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濮雅娟
近期,我读了《游戏化学习》这本书,感悟颇深。《游戏化学习》是“中国教育现场丛书”之一,作者从多个角度表明了“游戏化学习”将成为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的观点,提倡在学习过程和学习评估中借鉴游戏的形式,以提升幼儿的学习动机和能力。书中主要探索了在教育中如何应用游戏化学习的路径与方法,将游戏化的课程应用于正规教育中。于是我不断思考,对于如何增强幼儿在集体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促进幼儿积极思考和如何提升幼儿教师集体学习的价值进行了深入探索。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中提出:“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具体是指教师应尊重幼儿游戏的权利,坚持以游戏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教师的教育方式应将直接地传授知识转变为以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和自主活动为主,不断优化幼儿的学习方式,使幼儿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仍然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第一,幼儿学习中游戏化程度较低。也就是说学习中缺乏推动幼儿主动体验、主动表达和主动探索的活动形式。表现在:(1) 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形式呆板、单一,活动实施过程中幼儿长时间坐在椅子上,缺少自然体验和主动探索的机会;(2)活动设计缺乏一定的创造性,不够新颖、独特和有趣。学习活动中缺少游戏化的教学形式,缺少趣味性情境的融入。
第二,幼儿学习中游戏的“形式化”较明显。游戏设计缺乏趣味性、目的性和关联性,具体表现在:部分幼儿在学习中参与度不高,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萌发主动参与、积极体验、思维碰撞的意识,其学习成效较低,因此教学中的游戏也比较“形式化”。
第三,学习过程中幼儿思维较弱。表现在:(1)幼儿发言面不广,班级中发言仅集中在个别幼儿身上,其余幼儿虽参与该学习活动,但缺乏语言的交流,导致教师对其学习成效情况没有清晰的认识。(2)幼儿探索能力有待加强。如幼儿的思维较“局限”且“普通”,想法缺乏创造性和拓展性。幼儿在日常的学习中缺少做实验和进行科学小发现的机会,其动手动脑的能力有待提高。
以上三类问题从不同方面且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教师对教学中的游戏设计还缺乏一定的经验。
《游戏化学习》 一书中提及的“游戏化学习”精神与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有效的教学方法相适应,在幼儿的学习课程中融入游戏将是我们实践和研究的方向。
在日常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对游戏的认识还比较片面和肤浅,大多认为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如幼儿的角色游戏等,对游戏化教学的价值与意义是缺乏了解的。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构建游戏化的学习环境且利用游戏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可以培养幼儿问题解决的能力及创造力等高阶能力。通过实践,我们认为:游戏化教学是实施幼儿园课程的有效手段和组织形式,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的有效方法。
通过游戏化教学实践,我们发现教师通过理论学习,转变了教育教学思路,打开了教学的新视角。随着教研的持续深入,教师对学习中的“游戏精神”有了新的体验和理解,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更注重将幼儿的游戏动机转化为学习动机,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教师通过“变设计”让幼儿的学习更有探索性和趣味性,幼儿学习的参与性、探索性和学习力较以往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游戏化学习》 一书对幼儿教师的理论知识具有进一步的指导作用,它能触类旁通地点拨幼儿教师开展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进步。
第一,教师的对象意识在不断增强。例如,在开展学习活动前,教师除了细读教参外,也会以《课程指南》为依据和指导,了解并熟悉不同年龄段幼儿在各个领域中学习的发展期望,从而提高游戏化教学与幼儿年龄特点、学习特点之间的关联性。
第二,教师的互动水平在不断提高。在多次课例实践中,可以明显地看到教师开始注重教学现场的回应。在回应的随机性与价值性提高的同时,教师“教”的痕迹已被逐渐淡化,而幼儿“学”的氛围则较为明显。
第三,教师评价学习活动的观念有所转变。从原来的“重结果、轻过程”逐渐转变为“重过程、重发展、轻结果”。教师更多地关注幼儿在游戏化设计的学习过程中是如何主动作为和进行游戏化学习的。教师在幼儿游戏化学习过程中引导、激发、点拨和推动幼儿的思维的能力在不断提高,从而提升了教师教学和幼儿学习的水平。
总之,《游戏化学习》 一书带给了我颇多感悟,对教师团队专业素养的整体提升、对教师自身价值的实现和追求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