知识储备,知识储备的丰富程度决定着教学活动的基本水平,如果知识储备不足,只靠技术和形式教学,是不能够达到很好教学效果。教师应不仅局限于书本理论,平时应该关注知识关联性的知识,思政课程的知识与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一门集政治,哲学,历史,经济等知识的学科。应极尽所能的则增加相关知识。其次,思政课是强调思想性和政治性的教学,思想性和政治性是教学中的主线,必须重视起逻辑性和合理性,在教学活动中必须用充分的严密论证和合理的价值引导才能使学生信服。教学过程应避免没有证据的臆想和不加目的的漫谈。教学过程中宣讲主流思想,提升正能量,对当代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要正确的对待知识的逻辑性和思想性,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探索。最后,思政教育还应注意知识的时效性,知识的时效性一方面指其可运用的范围和时间,另一方面也指即时的知识讲解和理解。把握知识的时效性首先需要甄别和判断,其次需要理解和运用。运用好知识的时效性可以充实教学活动,提高思政教育的教学质量。
思政教学活动本质上是教师和学生间的精神互动,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教育效果。建立一种良性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相处融洽是时代教育活动所需,也是一种高质量思政教学之必然。建立良心互动师生关系,首先要了解学生,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家庭状况等各种学生的基本条件,充分的了解和理解学生是高质量教学活动的前提。其次要尊重和爱护学生,学生和教师人格和地位平等,应平等的交流理论思想和思想沟通,对于学生中思想中的不解及其错误,要给与恰当正确的对待,给予恰当的爱护和帮助。最后应该提升学生。提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教师最终教育目的的实现在于学生有所得,这种获得既可以是知识和能力,也可以是心理和价值。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使教学对象得到升华。同时有促使了教师的发展,达到教学相长。
综上所述,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下应积极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不仅能够增强教师的教学水平,而且能够深层次的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能动性,使学生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